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巧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對人們生活過程中德育提出新的要求,而德育在新的時期面臨著困境急需解決。因此,德育在發(fā)展的過程中,要把握德育的本質,要從以人為本的角度來分析德育,構建德育的人本化理念,揭示德育發(fā)展的理念和趨勢,并將這一理念進行豐富和發(fā)展。實施人本化德育,可以使當前在困境中的德育找到一條發(fā)展的道路。本文主要分析了學校德育的人本管理,并提出相應的措施,希望對我國學校德育有一些幫助。
關鍵詞:以人為本;管理;德育工作
1 教師的管理要體現(xiàn)人文關懷
學校的德育離不開教師的管理,因此,教師在學校德育教育中占據(jù)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教師的管理要體現(xiàn)人文關懷。
1.1擺正校長和教師的關系
校長作為學校的管理者,要明確管理者實際上就是為學校服務的,為教師和學生提供管理上的服務。因此,校長在面對教師的時候,要體現(xiàn)一定的尊重,不能對教師頤指氣使,作風霸道。校長在于教師進行交流的時候,一定要平等交流,真誠的交往,有什么事互相進行磋商,對于教師提出來的觀點和建議要認真的考慮,對于教師提出來的不恰當?shù)挠^點要能夠理解和寬容,使教師保持自己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不能以“規(guī)范”打擊教師的積極性。所以校長或者其他教育管理者在進行管理工作的時候,要對教師保持足夠的尊重,即使面對教師不合理的建議和要求的時候,要對教師進行思想上的疏通。
1.2引導教師主人翁精神
在學校德育管理中,教師占據(jù)主導地位。教師的工作就是開展教育活動,因此,教師在進行學科教育活動中,還有對學生進行德育工作的義務和責任,這種德育工作潛移默化,滲透在教師教學活動的各個角落,隨時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因此,在對教師進行管理的時候,需要采取人文關懷的方式,使教師對于自身的工作能夠積極主動,并在工作中,發(fā)揮他們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學校的管理工作中,必須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地位,發(fā)揮教師的智慧才能將學校的教育工作開展好,因此,要開展各種積極的交流活動,建立穩(wěn)定的交流平臺,使教師在上面可以暢所欲言,發(fā)揮自身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學校還要對于教師提出的意見和建議予以鼓勵,對于教師提出來的觀點和建議要重視,因為,教師一線的工作者,了解學校教育的現(xiàn)狀,了解學生,因此,從教師的觀點出發(fā)提出來的建議有很多都對學校是有益的。對于教師提出來的一些不能實現(xiàn)的建議,學校要與教師進行積極的溝通,對他們講明原因,不能挫敗教師的積極性,扼殺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
1.3滿足教師正當需要
學校的校長及其他管理者,要對教師的工作予以支持,為教師解決困難,關心教師的生活、工作以及教師遇到的困難。對于教師的困難,一般可以分為物質方面的困難和精神方面的困難。因此,在關心教師的困難的時候,要及時為教師解決這些困難,這樣才能發(fā)揮教師的主管性和積極性,要滿足教師的合理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第一,物質需求。教師也是社會上的人,要生活就需要基本的物質條件,他們的物質需求和正常人一樣,需要衣食住行,因此,不能只讓教師奉獻,還要為教師提供合理的物質條件基礎,這樣才能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第二,精神需求。教師的精神需求一般是教師的更高追求,通過自身不斷的學習和教育,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和修養(yǎng),提升自己的專業(yè)能力和水平。另外,在學校可以進行各種榮譽的獎勵,提拔干部、晉升職稱等,這樣是對教師工作的肯定,激發(fā)教師的積極性。
2 發(fā)揮學生的德育主體作用
2.1尊重學生的人格
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時候,要理解學生的年齡狀況和心理狀況,要對學生保持一定的尊重,特別是在生長發(fā)育中的青少年,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與尊重。包括一些在生理、心理上面有缺陷的學生,更要重視他們的自尊心。即使學生出現(xiàn)了一些錯誤的行為,教師在教育的時候也不能對學生的聲譽、自尊心進行損毀,也不能對于學生進行人身攻擊和言語上的侮辱,要保護學生的尊嚴。教師在于學生進行交流的時候,要尊重學生的情感,無論是在學習或者在生活上都是如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對的事情,從德育的方向給與學生盡心行為上的方向的指引,告訴學生什么樣的行為是對的,什么樣的行為是錯誤的,對于學生錯誤的行為要進行積極的溝通和引導,不能一味的進行批評,要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要善于發(fā)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加以鼓勵和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給學生提供平臺使學生可以展示自己。
2.2完善學生自主管理模式
“自主管理”是一種新的管理方式,指的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己處理自己日常的一些生活和學習的事務。自主管理可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性格和自主管理的能力。面對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學生也要加強對自身素質和能力的培養(yǎng),學校在培養(yǎng)學生的過程中,要養(yǎng)學生獲得自尊和自信,要給學生鍛煉的機會,使學生自己能夠獨立、自律、自主學習。首先,通過學生自己的選舉,產(chǎn)生自主管理的群體。比如學生會干部、班干部的選舉。學生會主席、班干部在學校德育教育中也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也享有較大的權利。其次,對學生干部進行培訓,使得學生在德育教育方面能夠發(fā)揮出更大的作用,增強學生干部的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培訓他們一些管理的技巧和方式,教給他們一些心理學,使他們在職位上能夠積極進取,提升德育的效率。另外,在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學生干部應該公平公正的進行管理,促進良好的校風的形成。
2.3重視學生實踐體驗
在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中,不能一味的采取灌輸式的教育方法,還要帶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而學生在學校德育之下,久而久之這種教育方式已經(jīng)很難激發(fā)出學生的興趣,學生也希望可以走出校園,多參加一些社會實踐的活動。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要求每個學生都要必須參加,要有集體的觀念。在活動過程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特長,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比如在校內(nèi)可開展一些科技、藝術、體育類活動,既能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校外可以開展一些體驗活動,比如去集市、農(nóng)區(qū)參加一些社會體驗活動,使學生在愉悅的心情下進行學習。
結束語:
總之,在學校的德育教育中,要以人本為教育的理念,要滿足實現(xiàn)人的基本需求,還要滿足人的精神需求,重視能力和素質的提高,促進全面的發(fā)展。因此,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時候,要讓學生體會到尊重,體會到自身的價值,這樣才能實現(xiàn)自身全面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人本管理在中職學校學生德育管理中的運用策略[J].張壽奎.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16(14)
[2]初中德育管理工作開展的思路及對策[J].黎凱.求知導刊. 2016(03)
[3]學校德育管理方法探索[J].沈立新.新教育.2015(04)
[4]中學教育也需以人為本[J].劉西榮.科教文匯(上旬刊).2008(04)
[5]中學德育管理問題與對策研究[J].關紅軍.科技資訊.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