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金梅
摘要:隨著城市文化建設進程的不斷推進,公共體育文化建設成為城鎮(zhèn)化進程的重要方向。而提升公共體育文化建設的作用,不僅僅是增加城市的軟實力,更是為了滿足社會公眾對于體育鍛煉的各層次需求。公共體育文化建設是基于服務視角呈現的,因而主要的目標是服務大眾。因而本文從公共體育文化的內涵出發(fā),進一步探討了如何以公共體育服務的視角來建設其文化,包括了理念文化以及物質文化等路徑的開拓建議,以供相關人士予以參考。
關鍵詞:公共體育;文化建設;策略研究
生活條件的日益豐富,社會大眾無論是在生活以及工作方面都有了更多的選擇。而在體育健身方面,許多人已將日常的體育鍛煉作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與專業(yè)的體育產業(yè)不同的是,公共體育產業(yè)的受眾面更加寬廣,由此產生了需大于求的狀況,公共體育產業(yè)的發(fā)展情況不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共體育文化建設的欠缺性。發(fā)展公共體育服務是體育文化發(fā)展的必然結果,也是社會發(fā)展對于體育服務的要求。
一、公共體育服務的文化內涵
體育服務來源于社會公眾對于體育鍛煉的需求,其依據需求提供相對應的產品。公共體育服務一般情況下為具有公益性質的體育服務產品,包含了社會公眾可以參加的體育互動、鍛煉活動、體育賽事、體育精神等。其既強調物理意義上的運動性、也強調倡導體育活動的精神性[1]。因而這是能夠在社會上進行推廣的原因之一。公共體育文化的基礎是公共體育服務,公共體育文化包含了物質與精神的統(tǒng)一,其是深化公共體育改革進程的動力源泉。加強公共體育文化的建設,能夠有效增強社會公眾對于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也能夠有效促進健康生活的理念建設。
二、以公共體育服務為基礎的文化建設路徑研究
(一)科學合理的理念樹立
為了進一步公共體育文化的軟實力,需要緊密聯(lián)系公共體育文化與服務兩個內容。分析其中存在的聯(lián)系與影響,才能從根本上提升文化建設的穩(wěn)定性。而服務體系的理念完善即為重要的方向,因而以公共體育服務的視角進行文化建設的首要步驟為科學合理的理念樹立工作。其中的要點如下,第一,秉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公共體育服務的目標是為了更好地幫助人們改善生活的質量,改善生活的方式。而文化建設的各項指標需要依照人的標準進行設立,包括了人們對哪些體育活動感興趣,哪些活動最能夠激發(fā)積極性等。唯有將文化建設的內容與實際的需求相結合,才能真正實現需求的滿足[2]。所以必須將文化建設同“人”結合起來,才能為后續(xù)相關工作的有效開展打好堅實基礎。第二,提升社會效益。這里的社會效益包括了精神效益與經濟效益。體育文化建設離不開資金的收攏以及產品的推廣,雖然大部分的產品均為免費的,但部分具有社會價值的高層次服務產品也是必須的,因此帶來的經濟效益能夠促進地方的經濟建設與發(fā)展。精神效益是公共體育文化推廣開來后所產生的一種具有“傳染性”的效益,其有助于全民鍛煉、全民參與格局的形成,是一種精神與文化延續(xù)性。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建設的過程中不能盲目追求經濟效益,經濟效益只是附屬產物,而精神效益的產生才是最為重要的,也是最為符合公共體育文化建設內涵的。
(二)物質文化建設的開展
文化的開展離不開基礎設施的建立,文化是伴隨于一定的物質基礎上的。因而物質文化的建設能夠有效促進體育文化。公共體育服務依托于大量的體育基礎器材,只有在具備了較為完善的基礎設施后,才能夠進一步為大眾提供多樣化的服務內容。所以相關部門要解決體育發(fā)展不平衡的問題。我國的城市與農村的體育事業(yè)發(fā)展存在嚴重的不均衡,城鎮(zhèn)農村體育基礎設施的欠缺導致了相關工作無法發(fā)展,受到制約[3]。因而首先解決不均衡的問題為關鍵,相關部門需要聯(lián)合社會力量參與到體育文化建設中去,初步為文化建設打好基礎。針對體育建設上千篇一律的問題,需求結合地方特色來進行區(qū)分,凸顯出不同地區(qū)的體育文化內涵的差別,但中心思想仍然是不變的。
(三)精神文化建設為突破
文化包含了制度、精神等多個層面,文化的建設作重要的是精神的傳播。精神的傳播是無形的,同時也是最具有魄力的。其能夠引導激勵社會公眾參與到公共體育建設中來。為了做好精神文化建設工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fā)。第一,進行輿論的宣傳是首要的。為了營造良好的體育氛圍,要加強宣傳體育鍛煉能夠提升抵抗能力,激發(fā)生命動力的相關內容[4]。第二,通過舉辦相關賽事活動增強體育精神。我國各省市的體育賽事雖然不呈現出缺乏的狀態(tài),但大多數的賽事不嚴謹,也不具有實質性意義。因而相關部門需要加強賽事的質量建設,提升賽事的嚴謹性,提升監(jiān)管力度。
三、結束語
公共體育文化建設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也需要克服諸多的困難。這段建設歷程是不可避免的,而公共體育文化路徑需要沿著理念、物質、精神的層面,一步步打好基礎,才能促進公共體育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童建紅,曾麗芳.社會參與視角下青少年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研究——以廣西為例[J].體育科技,2017(4):93-95.
[2]金梅,常芙蓉.江蘇省殘疾人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現狀、經驗及發(fā)展路徑[J].體育文化導刊,2018,No.192(06):67-71.
[3]張輝.高職公共體育教學團隊服務校園體育文化建設路徑探析[J].淮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8,v.17;No.88(03):31-33.
[4]張繼承,郭殿祥.城市社區(qū)公共體育服務現存困境與發(fā)展路徑研究[J].電大理工,2018,276(03):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