高婷
摘要:信息化時代,學生需要面對的誘惑越來越多,很多學生難以安心端坐于課桌前學習,更有很多學生面對學業(yè)壓力,不思進取還試圖單純玩樂蒙混過關。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語文教師不僅要著眼于課堂教學,更需要有效做好自身角色轉變,引導學生突破學習瓶頸,轉變學習觀念,開展個性化學習,實現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高效學習新跨越。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師;角色轉變;
初中階段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在學習的過程中極易出現一些消極躁動情緒,嚴重影響著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語文教學不僅要承擔起教會學生掌握語言文字的教育作用,更需要從態(tài)度、情感和價值觀層面給予學生深層的引導,使學生能夠以更加陽光的心態(tài),積極努力展開學習,語文教師作為教學的主要督導者,要做好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導者,與學生一起成長進步快樂學習。
一、為了學生的發(fā)展而服務做好自主學習的輔助者
傳統(tǒng)模式下的語文教師更多關注的是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情況,單純通過作業(yè)等學習任務的形式來督導學生,學生學習的被動性非常強,而且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也僅局限于答案訂正層面,嚴重限制了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語文教師要從學習任務安排的教學模式中走出來,鼓勵學生開展自主學習,而教師做好教學輔助者的角色,使學生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教師要首先引導學生更加全面客觀認識自己,正確定位個人的學習目標,充分激發(fā)學生心底的主觀進取心理,這樣才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樂觀健康的成長。以課堂學習活動為例,教師就要將課堂主體歸還學生,教師要鼓勵學生在充分閱讀文本的基礎上,主動表達學生的個人見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四到六人的小組,讓學生在組內相互交流個人的學習感受,并且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對自己和他人的觀點進行一個分析總結。這樣不僅可以深度完善學生的自我認知,還能讓他們在交流中碰撞出一些新觀點。
二、鋪路搭橋做好學生思維層面的點撥引導者
單純的知識學習,過程非??菰?,學生的思維能動性也難以有效調動,因此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善于推波助瀾,撥動學生的心弦,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恰當教學情境,讓學生如臨其境,快速進入到學習狀態(tài)。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探究欲望,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去感受感悟,進而分析總結,調動學生主動思考的意識,提高教學效率。
寫作環(huán)節(jié)是不太受學生歡迎的一個教學模塊,很多學生面對作文題目常常無從下筆,還有的學生機械生搬硬套,寫出的文字毫無章法結構,情感層面也難以打動他人,這些都會導致學生在考場失分,因此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需要做好這方面的準備工作,讓學生們具備較強寫作能力。以習作題目《做情緒的主人》為例,情緒管理能力是一個人內心成長和成熟的標志,也是德育的一個重要方面,教師出示這個題目的本意是引導學生學會科學調整自己的情緒,成為情緒的主人。為了推動學生有效思考,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關于情緒的心理教學情境,如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每天都會發(fā)生許多事情,有的會讓我們開心,快樂,有的會使我們悲傷,有的使我們憤怒,還有的使我們沮喪失望。我們當然希望每天都過得開心,但是煩惱和失望總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如何來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探討交流,在學生們語言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再讓學生們把語言交流的成果形成文字,寫作的推進就會更加順暢。
三、新技術進課堂與時俱進做好有效教學的促成者
信息化時代,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新理念逐步進入了公眾視野,因此語文課堂也不能再采用傳統(tǒng)的舊模式,而是要與時俱進,把更多新技術引入課堂,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實踐活動中。通過學習活動的開展,增強學生對知識的多重感悟,讓學生透過文本升華情感,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品德。
例如教師在教授《秋天的懷念》這節(jié)課時,在課堂教學前,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播放歌曲《懂你》,然后詢問學生聽了這首歌,你想到的是什么。透過歌詞學生一定體會到了母愛的無私和偉大。父母為我們終日操勞,默默奉獻,在孩子身上傾注了太多太多的心血,正如歌中所唱:“把愛全給了我,把世界給了我”。接著引入課文,引導學生細細品讀文章語句,如:她忽然不說了。對于“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通篇文章沒用一句濃烈的贊美,但是母愛的真摯、細膩、深沉、偉大卻體現的淋漓盡致。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些影視片段,引領學生加深對母愛的感受。
最后教師還可以與學生開展更多文本之外的交流,面對父母深厚的恩情,我們做兒女的應該怎樣對待自己的父母呢?然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個課后作業(yè),如了解父母的興趣愛好、喜歡的顏色或者食物、每天上下班時間等,在幫忙為父母做家務,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尊老孝老美德。
結語: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為了更好的彰顯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地位,學校進行了大量課堂變革嘗試,教師起好引導作用,鼓勵學生質疑,信息技術引入課堂和統(tǒng)編教材使用等,這些都彰顯出了新課程的全新教育理念。在初中語文教學的課堂上,教師與學生都是學習的參與主體,教師要放平心態(tài),與學生一起學習和成長,不斷用新知識、新技術、新思維武裝自己的頭腦,這樣才可以更好的為學生的發(fā)展服務。教師可以通過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結合游戲活動、結合實踐活動等方法,做好角色轉變促成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余佑勤. 初中語文課堂討論中教師角色的轉換分析[J]. 課外語文, 2018(7): 11-11.
[1]賀明霞. 從教學者到助學者——談初中語文課堂上教師角色的轉換[J]. 名師在線, 2017:69.
[1]梁海華. 如何實現教師教學角色的自我轉變[J]. 語文天地:初中版, 2017(9):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