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睿
摘要: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培育人.所以,在教育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的進程中,美育顯示了愈加重要的作用。語文是集思想性、工具性、藝術性、科學性、人文性于一體的學科,有著它的特殊性。因而我們語文教師在進行審美教育時,就應“因殊利導”,采取不同的方式。筆者認為可以從宏觀上將其分為兩種形式:外表美和內(nèi)涵美
關鍵詞:審美教育;因勢利導;外表美;內(nèi)涵美
馬克思曾說,“人也按照美的規(guī)律來塑造”,“以美育人,育人以美,育美的人”是美育的通俗解釋。仔細思之,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培育人,所以,在教育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的進程中,美育顯示了愈加重要的作用。
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中最為基礎的學科,更是一門人文性很強的學科?!缎W語文九年義務教學大綱》指出:“小學語文學科的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庇纱丝梢姡Z文是集思想性、工具性、藝術性、科學性、人文性于一體的學科。
足見,語文學科有著它的特殊性,因而我們語文教師在進行審美教育時,就應“因殊利導”,采取不同的方式。故而,審美教育在語文教學中就有了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筆者認為可以從宏觀上將其分為兩種形式:外表美和內(nèi)涵美。
一、外表美:
所謂外表美,實際上就是在語文教學中實施美育的客觀條件,即教師、教材、課堂三個主要方面。
(一)、教師——美的形象大使
眾所周知,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教學和教育過程中發(fā)揮著主導作用。教師的審美示范對學生審美素質的發(fā)展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小學階段猶為明顯。
著名教育家黑格爾說過:“教師是孩子們心中最完美的偶像?!毙W生的這種“好模仿”、“向師性”決定了教師是他們的自覺或不自覺的模仿榜樣。這樣,我們教師自然就應成為美的形象使者。作為新世紀的小語教師,就必須要是“真、善、美”的化身,這樣才能為孩子們起好導向作用。
1、教態(tài)美,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整潔、美觀的衣著,大方、得體的動作,從容、親切的神態(tài)。換句話說,就是教師的形象能給學生一種外觀美的享受。
2、語言美,指教師在精心設計教法的前提下,在教學活動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敏捷、嚴密而機智的思維能力;聲情并茂、條理清晰、邏輯性強,簡潔、明了具有幽默感的語言表述。
3、板書美,它不僅是字跡工整,線條明晰,還必須是簡潔明了,重點突出,美觀大方,具有邏輯性、形象性和啟發(fā)性等特點,是課文內(nèi)容美、主體美的再現(xiàn)。
事實告訴我們,教師以落落大方的教態(tài),富有邏輯性和感染力的語言,美觀而富于啟發(fā)的板書,就會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愉快的教學環(huán)境,教師的審美觀也在潛移默化中注入學生的心靈,達到語文教學活動本身就是一種美的享受的目的。
(二)、教材——美育的搖錢樹
我們來查閱一下小語教材,不難發(fā)現(xiàn):小語教材,特別是中高段教材,有很多的課文都是出自古今中外的名家之手,僅六年制11——12冊的課文,就有魯迅、老舍、安徒生、李白、巴金等名作家的佳作,這些作品不僅意美、而且文美,給人以美的享受。我們的孩子就是在這些作家的帶領下,進入一個又一個美的世界。
《桂林山水》就是一篇頗具代表性的審美佳作。它以優(yōu)美的語言,活潑的筆調(diào),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美好情感。課文開篇引用清代詩人金武祥的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統(tǒng)領全文。接著分寫了桂林的山和水,都采用了對比、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讀來瑯瑯上口,品來無限美味(包括色彩美、靜態(tài)美、意境美等)。
其實,只要我們細心挖掘,潛心鉆研,就不難發(fā)現(xiàn)語文教材中的美育素材。當然,我們教師不能借教材教給學生1+1=2的本領,而應將他們帶入1+1 >2的境界。
(三)課堂——美育的小搖籃
古希臘哲學家說,和諧就是美。和諧,是指事物各因素相互聯(lián)系,形成最佳匹配。課堂,是我們教育教學的陣地,它自然也就成了我們進行審美教育的搖籃。只有使課堂形成一個和諧的結構,學生才能從中受到美的教育。一個和諧的課堂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目標的科學美,即教學目標要全面、準確、簡潔。這樣的教學目標表現(xiàn)在明確、集中、指向性強,富于層次性和立體感。
2、教學內(nèi)容的邏輯美,實際上就是指知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及與學生和社會生活實踐的聯(lián)系。它能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獲得對社會與人生的深刻理解,崇尚真善美,憎惡假惡丑,在美感體驗中,使心靈得到凈化。
3、教學結構的合理化,即指一節(jié)課中導入、授新、練習、總結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能使學生得到一次性美的享受,在愉悅的氛圍中學到各種知識。
4、教學方法的新穎美,在語文教學中的體現(xiàn)就是形象性、情感性、創(chuàng)造性,又體現(xiàn)為“尋美、賞美、創(chuàng)美”的發(fā)展策略。
5、教學手段的靈活性,即各種教具的結合美,能充分體現(xiàn)和發(fā)揮它們的作用。
6、教學氛圍的情感美,即教師和學生之間形成一種熱愛、尊重、愉快、平等、合作的師生互動課堂氛圍,營造一種審美化的課堂場所,激發(fā)學習興趣,活躍學生思維。
二、內(nèi)涵美:
所謂內(nèi)涵美,是在小語教學中實施美育的主觀條件,即人的本質力量。我們的語文教學,不僅要教學生“找果子、摘果子”,實際上還有一個更高深的境界,那就是要讓學生“跳起來摘果子”?!敖淌菫榱瞬唤獭薄qR克思在《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中提出的“美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它既揭示了美是為人所專有,即是“人的”,又揭示了美是可感知的,即它是“對象化了”的。我們可以想象,一個小學生會說《巴黎圣母院》里的卡西莫多美嗎?當然不會。然而我們從人的品格、行為等方面分析,便會得出,它實際上也是美的化身。我們也并不敢保證,我們教師認為美的東西,小學生也認為它美。所以美(不管是自然美,還是社會美,或是藝術美),之所以感染人,還在于它形象的呈現(xiàn)了“人的本質力量”,它使人在接受感染和震撼之際,又能觀照自身所作為人的本質力量,從而得到滿足,得到鼓舞,得到啟示,并能用美的規(guī)律塑造對象,制造自身。
由此,我們可以初步看出:我們的語文課,如果能在傳授知識的課堂上,顯現(xiàn)“人的本質力量”,給予我們的學生以人的地位,適應學生作為社會人的內(nèi)在需要,讓我們的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體會到人的本質力量——人的理想、人的意志等。并且觀照到自身作為人的本質力量——自身的理想、自身的意志等,也就一定是美。
總之,在小語教學中,要將審美教育貫穿始終,落到實處,就應將外在表現(xiàn)和內(nèi)在表現(xiàn)結合起來思考、研究。如果只重外在表現(xiàn),那就是形式上的美育;相反,則達不到預期效果。只有將二者結為一體,形成一種和諧之美,美育才可蘊育出希望之花。
參考文獻:
[1]王坤慶.現(xiàn)代教育哲學武漢[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
[2]王守恒.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基礎[J].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2.
[3]江洪春.中小學教育論文寫作[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4.
[4]王長恩.論藝術教育在教育均衡發(fā)展中的積極作用[J].藝術百家,2011(z1).
[5]蔣潔.論語文教學與美育教育[J].考試周刊,2011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