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修碧
【摘? ? 要】合作學習模式是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它完美地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不足之處,讓教育事業(yè)逐步完善和發(fā)展。合作學習在教學中的運用是非常廣泛的,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是必然的。
【關鍵詞】合作學習? 初中生物? 運用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6.066
生物屬于自然學科,它是一門研究生命現(xiàn)象與生物的活動規(guī)律的一門學科。生物學科具有邏輯性強,研究范圍廣泛等特點,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并不能很好地凸顯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而合作教學能充分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同時可以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讓自己的綜合能力得到提高。下面,我們將簡單來探討一下將合作學習運用于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有效運用方法。
一、合作學習的概念
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起源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美國社會,大概在二十世紀的八九十年代我國的教育學者對于合作學習開始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我們所說的合作學習就是指為了讓學生完成一個共同的學習任務,我們教師幫助和指導學生明確責任的分組合作,小組組員之間互幫互助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所以合作學習非常鼓勵學生為了小組成員共同的榮譽而竭盡全力,在學習過程中他們合作交流,互相學習,從而取得共同的進步。
二、將合作學習運用于初中生物教學的意義
(一)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學生如果想要又好又快的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那么就需要小組成員共同完成,那么每一個小組成員就會從小組集體的利益出發(fā)(因為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是捆綁在一起的),和小組成員合作完成任務。在合作過程中,大家合理分配任務,盡力做好自己的那一部分,遇到不同的問題也可以向同組的小伙伴請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就可以盡情地享受合作帶來的樂趣,提高自己的合作意識。
(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不同于獨立學習的是,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會和學生交流,共同探討問題,遇到不懂的問題會向教師和學生請教。這樣的話,學生就會有和教師、和身邊的同學交流的想法,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就會有更多的來往,在不斷的交往中培養(yǎng)出“革命友誼”。如此一來就有利于讓一些性格內向的學生主動地去和其他學生交流,增強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三)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教師會把一些學生有能力解決、或者學生感興趣的生物學科的相關話題放手讓學生去自主探究學習,然后把學習成果在課堂上呈現(xiàn)給班上學生,這是合作學習的一種重要表現(xiàn)形式。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會對這些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去主動地深入地探究,尋找問題的答案,學生對于自己所探究出來的結論會有一種成就感和自豪感,所以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會享受到學習生物的樂趣,所以就會對生物學習產生興趣。
三、合作學習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問題
(一)小組人員分配不合理
一些教師沒有注意合作學習的人員分配問題,只是隨意根據座位,或者學生的學號,再或者是根據學生的個人意愿來分組,在人員分配上存在很大的問題。并且在小組成員的人數(shù)上也具有隨意性,出現(xiàn)人員過多或過少的情況。
(二)小組內成員分工不明確
有的教師在布置完任務,分完小組之后就覺得自己的工作已經做完了,對于小組成員的任務分工沒有給予一定的指導。在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不足的情況下,他們對自己應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該怎么實施等等問題都是模糊的,不知所措的,這就很有可能導致學生的任務不能按時完成或者完成任務的情況不理想。
(三)沒有建立相應的評價和獎勵機制,無法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
學生都是渴望被教師和學生認可和贊揚的,特別是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青春期,心智并不成熟。如果在他們很認真的完成一個任務之后,教師只是草草地對此做一個評價,沒有相應的獎勵,那么學生在下一次任務中可能就不會投入那么多精力,久而久之就會敷衍教師。
四、針對合作學習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所提出的應對策略
(一)合理分配小組成員
生物學科中的很多問題都具有探究性,需要學生在實踐(例如實物觀察,數(shù)據記錄)中得到結論。那么在小組成員的人數(shù)的分配上,一般以4到6人較為合理。另外,應該注重在一個小組中,應該同時分配成績較為優(yōu)異和成績落后的學生,也要有成績中等的學生,這樣可以讓成績好的學生幫助成績落后的學生,讓他們互相學習對方的優(yōu)點。同時,這樣也可以讓各小組之間的實力相對平衡。
(二)小組內成員明確責任,分工合作
教師在布置好學習任務后,應該對小組成員如何分工合作做相應的指導和幫助。首先,要學會觀察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征,找出他們的優(yōu)缺點,弄清楚他們適合做哪一部分的工作。然后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給予一定的指導,告訴他們應該如何分工合作,每個人發(fā)揮自己的長處,做好自己的那一部分。例如,在研究“種子發(fā)芽的外部條件”時,我們教師布置好任務后,要幫助每組學生明確分配任務,告訴他們哪些人應該觀察種子發(fā)芽的過程,哪些人記錄和整理數(shù)據,哪些人制作PPT,哪些人在課堂上闡述小組的實驗過程和實驗所得出的結論。
(三)建立合理的評價和獎勵機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在學生完成和呈現(xiàn)一個任務之后,我們教師應該做到及時評價,以此來鼓勵學生。同時,對于學生需要改進的地方也要指出,讓他們在下一次任務中做出調整,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在一次又一次的任務中學習到具體的生物學科的知識,同時也鍛煉自己的能力,讓自己得到成長。我們也可以給學生準備一些小禮物給表現(xiàn)得非常出色的學生,以此來激勵學生,讓他們在下一次的任務中更加投入。
當前固有的教學模式封閉了學生的思維,大致都是教師教什么學生就被動學習什么,完全抑制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而合作學習是一種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模式。它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人際交往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是非常適用于初中生物教學課堂的一種教學方法。所以,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初中生物教師,我們應該合理有效地運用合作學習法來幫助學生學習生物學科知識,同時提高自己的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