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志
【摘? ? 要】初中物理是學生學習的必修科目之一,一名合格的物理教師應該找到知識之間的連接點,注重學生知識的加工與內(nèi)化,加強學生之間知識的共享性和互生性,注重班級紀律的管理。
【關(guān)鍵詞】初中物理? 教學攻略? 教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1.097
如果說教育是一個國家的靈魂,那么教師就是鑄造靈魂的工程師。教師質(zhì)量的下降,直接或者間接的導致了教學質(zhì)量的下降。教學中,教師應該具備較為全方面的知識,其中包括一般文化知識、通用知識、條件性知識以及所教科目的專業(yè)知識,而當下的教師在這些知識方面存在著各種紕漏。本文將對初中物理教學攻略進行一個簡單的探索和反思。
一、找到知識之間的連接點
知識與知識之間的連接點就像一個鎖扣,有效地進行新舊知識之間的傳遞,將零散的知識整合與規(guī)劃,提高知識框架的連貫性。很多初中物理教師教學死板、機械,輸入知識以灌輸為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師沒有準確地找到知識與知識之間的“掛鉤”,學生接受到知識具有強烈的陌生感,要經(jīng)過一個長時間的適應才能較好的接受知識。這樣的教學系統(tǒng)大大延誤了教學的時間,沖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難以獲得高速的成就感。在教學中,教師就像一個臺階搭建者,要幫助學生鋪好路,找準方向,層層攀登,在已有知識與新學習的知識之間找到合適的連接點,提高學生知識的熟悉感。
根據(jù)奧蘇貝爾的認知同化理論,教師教學的連接點分為上位法、下位法以及組合學習。所謂上位法是指教師先教給學生一個具有概括性的方法或者模式,在學習中將其應用到具體的知識體系中,它是一個反方向的學習過程,即從抽象到具體。比如,教師在教授力學時,先教給學生力的概念,在學習摩擦力、浮力、重力等概念時,教師可以類比力的概念。所謂下位法是上位法的反方向?qū)W習,即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仍然以力學為例,教師從浮力、重力、摩擦力等概念里可以抽象出力的概念。在教學中,不是每一個知識點之間都能夠找到共同性,而這些知識之間往往具有較強的并列特征。此時,教師可以采用組合教學模式,組合教學模式是指教師將具有同等地位的知識體系組合在一起,比如電力的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電現(xiàn)象和磁現(xiàn)象,溫度和熱能等。組合教學更多的是運用對比思維,上位法和下位法是運用類比思維,它們共同建立學生的認知同化,以舊知識為新知識的固定點,延伸出更多的新知識。
二、注重知識的加工與內(nèi)化
在教學中,不難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現(xiàn)象,上課學生對教師說的每一句話和每一個知識點都能夠準確的認識,可是一到學生自己私下應用知識時,會發(fā)現(xiàn)自己在課堂上所體會到的東西具有許多的矛盾和問題。這實則反應了學生編譯信息的能力、內(nèi)化知識的能力以及長效記憶能力的不足。在教學中,教師想要提高學生接收信息,編譯信息,加工內(nèi)化知識的能力,必須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變換教學策略,減少學生對教師的過度依賴,提高學生在學習中的體驗性和動手能力,給予一定時間和空間學習知識。物理是一門具有一定操作功能的學科,在教學中教師不能僅僅采用傳統(tǒng)的說課方式,要學會靈活地轉(zhuǎn)變教學模式,減少直白地說課形式,讓學生能夠參與其中,提高學生分析知識的主動性。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學會利用多元表征,研究表明過于單一、晦澀、暗淡的表達方式不能加強學生的記憶。因此,教師要學會多引用簡單的符號、圖像、動畫等來刺激學生的視覺,加強學生的記憶。
機械的灌輸常常會形成適得其反的效果,立體可感的情景卻對學生的記憶有特殊的作用,在教學中,教師要學會將一些物理的應用場面呈現(xiàn)給學生,它不僅有利于加強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還能更深入地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加工。在教學中,知識的內(nèi)化與加工既與學生自己課后地深入學習相關(guān),也與教師上課時采用地教學模式有關(guān),上課加深學生的記憶和理解,對課后的學習具有長效地促進作用。
三、加強學生之間知識的共享性和互生性
傳統(tǒng)的教學過度地挖掘教師在學生中知識的促進性,重視教師對于學生知識的傳授,卻忽視了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本身就是教師教學的寶貴資源,而教師在教學中卻對此熟視無睹。由于學生生活經(jīng)驗、文化背景、思維方式、判斷能力的不同,造就了學生看待問題視角的不同,解決問題的方式不同。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學會重視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互動,能夠采用小組合作、團隊合作以及集體合作的方式促進班集體整體的上升。學生之間的合作要求教師首先建立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避免學生之間的惡性競爭,建立一個良好的學習作風。另外,整個班集體具有共同的目標,共同的目標和共同的利益能夠加強學生之間資源的共享,相互溝通學習的技能,圍繞關(guān)注的問題進行溝通和討論,減少教師對學生的控制。在發(fā)掘?qū)W生之間的相互作用力時,教師還應該注意激發(fā)學生之間的學習競爭,舉辦一些有趣的物理競賽,形成“鯰魚效應”。學生之間的相互競爭、你追我趕可以增強學生的危機意識,提高教學的質(zhì)量和水平。
四、加強班級的紀律管理
紀律是一個班級課堂成效的首要前提,初中階段學生的自我意識逐漸提高,但是青春的萌動,天性的好動造就學生自我管理意識較低,目標意識不強,自我約束能力較弱,在一定程度上仍然需要依賴外界的管束。如果一個班級上課亂哄哄的,既會影響教師上課的情緒和上課的效率,又會影響一個班級的學習氣氛,導致學生之間很難形成相互促進作用。因此,教師為了保證課堂效率,必須要做好班級紀律的管理工作。班級紀律管理主要有以下方式,第一,定條規(guī),教師在一學期開始前就要給學生訂立一定的管理規(guī)則。第二,在條規(guī)的管理上制定一定的獎懲,獎懲制度將對教師制定的規(guī)則進行有效的保障。第三,教師可以借助學生的力量,選取一個最調(diào)皮的學生作為紀律管理委員。第四,教師自身要有一定的威信力,這對教師自身的魅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班級紀律的管理方法多種多樣,教師應當根據(jù)具體情況,合理選擇。
教師的資歷、教學的心態(tài)、個人的素養(yǎng)決定了一個教師教學的能力,對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教學中教師應該不斷靈活地轉(zhuǎn)換自身的角色,保持務實、認真、負責的教學態(tài)度,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yǎng),與時俱進,勇往直前,不懼困難,敢于擔當。從而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一個較為堅實的基礎,致力于一個更為廣闊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