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鮮花
摘要:數學教學中是以問題為目標來研究解決方案的學科,通過提出問題然后找尋方法求解的過程。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從問題出發(fā),自發(fā)的去學習,有強烈的探索答案的好奇心,具備應有的數學知識和解答問題的能力,教師需要在教學課堂上有一時的、帶著目的的去創(chuàng)設各種問題的情境,在此,我對創(chuàng)設有效問題情境做一點淺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策略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有思維的方向和動力,教師需要先提出一個問題,因為“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數學是圍繞問題而展開的,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通過創(chuàng)設有效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置身于貼近生活的、有趣的活動中,感受數學的魅力,采用這種問題情境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具有強烈的主觀能動性,主動獲取知識的途徑,積極地投入到數學活動中來,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問題情境可以利用疑惑來創(chuàng)設
問題是學生對已學知識遇見了疑惑而產生的,并非老師憑空想一個給學生。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與新的學習任務間形成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舉個例子,二年級數學《有余數的除法》這課時,教師在大屏幕上呈現(xiàn)這樣一個情境圖:48個彩球,每個球都有一個編號,依據紅、綠、黑的順序排列。
然后老師對同學們說:同學們,你們看到屏幕上的彩球,每個球上都有編號。老師閉著眼睛,有哪位同學告訴我球的號碼,我馬上就能說出它的顏色,信不信?誰來考考老師?
當有學生報出號碼時,老師立刻正確說出了彩球的顏色,教這讓學生覺得很神奇,充滿了好奇心。于是教師告訴學生因為自己掌握了其中的秘密,只要同學們認真學習,很快也能掌握這一秘密。這樣,學生就會產生獲取新知識的強烈渴求,非常積極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教學效果自然會提高。
二、創(chuàng)設現(xiàn)實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
數學是從生活實踐中抽象出來,經過歸納和總結規(guī)律,最終應用于生活的學科。在現(xiàn)實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時刻注意聯(lián)系生活,通過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創(chuàng)建出生活化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學習知識。這樣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使其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比如,教學“加法與減法”時,教師利用多媒體錄像創(chuàng)設了一個商場購物的情境,出示商品的價格,通過解決售貨員問顧客的三個問題“你應該付多少錢?”“找給你多少錢?”“你還有多少錢?”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與生活實際密切聯(lián)系,使他們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再如,在教學“平均分”時,我創(chuàng)設了一個“野外郊游”的現(xiàn)實情境,讓學生看看準備帶多少事物和用餐工具,經過簡短的討論后學生馬上回答了以下幾個問題“總數是多少”“怎么分的”“分成幾份,每份是多少”“還有沒有剩余”。教師用最少的教學時間完成了從生活原型到數學模型的過渡,這對于“有效的數學教學”是非常關鍵的。
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如同身臨其境,情趣盎然。他們不僅掌握了知識和方法,更真切地感受到了數學就在身邊,培養(yǎng)了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數學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創(chuàng)設故事化的問題情境
小學生喜歡聽故事,它們對故事表現(xiàn)出天然的興趣。所以,把教材中出現(xiàn)的素材編成簡短的、有趣的故事,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增加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全神貫注地投入數學學習活動中。例如:教學“線段”時引入:通往小兔子家的路有兩條,一條路是直的,另一條是要繞彎的,小兔子走哪條路可先到家?這里面有什么數學奧秘呢?這個故事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學習熱情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創(chuàng)設這樣的故事化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一種愉快、有趣的氛圍中,不但學到了知識,而且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四、創(chuàng)設活動化的問題情境
在教學中也可以讓學生走進社會,將學校里的小課堂變成生活中的大課堂,通過學生身臨其境的現(xiàn)場體驗,再變大課堂為小課堂。比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時,我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模型都帶到課堂中,讓學生通過觀察和對比來找它們的特點和規(guī)律;比如:教學“認識物體”時,我把收集到的物體(地球儀、化妝盒、水瓶、牙簽、)讓學生根據物體的形狀區(qū)別進行分類,接著讓學生通過摸、看、比、說等活動過程來初步感知這些物體的特點。最后再讓學生用這些物體進行拼擺圖形,進一步提高對這幾種形狀的物體的認識。整個課堂活而不亂,形散神聚。讓學生親身經歷過程,在快樂中學習。
五、創(chuàng)設開放性的問題情境
開放的數學問題具有靈活性、多樣性、不確定性,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好勝心。另外,由于開放性的數學問題的答案不是固定單一的,學習好的學生可以充分展現(xiàn)自己的聰明才智,學習一般的學生也能參與進去,得到自己的答案,從而體驗成功的喜悅。
開放性問題促進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但切忌脫離教材和學生生活實踐經驗,要以現(xiàn)實生活為依托,設計一些富有趣味的開放性問題。諸如“最佳方案的設計”、“購票中的學問”等小課題研究,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數學。
如學習了百分率應用題后,創(chuàng)設這樣一個情境:“五一”前夕,游樂園為吸引游客,特推出如下優(yōu)惠政策:團體購票滿80張或80張以上一律打八折;購票滿50張,一律打八五折;滿20張的打九折;20張以下的一律按原價,每張50元。某校一年級師生75人想去游覽兒童公園,請你幫他們設計幾種購票方案,并挑選出最佳購票方案。這種既結合教材,又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開放性問題,能鞏固所學知識,又是學生喜歡的。
結束語:
數學教學過程中,通過創(chuàng)設良好的問題情境,增強了學生的數學意識,提高了學生的數學興趣。 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得好,就能吸引住學生,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燃起學生智慧的火花,使他們積極思維、勇于探索、主動地投入到對新知識的探究中,從而得到發(fā)展. 也就是說,融入貼近生活的、有趣味的、探究的、開放的問題情境的數學課堂將會散發(fā)出獨特的魅力,牢牢地吸引學生,在充滿情趣的氛圍中爆發(fā)出鮮活的生機.
參考文獻:
[1]袁宏.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J].當代教育科學 2007年18期 .
[2]李星云.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J].云南教育基礎教育版2007年第03期.
[3]王文娟,郭彬等.創(chuàng)設小學數學問題情境教學探微[J].林區(qū)教學2008年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