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焱焱
【摘? ? 要】數學是一門思維嚴謹,邏輯嚴密的學科。同樣的,要學好數學也必須具備這樣的嚴謹性和嚴密性思維。而小學數學作為數學體系的基礎所在,則需要教師及早將這種意識傳遞給學生,推動學生的數學思維早日形成,以應對未來更加復雜困難的數學學習。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數學思維? 培養(yǎng)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2.093
小學生的數學思維是在反復的訓練中建立起來的,因此教師拓寬數學教學的廣度,加深教學的深度都是形成學生良好數學思維的重要途徑。但也由于小學生學習的特殊性,教師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必須要符合他們的大腦發(fā)育狀況,兼顧其基本學習特點,這樣才能保證學生能夠在科學合理的教學背景中獲得思維的發(fā)展。基于此,我將自己的思考結果總結如下,希望能夠得到廣大教師的指正和改進意見。
一、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的重要價值
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思維的價值是基于以下兩個基本問題而產生的:首先,為什么要培養(yǎng)數學思維?思維的類型有很多種,不同學科的學習能夠形成學生不同的思維,而其中價值最為突出,運用最為現(xiàn)實的思維就是數學思維。數學思維中傳達出的邏輯性、客觀性和嚴密性是許多領域所需要的,數學的思維不僅能服務于數學學習,更在學生學習其他知識時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學生形成完善的數學思維不僅有利于學生知識層面的增長,還有利于學生人際交往等方面的成長。其次,為什么要在小學階段就開始培養(yǎng)數學思維?一方面,小學生具有突出的思維可塑性和創(chuàng)造性,如果教師能夠在這個階段恰當的引導學生如何思考,學生將會形成終生難忘的思考模式。不僅如此,小學生學習的不穩(wěn)定性也很突出,所以及早穩(wěn)固學生的思維將會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帶來更多的幫助。另一方面,數學學科是一門層層推進,低層次為高層次打基礎的學科,如果學生基礎數學思維得不到完善,將很難適應更加復雜抽象的數學學習。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在小學階段就開始強化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為學生未來的學習掃除一定的障礙。
二、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的主要方法
(一)以培養(yǎng)學生興趣作為思維發(fā)展的起點
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必須建立在學生主動學習的基礎上,試想如果學生不愿意學數學,又怎么會獲得數學思維的完善呢?因此學生產生數學學習的興趣是保證數學思維培養(yǎng)方法能夠落實的基本前提。學生興趣的產生需要教師充分結合外界的主客觀要素。其基本要求在于教師的教學過程能夠建立在學生的認知基礎上,即迎合學生的心理,滿足學生的需求。因此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結合思維發(fā)展手段,將各種各樣的趣味互動活動加入到教學過程中。同時教師還要注意講解語言、風格的幽默性,讓學生在心理層面接受數學學習這一項活動,接受教師的思維訓練方法,為數學思維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的交替訓練
在小學階段,教師對學生數學思維的訓練要求應當是形成學生較完善的形象思維模式,挖掘學生一定的抽象思維潛力。這樣的背景要求下,教師教學活動的展開就必須堅持以形象思維教學為主,用形象思維教學成果推動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萌芽的觀點。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是指學生能夠根據形象的講解、具體的案例、直觀的案例呈現(xiàn)方式找到解題的思路。形象思維是學生較為原始的思維方式,在小學教學階段需要教師進行一定的完善和發(fā)展。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將具體化的工具運用于輔助講解,賦予抽象的問題形象化和趣味化的外衣,以這種教學轉化手段克服數學的復雜抽象性。同時,教師還要密切關注學生自主形象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例如鼓勵學生提出多樣的解題思路,引導學生開展豐富的探索實踐活動等,將學生原始的形象思維能力打磨為更加系統(tǒng)化、客觀化的思維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則是指學生更夠根據原始的公式、概念形成解題過程,或者將平面的圖形轉化為立體的空間模型。這種數學思維的要求更高,但是教師可以借助學生的形象思維基礎來完善。舉個簡單例子,教師可以先給學生一道直觀性高的題目,調用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解決。在學生形成一定解題思路的基礎上,教師再引入抽象的解題過程,給學生一個思考緩沖時間,讓學生用形象的解題思路理解抽象的解題過程。這樣一來,學生就能較容易地接受抽象思考方式的模式,從而獲得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的共同發(fā)展。
(三)理論思維與實踐思維的結合運用
數學的學習可以簡化為理論化的學習和實踐化的學習,兩種不同的學習模式中也包含了不同的數學思維。理論化的學習有利于構建學生思維的完整性,而實踐化的學習則更利于學生數學探索能力、動手能力、模型構建能力的發(fā)展。教師將兩者結合起來教學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并且降低數學教學的枯燥感。發(fā)展學生的數學理論思維需要教師將數學的概念、公式等基本要素教授給學生,奠定學生頭腦中基礎的數學系統(tǒng)。例如在三角形任意兩條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的運用中,教師可以先用計算的方式給學生驗證這一理論的正確性,讓學生能夠準確地記住這一觀點。接著教師再讓學生拿出長短不一的小木棒隨意搭配搭建三角形,將能夠形成閉合三角形和不能形成三角形的小棒長度分別記錄下來并相加,用自己的實踐驗證概念的正確性。這個過程中,教師先形成了學生的理論思維,后調動了學生的實踐積極性,發(fā)展了學生的實踐思維,從而幫助學生形成更加全面、客觀的數學解題思路。
三、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的注意事項
一方面,雖然對學生來說數學思維具有重要的價值,但是小學生的思維基礎差,如果教師不顧學生的主客觀條件,而一味的灌輸思維訓練方法,學生將難以獲得真實有效的進步。因此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教師還是要堅持循序漸進,不能急功近利,以扎扎實實走好每一步為基本過程打好學生的數學基礎。另一方面,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思維和實踐的發(fā)展一致性。無論是學生的思維跟不上實踐還是難以發(fā)展思維,都需要教師及時介入調整,從而保證學生能夠在每一個階段都做到思維與實踐的相互推動發(fā)展。當然除此之外,還需要教師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主客觀要素,始終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切實做到思維訓練方法為學生接受,思維訓練成果為學生所用。
四、結束語
無論如何,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的起點必須扎根在小學階段,這個階段學生思維的可塑性與潛力都是巨大的,教師運用了正確的教學方法將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雖然本文探討的是學生思維層面的發(fā)展,但是這個目標的達成必須建立在實踐的基礎上,所以教師以教學實踐為核心,不斷推動學生意識的成長是最基本的方法。當然,教法的選擇和運用還需要教師避開其劣勢,落實“揚長避短”的精神,從而挖掘教法的真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