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露
【摘? ? 要】舞蹈是人們表達自我的一種藝術形式,對于學習舞蹈的學生而言,是一種思想品性的熏陶,是文化素質修養(yǎng)的一種提升。但是在現(xiàn)在中職舞蹈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許多的問題,所以,本文就在中職舞蹈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舞感”的一些策略進行了簡單的探討,僅供參考。
【關鍵詞】中職舞蹈教學? 學生“舞感”? 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5.120
舞感對于學生最終的舞蹈效果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現(xiàn)在的中職舞蹈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都更關注學生的舞蹈技巧,而忽略了學生舞感的培養(yǎng)。其實舞感相當于是舞蹈的靈魂,只有當一個舞者帶著真實情感去舞蹈的時候才能真正讓觀眾產生共鳴。所以,我們作為教師一定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舞感”。那么接下來,筆者就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簡單談一下關于對學生“舞感”的培養(yǎng)。
一、讓學生明白“舞感”的重要性
要讓學生去培養(yǎng)舞感,首先就要讓學生明白舞感的重要性,這和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學習是一個道理,只有當他們真正認識到舞感的重要性才會去重視這個問題。
(一)舞感是舞蹈的靈魂
一支舞蹈是舞者通過一系列肢體動作和襯景的音樂來傳達自己內心情感的一種方式。如果一支舞蹈缺失了舞感這個關鍵性因素,那么即使舞者的技巧有多好,這支舞也是不完整的。所以,舞感是舞蹈的靈魂,是舞者用來傳遞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所思所想的關鍵所在。
(二)通過具體事例向學生展示舞感的重要性。
曾經我在給學生們講解舞感的重要性的時候,向學生們展示了兩支舞。這兩支舞是由筆者自己跳的,在跳的時候,其中一支我的感情以及舞感非常投入,但是在另一支舞中,我向學生們展示的更多是技巧上的一些知識。學生們觀看之后,我做了一個簡單的調查,發(fā)現(xiàn)絕大部分學生對于具有舞感的那支舞感觸更深,而對于技巧性很強的那支舞更多感到的是“無感”。這里的“無感”指的主要是學生對于這支舞沒有產生共鳴,沒有想和舞者一起舞動的沖動,對于這支舞只是純粹的欣賞。所以,我就通過這個對比,讓學生知道了“舞感”的重要性。
二、培養(yǎng)學生“舞感”的具體策略
學生“舞感”的培養(yǎng)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是一個需要多方面共同培養(yǎng)的過程。下面,筆者就簡單談一下在中職舞蹈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舞感”培養(yǎng)的具體策略。
(一)學生內心情感的塑造
很多時候,一支舞都有其表達的主題和思想,舞者也都是帶有情感的舞蹈,而從舞蹈效果表達出來的意境其實更是舞者的一種內心投射。所以,要想跳出一支有“舞感”的舞蹈,舞者自己先就要好好地塑造內心的情感。也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跳這支舞的初衷和目的在哪,要向觀眾傳達一種怎樣的情感和意思,想要讓別人和這支舞蹈產生怎樣的共鳴。這些都是學生在舞蹈之前就要先做好的工作,而我們教師就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式幫助學生塑造他們的內心情感。
1.課堂環(huán)境的塑造。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對于學生的影響也是比較大的,要想讓學生塑造豐富有情感的內心,先要為學生營造出這樣的環(huán)境。比如,在給學生教授一支舞之前,可以先給學生觀看關于這支舞的視頻,然后讓學生仔細觀察表演者的面部表情、肢體動作等等,觀看完之后,讓學生發(fā)表觀后感,要讓學生真正從中體會到舞蹈所表達的真實情感,讓學生融入到舞蹈的環(huán)境中去。又例如,教師可以放一些電影的節(jié)選片段,讓學生陷入到某個情緒當中去,然后再進行舞蹈教學。這樣的課堂環(huán)境的營造是非常有必要的。
2.教師加強與學生內心情感的溝通。教師作為學生在舞蹈上的引導者,不僅僅是要引導學生學習舞蹈的技巧和肢體動作,更要注重引導學生內心情感的塑造。那么教師加強與學生言語上的溝通,加強與學生內心的相通也是塑造學生內心情感的一個方法。教師可以將自己的內心想法與學生分享,給學生一些啟發(fā)和思考,激發(fā)他們對內心世界探求的欲望。
(二)肢體動作和內心情感的相互結合才能更好地表達舞感
如果說舞蹈的靈魂是“舞感”,那么肢體動作的表達則是舞感的載體。一個好的舞者是能夠做到將舞感滲透在每一個不經意的動作之間的,也只有完美的肢體動作才能承擔“舞感的重量”。所以說,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生肢體動作的規(guī)范,對于學生不規(guī)范的肢體動作要及時予以糾正和規(guī)范,要讓學生平時上課的時候就有自我規(guī)范舞蹈動作的意識,這樣才能用更加完美的肢體動作表達出豐富的內心情感,才能真正做到讓舞蹈有“舞感”。
(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樂感以增加舞感
相信很多教師在平時授課的過程中大多是以自己口述加以演示的方式來引導學生,而往往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過程,那就是舞蹈音樂與舞蹈本身的結合。舞蹈音樂對于舞蹈而言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音樂的忽快忽慢、忽高忽低都是影響學生舞蹈的重要因素,學生會跟隨著音樂的變化而進行不同動作的舞蹈和不同情感的表達。舞蹈音樂的變化會影響學生踩點,影響學生在舞蹈過程中情感的醞釀與表達,所以讓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樂感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當學生對于舞蹈的背景音樂有足夠的熟悉和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舞蹈所表達的情感和主旨,才能更好地隨著音樂律動和舞蹈。
(四)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氣質以烘托舞感
舞感更多的是講究舞蹈本身所表達的內涵,如果學生跳一支舞,卻連這支舞所蘊含的人文知識和背景知識都不知道的話,又何談在舞蹈過程中體現(xiàn)出“舞感”呢?所以,筆者認為,教師很有必要在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上下功夫。平時,可以多讓學生看一些有關舞蹈的人文書籍或者是視頻,讓學生在平時閱讀學習的過程中,豐富自己的人文知識、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一旦一個舞者有了人文素養(yǎng),那么在舞蹈過程中所散發(fā)出的人文氣息會與舞蹈本身互相映襯,會讓學生所跳的舞更有舞感。
(五)訓練好舞蹈基本功為“舞感”夯實基礎
其實上面所說的這些培養(yǎng)學生舞感的具體策略都是要建立在一個最基本的基礎上的——那就是學生的舞蹈基本功。如果學生的舞蹈基本功不好,肢體協(xié)調能力不好,動作做不標準、做不規(guī)范的話,那么再多的內心情感的表達和人文素養(yǎng)也是于事無補的。所以,我們教師在平時的課堂上一定要注意學生舞蹈基本功的訓練,每節(jié)課的熱身運動——壓腿、拉伸等等都是最基本的環(huán)節(jié),千萬不能因為過于在意學生內心情感的塑造或者是人文氣質的培養(yǎng)而忽略了學生舞蹈基本功的訓練,這樣就得不償失了。
總而言之,“舞感”是舞蹈的靈魂與核心。我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學生舞感的培養(yǎng),從各個方面、各個角度培養(yǎng)學生的舞感,讓學生的舞蹈是有靈魂的、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