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
【摘? ? 要】美術課是我們九年義務教育的必修課程,也是對學生進行美學教育的重要途徑。美術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因為美術可以賦予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敏銳的觀察力和靈活的動手能力。雖然學生上美術課的時間少,但是教師只要激發(fā)了學生的美術興趣,培養(yǎng)好了學生的美術學習能力,那就可以使美術在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發(fā)揮重要作用。
【關鍵詞】初中美術? 興趣? 培養(yǎng)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6.037
興趣是學習的摯友,是學習的原動力,當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產生興趣時,他就會有強烈的好奇心,主動地、積極地、執(zhí)著地探索該事物的奧秘。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边@句話也為我們揭示了一個怎樣才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的道理,那就是對學習的熱愛。
一、創(chuàng)設愉快的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美術課在學生之間一直是比較受歡迎的課程,在課程上學生可以更加輕松、有趣地學習更多的美術知識。但是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在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情境下逐漸壓抑了自身的學習興趣,打消了學習的積極性。新課改之后的美術課堂教學大大的改變了這些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創(chuàng)設出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進行制作裝飾畫的第一節(jié)課時,我會讓學生使用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原料制作作品,代替色彩搭配以及裝飾畫原理等知識的講解。我會在閑暇的時間為學生們收集一些精美的裝飾畫,給予學生視覺上的震撼,體會到精美作品獨到的創(chuàng)意。經過這些作品的感染,趁著學生們躍躍欲試的勢頭進行分組制作,每組自己討論作品的主題以及創(chuàng)意,自己收集材料并進行制作。在這節(jié)課上,學生不僅受到了更深的啟發(fā),還會在作品展示的催化下產生更大的學習動力。
二、進行實地寫生,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有些美術課需要走出教室,實地寫生,這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很多東西僅憑教師說教,該怎么選景,該怎么構圖,哪些畫面需要,哪些畫面不需要,然后讓學生完成作業(yè),這樣閉門造車,學生收獲不多。要想表現得真切,學生必須有實地的體驗,認真地觀察才行,因為藝術來源于生活。把學生帶到大自然中,讓他們去聽、去看、去觸摸、去感受,嘗試直接用色彩去表達,去抒發(fā)。如在給七年級上畫向日葵一課時,我要求學生選擇適合而簡潔的畫面,運用顏色和畫具,畫一幅彩色風景畫。當我把學生帶到校外,他們歡呼雀躍,高興地選擇一處風景開始創(chuàng)作,那專注的神情、認真的態(tài)度讓我驚訝,再觀察他們的作品,比平時在教室里畫的要仔細得多,形象得多。
三、多做示范,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鑒于學生在小學時接受的美術教育不盡相同,有些在小學也沒有怎么學美術,因此他們的基礎知識和接受能力也就參差不齊,也沒有什么美術創(chuàng)作經驗。往往會對美術的創(chuàng)作不知道如何下手,這時老師示范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增強直觀的視覺感受,感受獨特的表達方式,了解材料的不同特性,拋開思想上的束縛,從而進行大膽的想象、創(chuàng)作。但是老師的示范也要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想象空間,并非全部照搬,鼓勵他們要有自己的想法也同樣重要。比如在學習版畫時,就要老師示范制作過程中的刻和印,讓學生了解這種不一樣的繪畫種類,材料的不同運用,以及制作過程的樂趣,思考(刻與凹凸的關系),理解(印對顏色、效果的影響)等。通過這樣的示范與教授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學生則更容易接受和理解,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提高學習興趣。
四、利用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美術教學是通過具體的美術作品來對學生進行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那么,欣賞美術作品自然而然便成為培養(yǎng)學生提高審美能力的核心。指導學生欣賞作品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對美術作品的欣賞,能夠體驗其中之美,可以區(qū)分出作品格調高雅低俗、辨別出美與丑;獲得健康的審美情趣,使他們的心境可以得到陶冶。初中生有很強的模仿欲望和能力,而學生對美術的興趣也與他們所接觸到的美術作品有極大的關系,好的美術作品可以激起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表現欲望,而沒有接觸過好的美術作品的學生是不可能有很強的表現欲望的。所以,教師應該提供盡量多的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擴大學生的視野,激發(fā)他們的興趣,豐富學生的審美感受,滿足學生對美術境界的追求。
值得學生信賴和崇拜的還是教師的作品。教師出示自己的作品給學生欣賞,不但會讓學生覺得美術創(chuàng)作很現實,而且也會樹立教師的威信,因為教師的作品值得學生去學習和借鑒,學生才會崇拜教師,進而受教師的熏陶和感染,并自覺地向教師學習。
五、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和氣氛,加強學生的美術體驗
多媒體技術能及時、直觀、生動和大量地把各種圖文、聲像信息展示給學生,從而增大教學容量,極大地滿足美術欣賞教學的特點和需要,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教師只能通過掛圖、幻燈片和口頭講解來完成引導學生欣賞作品的美,體會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進行多維的和有效的審美評價等一系列教學任務。但是任何作品的和欣賞者之間都存在著時間、地區(qū)、民族、文化、習慣和個人經驗的差別,特別是對于現代派畫家的作品。由于他們所使用的繪畫語言超出常人的現實經驗和欣賞習慣,使學生難以理解作品所表達的思想,為了解決這一教學難題,在課堂中本人多采用多媒體教學來營造作品欣賞的情境和氣氛。如在欣賞畫家畢加索的油畫作品《格爾尼卡》時,學生感到難以理解這種表現形式,為了引導學生讀懂畫家在表現什么、深刻體會作品的內涵,筆者先利用多媒體將作品放大展示,讓學生認真觀察,然后播放視頻資料“德國空軍轟炸西班牙小鎮(zhèn)格爾尼卡”。通過觀看視頻,拉近了學生與作品的距離,加深印象,使他們在一定程度上讀懂了這幅作品。
總之,在教學中把音樂和美術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優(yōu)美的音樂伴隨著美術作品中美的意境、美的形象來感染學生,調動學生追求美、表現美、創(chuàng)造美的激情,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作畫興趣和愉悅心理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吉梅.用好教材收獲精彩[J].新課程:下,2014(06).
[2]馬立柱.農村初中美術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學周刊,2012(13).
[3]劉雅倩.初中美術欣賞教學中學生自主性學習的教學探索[D].山東師范大學,2013.
[4]李吉梅.用好教材收獲精彩[J].新課程:下,2014(06).
[5]馬立柱.農村初中美術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學周刊,2012(13).
[6]劉雅倩.初中美術欣賞教學中學生自主性學習的教學探索[D].山東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