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耀
摘要:傳承和發(fā)揚民間藝術,是目前我國的主要任務之一。小學生們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未來,他們應當要承擔起傳承民間藝術的重任。如何在美術課堂中融入民間藝術,并將其傳承下去并發(fā)揚光大,引導學生熱愛傳統(tǒng)文化,獨特的文化自信得以形成,應該是每一個美術老師應該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民間藝術;民間技藝;小學美術;教學策略
引言
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一直是新課程改革強調的重點。而其中“美”的形成,與美術課的開設方式和開設內容息息相關。一個好的美術教學,不僅僅使得學生發(fā)現美和欣賞美的能力得到培養(yǎng),而且還會引導學生鑒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以此學生通過美的熏陶,來承擔起繼承文化的重大責任。眾所周知,我國有著豐富多彩的民間技藝,如皮影、剪紙、木偶和泥塑等,他們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如何將這些民間技藝進行傳承和發(fā)揚,如何用民間技藝構建我們的美術課堂,本文將簡單談幾點自己的理解和做法。
一、民間技藝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傳承與發(fā)展的重要性
(一)增強小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yǎng)他們的文化自信
小學生是處于發(fā)展中的人,他們也是祖國建設的希望和未來。作為美術老師,應該充分發(fā)揮美術的優(yōu)勢,在課堂上不斷的熏陶學生,加強他們對藝術的理解,從而激發(fā)他們對美的追求。我國的民間技藝豐富多彩,光輝燦爛,是大浪淘沙留下的經典。把民間技藝引進小學美術課堂,在增強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時,我國博大精深的文化也能讓學生感受到,增強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在這種熏陶下,小學生能主動承擔起未來弘揚傳統(tǒng)文化,建設美麗祖國的重任。
(二)民間技藝的學習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我國的民間技藝其技法手法無與倫比,是技藝與思想的完美融合。如剪紙藝術,這是我國典型的傳統(tǒng)民間技藝。在剪紙中,不僅有嫻熟的技法,更有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還體現了百姓對真善美的歌頌,這些都融合了中華民族天人合一、人與人、人與自然和人與社會和諧共生的愿望。由此可以看出,民間技藝引進課堂,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有效法寶。通過對傳統(tǒng)民間技藝的研究,學生會體會到民間技藝的豐富文化內涵,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從而大幅度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1]。
(三)民間技藝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摒棄應試教育對學生分數的過分要求,徹底去除“高分低能”的現象。新時代美術課的授課方式已經不在限于簡單的繪畫,更重要的是使得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全面培養(yǎng)。加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是讓民間技藝融入課堂。民間技藝中擁有著大量的手工類作品如剪紙、風箏、年畫和木偶,等等,通過這些內容的教學,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會迅速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二、民間技藝融入小學美術教學的策略
(一)擴充專業(yè)知識,提高欣賞水平
我國民間技藝多姿多彩,繼承和發(fā)揚的第一步應該是學會對民間技藝的欣賞能力。知之深方愛之切,學生只有對民間技藝有了透徹的了解,才會感受到民間技藝的博大和精神,才會讓傳承和發(fā)展成為可能。小學美術融入民間技藝的第一步,應該是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而欣賞能力的提高,又建立在對民間技藝知識的了解上。在具體的教學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先對技藝的知識進行介紹。包括該技藝的歷史、淵源以及文化內涵有關故事等,進行全方位地溝通。學生了解了這些知識后,去探析這些結構和美感來源,他們的藝術素養(yǎng)因而得到提升。學生在這些針對性很強的美術專業(yè)不僅其的繪畫基本功得到訓練,還學到了很多民間藝術專業(yè)理論知識和技能,綜合素養(yǎng)得到了全面提升,自己的社會競爭力也會相應的得到提升,成為綜合型的藝術人才。
(二)因地制宜,充分引用當地資源進入課堂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梢哉f,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當地特色。所以在不同地方的美術課堂上也應該因地制宜。流傳于當地的民間技藝,更應該成為教師可開發(fā)的教學資源。把當地的特色技藝,引入到美術教學中,不僅僅讓學生感受到美無處不在,也使得他們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得以提升。在小學生的美術教育中也可以引人“師徒相承制”。使得“專業(yè)技能藝術特質”的辦學特色得以打造。對于傳承人的問題的解決辦法,可以通過民間技藝傳人在眾多的學生中選擇合適的人才,收他們作為徒弟。所以職業(yè)院校參與民間技藝傳承是有基礎和潛力的[2]。
(三)走出課堂,增強學生的體驗
美術的陣地不僅僅是課堂,教師要樹立大課堂的觀念。尤其是民間技藝的學習,更應該突破教室的局限。教師需要結合各種美術知識, 通過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促使學生將美術知識與民間技藝相結合,讓學生們通過親自體驗去了解到民間技藝的魅力,從而達到傳承和發(fā)展民間藝術的效果。比如,對于“皮影戲”這項技藝,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去參觀博物館、訪問名人或者開展剪紙小比賽等。讓學生多角度地去認識和理解這些技藝的來源和發(fā)展,增強他們的自身體驗,進而讓他們承擔起傳承民間藝術的責任。
三、結語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已經成為了世界各國的發(fā)展重點?;诖耍W美術教師們應當轉變傳統(tǒng)的美術教學觀念,充分發(fā)掘本民族的文化基因,讓自身的美術教學方式變得多元化,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最終達到讓小學生承擔起傳承民間藝術文化的責任。
參考文獻:
[1]黃建新.農村中小學美術教學要利用好本土文化資源[J]. ? 遼寧教育. 2014(01):46-47.
[2]楊思杰.新時期美術教育教學體系的反思與重構[J]. ? 中國教育學刊. 2015(04):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