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安清
【摘 ? ?要】在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下,許多人對語文教學的認知都是很狹隘的,甚至有些學生認為學習語文是無用的。語文植根于中華文化,它不僅能夠增加一個人的文化底蘊,提高說話的藝術性,還能夠影響到他的道德品性。作為小學的語文教師,我們一定要加強閱讀教學的宣傳,在提升學生語文水平的同時,也讓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3.109
在所有小學的科目中,語文的難度是不高的,但是它涉及到的內容有很多。而且語文是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言行舉止,道德品性的,它往往和生活環(huán)境結合在一起,讓學生難以發(fā)現(xiàn)自身的變化。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深深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在很多學生的心目中,語文就是一個教他們讀書寫字的學科。就是說只要會讀書會寫字了,那么就可以不用學語文了。這樣的學習思想是非常狹隘的,正是因為學生沒有意識到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沒有提起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才導致了消極學習思想的出現(xiàn)。作為小學的語文教師,我們不應該再把教學的思想局限在應試教育下,而是應該著眼更長遠的地方。閱讀在語文的教學中占據(jù)了非常大的比重,是必須要引起重視的。它不僅能夠讓學生在長期的學習中,積累足夠的文化底蘊,豐富自己的知識面。還能夠讓學生在中華文化的影響下,形成好的道德品性,傳承優(yōu)良的傳統(tǒng)美德。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開展語文的閱讀活動,讓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提升,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一、積極開展閱讀活動,提高學生閱讀興趣
在小學階段的學習中,語文相對來說是比較有趣的科目,它所蘊含的趣味來源于中華文化,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但是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很多語文教師都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字詞的教學上,對于作文的藝術性要求也非常高。長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習,學生會逐漸喪失對語文的學習興趣。雖然說學生的成績成長的很快,但是思想的禁錮讓他們難以真正地學好語文。作為小學的語文教師,我們不應該用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來限制學生的發(fā)展?,F(xiàn)在的時代不同了,我們需要的是更多創(chuàng)新性的思想和內容。而閱讀教學正好能夠彌補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不足,幫助學生在新時代下形成自己的語言風格和寫作風格。其實閱讀教學就相當于語文中的實踐教學,學生利用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在閱讀中分析理解,同時也在閱讀中不斷地汲取經驗,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讓自己語言的藝術性得到提升。因此小學的語文教師需要積極開展閱讀的教學活動,讓學生能夠在閱讀中找到樂趣,從而發(fā)揮出學習的自主性。學以致用才能夠真正地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對于閱讀興趣比較豐富的小學生來說,在閱讀方面教師不應該做過多的干涉。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學生在課堂上的地位越來越高,他們成為了語文課堂上真正的主人。結合目前小學的教學情況來看,讓學生主導語文課堂是一件不切實際的事情,他們的學習意識還沒有完全建立,學習的自主性也不夠,更沒有一個明確的學習方向,所以讓學生主導課堂是很難實現(xiàn)的。但在閱讀的教學中,語文教師完全可以放任學生去主導課堂,選擇最適合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進行閱讀。小學生的注意力容易被分散,但在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上,他們往往會加倍地投入精力。讓學生自由地選擇閱讀的材料,比教師刻意地規(guī)定要有效率的多,當然也更有利于教師去管理課堂。每個學生都投入到閱讀中,就會形成一種強烈的學習氛圍。即使一開始有不愿意閱讀的學生,在這樣氛圍的影響下,也會翻開書本閱讀。只要學生愿意翻開書本,他們就能夠在書中找到樂趣,從樂趣中體會到閱讀的快樂,閱讀的興趣自然也得到提升。
教師要想開展語文閱讀的教學活動,除了要給學生足夠的自由,還要在閱讀方式等方面多下功夫。如果每節(jié)閱讀課都用來讓學生自主地進行閱讀,就會造成一種資源的浪費,也會讓學生產生一種依賴。小學生的興趣轉移的很快,一旦閱讀的新鮮感褪去,他們就很難再集中注意力在閱讀上了。作為小學的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以多種多樣的形式來呈現(xiàn)閱讀的趣味性。教師可以利用讀書分享會的形式,來開展閱讀活動,讓學生們主動去分享自己喜歡的圖書,介紹其中最吸引人的章節(jié),或者分享自己的閱讀體會。閱讀本來就是很靈活的,不同人的理解也各有不同,讓學生們進行心得的分享,也能夠促進學生思想的交流和融合。語文的教學不應該是死板的,這種方法也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提升語言表達的能力和思維的發(fā)展。在每個學生分享之后,教師都要進行一定的點評,這個點評是積極的鼓勵性質的,讓學生能夠有更多的信心去閱讀和分享。在小學語文階段的教學中,教師的鼓勵對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它就像一個保鮮劑,保證學生對閱讀的新鮮感,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二、加強閱讀教學宣傳,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教學之所以在之前的語文教學中難以得到發(fā)展,除了條件的限制之外,宣傳的落后也制造了一些阻礙。作為小學的語文教師,我們要想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要加強閱讀的宣傳,讓學生明白閱讀的重要性,從而在閱讀的過程中逐漸培養(yǎng)出好習慣,對學生的言行舉止產生積極的影響。很多小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往往找不到重點,他們只是為了看故事才閱讀的。在進行閱讀宣傳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把閱讀的方法傳授給學生。很多語文教師都會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摘抄很多的優(yōu)美語句并背誦下來,用到之后的作文中,雖然這樣可以提升學生作文的藝術性,但是卻限制了學生風格的形成。在培養(yǎng)學生摘抄的習慣時,語文教師一定要明白,摘抄是為了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學習內容的藝術性,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語言風格,而不是為了讓學生針對優(yōu)美語句進行模仿,這樣寫出來的內容是沒有情感的。這是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需要糾正的傳統(tǒng)觀念。為了加強閱讀的宣傳活動,教師還應該對教學環(huán)境做出改變。例如在教室的角落中,我們可以設置一些讀書角,讓學生把自己的書籍放在上面,可以讓其他同學進行借閱。這樣也能夠讓學生更加積極地進行閱讀,培養(yǎng)學生課下閱讀的習慣。
作為小學的語文教師,我們需要向人們展示閱讀的重要性,提升閱讀的教學質量。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習到更多知識,對學生產生更加深遠的影響,這樣才能夠真正地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姚秉含.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D].聊城大學,2014.
[2]王麗梅,張立云,趙玲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初探[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3,13(3):183-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