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嫚
摘要: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只有不斷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才能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從而為學生開展其他學習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鑒于此,廣大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以此增強教學效果,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本文針對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進行分析和研究,闡述了具體的教學策略,旨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提升策略
引言: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發(fā)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面臨著更高的教學要求和目標,如何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已經(jīng)成為廣大語文教師重點研究的課題之一。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有助于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與此同時還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最終為學生樹立終生閱讀的正確觀念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鑒于此,廣大教師要從實際出發(f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特點和教學內容制定科學的教學計劃,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以便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
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更加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學生只能被動的閱讀、被動的學習,嚴重影響了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fā),這對學生的長期發(fā)展是極為不利的。鑒于此,為了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廣大教師必須要轉變傳統(tǒng)的閱讀模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對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入手,為學生提供自主閱讀和自主思考的空間,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參與閱讀教學的積極性。[1]例如,在學習《狼牙山五壯士》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導入,為學生播放《狼牙山五壯士》的電影節(jié)選片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對課本閱讀的興趣和欲望,教師可以利用有效提問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求知欲,比如“想知道事情的結局是什么樣子的嗎?”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主動對文章進行閱讀和學習,從而為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進一步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再比如,在學習《小蝌蚪找媽媽》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開展閱讀活動,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對課文中小蝌蚪、青蛙媽媽、小鴨子等角色進行分配和扮演,促使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強化自身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傳授多樣的閱讀方法,滿足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生長環(huán)境都不盡相同,這就要求廣大教師要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為學生傳授多樣化的閱讀方法,以便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進一步提高閱讀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在生活環(huán)境、生活經(jīng)歷、性格特點、認知能力、學習基礎等方面的差異,珍視每一個學生獨特的理解、體驗和感受,從而調動學生自主閱讀的積極性。[2]例如,在講授《美麗的小興安嶺》時,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實際特點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可以為學生提供多種閱讀方式:可以從一年四季的景色變化進行閱讀賞析;也可以針對某一段落進行重點分析;還可以從作者對不同景物的描寫進行閱讀理解,總之,選擇適合學生個體的閱讀方式,以便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此外,教師可以根據(jù)不同的閱讀體裁選擇不同的閱讀方法,比如,在閱讀《慈母情深》這種記述文的時候,教師可以進行有感情的朗讀,讓學生感受作者真摯的情感;在閱讀《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種寫景說明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集體朗讀,促使學生能夠感受到大自然的雄偉和壯麗。在閱讀《守株待兔》這種寓言類的文章時,教師可以挑選幾名學生進行代表性閱讀,以便讓學生感受到其中的寓意和內涵。
三、突破閱讀重點和難點,強化學生的情感認知
閱讀教學具有不同的重點和難點,這就需要教師要為學生明確閱讀重點,讓學生進行有側重點的閱讀,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在實際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以不同類型課文、單元訓練重點為基礎,選擇課文中最具閱讀價值的地方進行更加深入細致的閱讀,這就是選點閱讀,它可以將學生的興趣有效激發(fā)起來,更加深入的對文本進行解讀。[3]例如,在講授《老人與海鷗》這篇文章,在全文十八個自然段中,第十五、十六自然段的文字是最感人的。這段文字描寫了海鷗對老人眷戀的姿態(tài)。而其他段落的作用就是為這個“感點”進行預熱、鋪墊和造勢的。另一方面,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主旨聚焦點就是文題,文題也就是文眼。所以,在教學時首先要對文題剖析,將文題中的關鍵詞、核心詞找出來。比如,《觀潮》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和聚焦點就是“觀”和“潮”,而文章的第四個自然段就是對應的重點段落。
四、融入豐富的課外閱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課外閱讀可以延伸課堂閱讀教學的內容,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課外閱讀的優(yōu)勢,將課內、課外閱讀資源進行有機的融合,全面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進而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首先,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選擇相類似的課外讀物,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教學內容,從而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其次,教師可以利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或古典名著來進行閱讀指導,在擴大學生閱讀量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文化內涵。例如,在講授《文成公主進藏》時,教師可以延伸閱讀內容,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唐代文學著作,比如詩人虞世南的《詠蟬》、王勃的《滕王閣序》等,也可以融入歷史教學的內容,讓學生對文成公主進行資料的搜集和整理,以此了解貞觀時期的社會發(fā)展情況。在豐富學生語文知識的同時,也能強化傳統(tǒng)文化教育,以便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文化涵養(yǎng),從而為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五、結語
綜上所述,閱讀教學作為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和認知能力的有效手段,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fā)展至關重要。這就要求廣大教師要充分發(fā)揮閱讀教學的作用和優(yōu)勢,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以便為學生開展其他學習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必須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通過為學生傳授多樣化的閱讀方法來強化學生的閱讀水平,從而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范佳佳.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J].考試周刊,2011(24).
[2]房相姝.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策略探析[J].新課程學習,2013(02).
[3]姜洪香.談談如何提高小學閱讀教學的實效性[J].作文成功之路,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