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迎淑
【摘 ? ?要】課堂導入是教師在上課之前,按照課本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方法。因此我們必須創(chuàng)造科學有效的導入形式,必須掌握文本的特點,使用歡迎導入的形式導入新課。以下為小學語文課堂改革的新課程改革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導入 ?方法探究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3.037
在新課程理念中,衡量課堂教學是好還是壞的標準主要取決于它是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及是否能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和對學習的興趣。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必須要針對不同的教學場景使用不同的課堂導入方法,引導學生學習。
一、注重引進生活,提高課堂的質量
小學生的實際體驗相對有限,一些語文知識在情況和實際生活中有所不同,學生理解起來會有一些困難,為了讓學生盡快適應課堂環(huán)境,老師要融入日常生活中間的導入鏈接元素,貼近孩子們的生活實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聯(lián)想在自己熟悉的生活場景和課本的知識點中找到共鳴,使他們的思維活動大大增加,可以在知識點上找到更多細節(jié),在學習探索中,結合生活實際元素也更加強大。
教師為學生講解,例如《小壁虎借尾巴》,因為孩子在平時的生活中對壁虎這種生物有一定的了解,老師在講解新課時給孩子們展示了一只缺少了尾巴的壁虎圖片,讓學生們試圖找出圖片中的壁虎和平時學生認識的壁虎形象有什么區(qū)別,很多學生會很容易說出老師展示的壁虎圖片缺少了尾巴,然后老師繼續(xù)引導學生去想想發(fā)生什么事情使小壁虎弄丟了尾巴?小壁虎需要做些什么來找到它的尾巴?最后,小壁虎可以讓他的尾巴回來嗎?隨著教師的介紹,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想在文本中找到答案。
二、合理運用多媒體情感導入方式
小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通常很難正確理解文本所要表達的內(nèi)在情感;而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則能使課堂變得生動、豐富多彩。當教師難以通過表述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內(nèi)涵時,則可通過插入圖片、視頻的方式為他們創(chuàng)造適宜的學習環(huán)境,帶給他們身臨其境之感,幫助其理解課文內(nèi)涵。如在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時,教師可為學生展示地震照片和短視頻,這種導入法可使學生深深地感受到父母之愛,進而更好地展開后續(xù)教學。
三、直觀導入法
直觀導入法是指利用實物、圖片、聲音、視頻等直觀的事物,讓學生更加直觀形象地感受和學習教學內(nèi)容,直觀導人法簡便、直接,能夠簡單地將很多語言和板書無法表述清楚的內(nèi)容展示出來,更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我在教授《找春天》時,為學生制作了課件,展示了祖國春天的美景,融化的冰河,嫩綠的新芽,到處彌漫著生命復蘇的氣息,學生被美麗的景色所吸引,被春天的美麗所感染,便不自覺地投入了課文的學習,去文章里找尋春天了。又如,在講授《圓明園的毀滅》時,我提前在網(wǎng)上搜索了火燒圓明園的視頻給學生播放,視頻激起了學生的恥辱和憤怒,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接下來的教學中,想要更多地了解祖國這段屈辱的歷史。視頻的呈現(xiàn)刺激了學生的感官,增強了學生奮發(fā)上進、振興中華的使命感。再如,在教授《新型玻璃》時,我準備了幾個玻璃玩具和玻璃工藝品,玻璃制品的展示,直接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學生自然想要了解課文中的新型玻璃都有哪些用途。我通過直觀導人法,形象直觀地展示了教學相關內(nèi)容,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為接下來的學習打好了基礎。
四、以復習為切入點
復習是小學語文教育常用的經(jīng)典教學方法之一,教師對學生生字和背誦課文的檢查,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同時,語文也是其他科目學習的基礎,任何一門通過中文編寫的學科,都需要學生具備相應的閱讀能力。古人提倡的“溫故而知新”就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語文學習方法。剛剛掌握的生詞隔一段時間復習,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教師可以采取隨堂測驗、小組PK賽等傳統(tǒng)方式強化學生記憶。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富有特色的語文復習方式。
五、問題導入法
問題,是求知欲的根本。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教師一味地講解,將知識一股腦地塞給學生,學生覺得索然無味,卻并不能吸收多少。因此,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改變教學策略,適當?shù)夭捎脝栴}導人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效的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自己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獲取知識。
例如,在教授《地震中的父與子》時,我向學生提出了這樣幾個問題:(1)同學們,你們了解地震嗎?(2)本文描述的父與子可能會處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下?(3)他們會發(fā)生怎樣的事情呢?我通過為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學生都想知道文中會發(fā)生怎樣的故事,便主動地投入教學,尋找答案。又如,在教師六年級課文《草蟲的村落》時,我給學生提出了這樣幾個問題:(1)同學們,你們見過草蟲嗎?(2)有沒有同學觀察過草蟲的村落?(3)你們猜猜草蟲的村落是怎樣的?(4)閱讀課文,看看草蟲的村落里發(fā)生了些什么?我通過這幾個問題,為學生設疑,引導學生想象草蟲的世界并閱讀課文尋找作者筆下草蟲的世界。這樣,我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問題,解決問題,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結論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注意引入新的環(huán)境上的創(chuàng)新,為學生引入更多樣化的活動,以激發(fā)孩子學習的積極性,通過生活環(huán)境和課堂知識相結合激發(fā)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對語文學科有強烈積極的探索欲望,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志華.對小學語文課堂導入藝術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05):39.
[2]孔文娟.高效課堂始于有效的導入——也談小學語文課堂導入方式[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1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