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西方兒童博物館的特點及其對我國的啟示

        2019-09-10 07:22:44周曉亮,龔欣,曾滿超
        早期教育·教研版 2019年1期
        關(guān)鍵詞:早期教育展覽項目

        周曉亮,龔欣,曾滿超

        【摘要】兒童博物館是致力于為兒童提供互動展項和活動,以激發(fā)孩子的好奇心和學習動力、滿足孩子的需求和興趣、具有校外教育性質(zhì)的社會機構(gòu)。在研讀大量文獻資料和實地考察多所兒童博物館的基礎上,本文系統(tǒng)地分析了西方兒童博物館的目的,兒童博物館與早期教育的關(guān)系,兒童博物館中的展覽、項目、資源和學習策略,兒童博物館中的父母—子女關(guān)系和兒童博物館的資金來源,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了西方兒童博物館的實踐研究對我國兒童博物館發(fā)展和兒童教育的啟示。

        【關(guān)鍵詞】兒童博物館;展覽;項目;資源;早期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017(2019)01-0008-07

        【作者簡介】周曉亮(1983-),男,山東濰坊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博士研究生;龔欣(1986-),女,江西新余人,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經(jīng)濟學博士;曾滿超/Mun C.Tsang(1955-),男,美籍華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教授,中國教育研究中心(Center on Chinese Education)主任。

        在西方,兒童博物館已有逾百年的歷史,世界上第一個兒童博物館是位于美國紐約的布魯克林兒童博物館(Brooklyn Children’s Museum),建于1899年[1]。兒童的發(fā)展需求與成年人不同,兒童需要用手觸摸展品,動手體驗項目,兒童博物館可以專門滿足兒童的發(fā)展需求。也許正是得益于這個歷史,時至今日,西方很多國家建成了眾多的兒童博物館。根據(jù)國際兒童博物館協(xié)會(Association of Children’s Museum,簡稱ACM)的數(shù)據(jù),美國兒童博物館數(shù)目由1975年的38所增加至1990年的118所,至今已有243所。我國在兒童博物館上的發(fā)展起步較晚。在首都,北京中國兒童中心老牛兒童探索館得到了ACM的認可,其他兒童職業(yè)體驗館在體驗項目的廣度和教育性方面有所差異。在研讀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大量的文獻資料、對美國多家兒童博物館的管理者開展訪談和實地考察的基礎上,本文對西方兒童博物館做了一個系統(tǒng)的研究和反思。

        一、兒童博物館的目的

        約半個世紀前,人們認為博物館的主要功能在于教育[2],教育是當今兒童博物館的重要功能。根據(jù)ACM的認證標準,兒童博物館是“一個致力于通過提供互動展項和活動,激發(fā)孩子的好奇心和學習動力,以滿足孩子的需求和興趣的社會機構(gòu)。兒童博物館是有組織的長期非營利機構(gòu),以教育為基本目的,擁有特定的展項、專業(yè)的員工,并在固定的時間段對公眾開放”[3]。兒童博物館既是供兒童玩耍的場地,也是一種獨特的學習環(huán)境[4]。建立兒童博物館的目的多重,包括激發(fā)兒童興趣、培養(yǎng)愛好、連接學校教育、發(fā)展課外興趣等。一個世紀以來,這些目的沒有多大變化[5][6]。

        從性質(zhì)上說,建立兒童博物館的目的是補充學校教育,是兒童教育的重要形式。博物館和學校互相補充,從而實現(xiàn)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某種程度的融合。學校可以組團帶孩子到兒童博物館去,讓孩子親自體驗課堂上無法直接接觸的事物或項目;博物館也可以把展品借給學校,以激發(fā)學生親自去博物館的興趣,觀察學校里看不到的其他展品[7]。兒童博物館還致力于“提供學習環(huán)境,讓孩子在自己生活的環(huán)境里,尋求了解自我”[8]。 通過與博物館里的展品互動,孩子有機會知曉自己如何與周圍的世界相關(guān)聯(lián),進入真實世界以后,將會感覺更自然。此外,兒童博物館還能滿足社區(qū)需求,兒童博物館可以根據(jù)社區(qū)成員需求提供跨學科學習機會,照顧年幼兒童,分享學習的樂趣,提升多元文化的體驗,滿足低收入家庭兒童的需求,創(chuàng)造安全環(huán)境,改善兒童生活質(zhì)量[9]。

        二、兒童博物館與早期教育的關(guān)系

        兒童博物館面向兒童開放。有些面向0~18歲的所有兒童,如紐約曼哈頓兒童博物館(Children’s Museum of Manhattan)和波士頓兒童博物館(Boston Children’s Museum);有些聚焦于特定的年齡段,如北卡羅來納柯茨兒童博物館(Kidzu Children’s Museum)、理查蒙德兒童博物館(Children’s Museum of Richmond)和加州想象力兒童互動博物館(ImagineU Children’s Interactive Museum)服務于0~8歲的兒童。在美國,通常將0~8歲兒童的教育稱之為早期教育(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這種年齡范圍和我國的學前教育/早期教育(0~3歲或0~6歲)、幼兒教育(3~6歲)等概念有所區(qū)別,范圍更廣。

        兒童博物館可以作為早期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力補充。同其他教育概念一樣,早期教育包含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在這一階段,兒童到托兒所、幼兒園等場所接受的長期的、有組織的教育為正式教育,到課外機構(gòu)或其他場所接受的短期的、臨時的教育為非正式教育。在西方,有研究發(fā)現(xiàn),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結(jié)合,能產(chǎn)生最有效的學習效果[10]。兒童在博物館的行為和在學校的行為,能對學習產(chǎn)生統(tǒng)計學上的交互作用,雖然二者各自產(chǎn)生的主效果不明顯,但結(jié)合在一起時會產(chǎn)生明顯的效果。交互作用可能來自幾個方面。其一,在兒童博物館里,兒童可以接觸真實的手工藝品、實景模型、浸入式展品、積極的環(huán)境,能比較容易完成學習。其二,如果對博物館的物品感興趣,兒童能獲取與學科相關(guān)的知識,這比學校里的正式接觸要早得多。雖然兒童決定學什么、學多少比較隨意,但這種自主學習的效果,可能勝過外界灌輸?shù)男Ч?,這樣提前接觸,等到后來進入學校,很可能會激發(fā)孩子想繼續(xù)深入了解的興趣。其三,兒童與展品、手工藝品互動,具有個人特色,動機各異,而且兒童會與其他人談論這些有趣的事物,談話中,也許在無意之間,孩子就有機會鍛煉運用生動的詞匯,提升情感交流的能力[11]。這種影響還波及傳統(tǒng)博物館。在意識到兒童博物館對提升正式教育尤其是兒童早期教育的交互作用之后,不少美國博物館鼓勵學前兒童去博物館,開設了學前項目。1949年,福特·沃斯科學歷史博物館(Fort Worth Museum of Science and History)開設了美國第一家博物館學前項目,設置了物品豐富、實際操作、探索性的場景,吸引了數(shù)千名兒童到訪。位于華盛頓的史密森博物館學會早教中心(Smithsonian Early Enrichment Center)是目前最大的同類項目。

        三、兒童博物館中的展覽、項目、資源和學習策略

        兒童博物館的展品、項目、資源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導兒童在玩耍時遵循博物館希望兒童使用的學習策略,讓兒童自然接受,欣然玩耍,在玩耍中學會社交技能,獲取各種能力,了解自己生活其中的社會。

        (一)展覽

        展覽可以永久陳列,也可以暫時陳列[12]。有的展品也可以借調(diào)到其他博物館。兒童博物館在發(fā)展歷程中采用了一些有創(chuàng)意的方式來使用展品。例如,匹茲堡兒童博物館(Children’s Museum of Pittsburg)的“人們?nèi)绾沃圃煳锲贰闭褂[結(jié)合了互動式的設計,方便兒童和展品互動。

        兒童博物館的展覽通常是分主題的,Mayfield總結(jié)了五個展覽主題:(1)提供講究的服飾、徽章、房子、消防車、小船、城市、村莊街道復制品,此類主題可制造社會戲劇化、假裝游戲的氛圍;(2)提供具有區(qū)域或國家特色的展品,比如谷物筒倉、溫尼伯的海貍水壩、維京群島和格林蘭島展品和物件、波士頓兒童博物館的交易港口區(qū);(3)提供來自不同國家和文化的房屋復制品;(4)藝術(shù)主題,例如,有的博物館提供精密的藝術(shù)或工作室空間、劇院、舞臺或成套的樂器,供兒童動手發(fā)掘;(5)科技主題,涉及泡沫制作、玩水、玩影子等,也有復雜的天文館、計算機實驗室。兒童博物館一般在展品中混雜展示五個主題。近年來,展覽中的技術(shù)運用程度越來越高,也引起了一定的爭議。技術(shù)較強的、戲劇性的展品能吸引兒童,但容易給博物館帶來預算困境,合適的方式是取得平衡。

        (二)項目

        兒童博物館中的項目是指那些需要員工引導的有主題的活動。一般而言,項目可以分為兩類,有的全年提供,有的只在具體月份、場景、假期提供。例如,易思屯兒童博物館(Children’s Museum in Easton)提供全年的神奇伙伴項目,孩子與員工玩耍,可以培養(yǎng)玩耍的意識和好奇心;夜宿博物館項目讓孩子享受離開家庭、在外過夜的快樂;看護人培訓項目讓六年級的孩子從專家那里學習如何照看嬰兒;朱迪藝術(shù)工作室項目讓孩子享受個性化的學習過程[13]。其中起到特殊教育作用、體現(xiàn)人性關(guān)懷的項目特別值得關(guān)注。不少兒童博物館為孤獨癥兒童提供特別服務,因為他們需要安靜的環(huán)境玩耍。例如,紐約市藝術(shù)兒童博物館(Children’s Museum of the Arts)的“周六早上條紋”項目,旨在用視覺藝術(shù)制作、創(chuàng)意表演、想象力演出,幫助發(fā)展社會互動、交流技能、靈活度、自我表達能力,并且制造非威脅性的社區(qū),這樣不論有沒有自閉癥譜系障礙,孩子都可以健康成長[14]。波士頓兒童博物館提供美國手語翻譯項目、晨星接觸項目,照顧有特殊、醫(yī)學需求的孩子[15]。芝加哥兒童博物館(Chicago Children’s Museum)提供帕克項目,照顧有殘疾的兒童,并且歡迎同性、雙性、變性人群[16]。

        有些項目是臨時設計的,歡迎假期有空閑的兒童參與。例如,2016年2月12日~19日的假日,易思屯兒童博物館提供了“誰砍了櫻桃樹”項目,讓孩子尋找信息,了解是否像有些人指控的那樣,美國建國之父華盛頓真的做了不誠實的事情;“情人節(jié)”項目,為孩子提供彩色的手工材料,讓他們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愛意;“探索動畫”項目,給孩子機會,探索產(chǎn)生移動或移動幻覺的活動[17]。有些項目則需要家長和兒童一起參與,這樣彼此可以更有效地探索博物館。例如,英國有一些項目旨在教育家長,培養(yǎng)下一代的博物館造訪者[18],而孩子長大后,不一定只是造訪兒童博物館。有些則兒童博物館提供工作坊,父母得以向?qū)<覍W習如何幫助孩子從博物館經(jīng)歷中受益更多。

        (三)資源

        兒童博物館一般擁有大量的資源,例如,布魯克林兒童博物館有超過三萬個文化手工品和自然歷史樣品,同時還有一套永久展品,推動教育過程,推動文化歷史、藝術(shù)、自然歷史、環(huán)境科學的發(fā)展[19]。 這些資源幫助孩子享受個人獨特的經(jīng)歷,獲得真實生活的感悟。孩子可以短時間內(nèi)強烈地、相對綜合地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區(qū)。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經(jīng)常能在兒童博物館發(fā)現(xiàn)模擬的各類社區(qū)。有的商店出售中國文化的物件,孩子因此有機會了解到,中國人使用、消費的東西也許和自己的文化有所不同。在某些微型社區(qū)里,孩子能接觸一些其他國家人民閱讀的報紙,從而了解這些人民的興趣所在。年輕時對其他地區(qū)、文化的人民了解越多,孩子就越能理解和應對差異。這樣的孩子長大成人,就更有可能訴諸談判來解決問題和沖突,而不是首先訴諸武力。博物館的展覽和項目如果根植于共同、熟悉的兒童社會文化環(huán)境,如玩耍、故事等,這些與本質(zhì)上去環(huán)境化的展品、經(jīng)歷相比,更能產(chǎn)生影響和意義[20]。

        兒童一般都很喜歡兒童博物館中的攀爬區(qū),因為他們正處在好動的年齡。通過攀爬玩耍,孩子可以增強體格,開發(fā)潛在的運動能力。水區(qū)也是一個較為常見的區(qū)域。雖然有些孩子可能還沒有學過水的張力等物理學知識,但是他們有機會體驗最直接、生動的水。沉浸在這樣輕松、興奮的氛圍里,孩子能自然激發(fā)對大自然的好奇心。此外,在超市區(qū),孩子可以了解日常物品、價格、購買流程;在小廚房中,孩子可以進行角色扮演,用蔬菜、肉的模型做飯。

        (四)學習策略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展品概念漸漸地從“動手”變成了“參與經(jīng)歷”,但動手仍然是當今兒童博物館設計遵循的重要原則。課題組于2016年開展的訪談研究發(fā)現(xiàn),仍然有大約八成的博物館專業(yè)人士認為,互動和動手的展覽應該是兒童博物館的特色[21]。動手經(jīng)歷仍然是很多兒童博物館的核心和目的。這個策略鼓勵孩子利用、嘗試多種人類感覺的組合,最終取得個性化、與眾不同的經(jīng)歷[22]。

        為了保護展品,在自然和藝術(shù)博物館里,展品通常被放在展覽柜里;為了保護兒童,動物園里,員工會將動物和人類分開。與這兩類地方相比,兒童博物館更能給孩子自由,孩子可以與展品、物品互動。研究表明,相較于其他博物館,在兒童博物館,孩子通過觸摸、探索、假裝游戲玩耍時,自我意識會下降[23]。這意味著孩子在兒童博物館中的學習經(jīng)歷更容易是自我引導式的,不用考慮其他地方通常規(guī)定的“不能觸碰展品”的規(guī)矩,此時,孩子做事時不必一刻不停地反思,反而更容易學會成人期望教授給他們的內(nèi)容。

        四、兒童博物館中的父母—子女關(guān)系

        早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西方的父母就開始參與設計和建設兒童博物館。當父母特別是母親發(fā)現(xiàn)學校沒有提供高質(zhì)量的動手、互動教育時,開始主動推動開發(fā)兒童博物館,促進親子互動。從理論上講,父母與孩子的互動很重要,在兒童博物館中父母能幫助孩子學習。一般而言,父母有三重作用,包括商討日程、協(xié)作學習、提供指引。

        首先,父母和孩子商討應該參觀兒童博物館的哪里、什么時候開始參觀等問題。此時,父母一般具備話語權(quán),成年人決定去的具體地點,只有去了成年人同意的地點,雙方才可能開始享受玩耍的樂趣。然而,父母和孩子可能在內(nèi)容、任務、時間上產(chǎn)生分歧。從促進孩子發(fā)展的角度來看,結(jié)合孩子意見所做的游覽安排更有可能讓孩子收獲高質(zhì)量的游覽經(jīng)歷。

        其次,父母與孩子彼此協(xié)作。根據(jù)Wolf和Wood的研究,兒童博物館的管理者越來越注重設計以家庭為中心的經(jīng)歷,而不是以孩子為中心的經(jīng)歷[24]。Beaumont運用波士頓兒童博物館的親子互動量表(Adult Child Interaction Inventory,ACII)做調(diào)查,分析了成年人在動手科學展覽中的六種角色:參與者(79%)、協(xié)助者(93%)、監(jiān)管者(77%)、闡釋者(數(shù)據(jù)缺失)、學生(71%)、共同學習者(13.1%),并進一步發(fā)現(xiàn),父母、孩子的互動頻率和性質(zhì),取決于博物館的設計目的、父母判斷的活動難度、父母對博物館的熟悉程度、文化背景等[25]。

        最后,父母為孩子提供指導。孩子獲得父母的建議、指導,會在博物館的復雜活動中做得更出色[26]。如果想要孩子受益最大,父母需要問開放性的問題,并且?guī)秃⒆幼⒁獾绞种型嫠J挛锏募毠?jié),而不僅僅是鼓勵孩子繼續(xù)玩[27]。

        有研究調(diào)查了父母和孩子互動時某些具體策略的效果,結(jié)果表明:即使僅僅是單個短暫的比較,也能提供深刻的想法[28]。另外,提供關(guān)于內(nèi)容的信息,包括科學、技術(shù)、工程、數(shù)學相關(guān)的內(nèi)容和詳細的對話技巧,其作用可能是疊加的,每個方面都能影響父母與孩子的互動,孩子的學習和記憶[29]。另一方面, McRainey和Russick的研究證實,孩子不是只有通過父母引導才能獲得收益,他(她)完全可以自己做決定[30]。

        五、兒童博物館的資金來源

        根據(jù)課題組對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的案例研究,兒童博物館的資金來源一般包括:(1)基金會和個人的捐贈。兒童博物館建立之初的啟動資金都得益于大基金會的慷慨捐款。在發(fā)展過程中,基金會持續(xù)提供資金。博物館一般把贊助基金的名字列在自己的網(wǎng)站上以表達謝意。我們發(fā)現(xiàn),每家博物館都有很多基金支持。(2)門票收入和會員收入。博物館的部分資金來自門票收入。這是主要的資金來源,雖然免費門票也提供給志愿者,有時候打折票也會出售。(3)志愿者服務。博物館一般受益于志愿者的支持,他們不一定捐錢,但會提供清理地面、導引來訪人、組織活動等服務。

        表1反映了美國12家博物館收入來源比例(見下頁)。除柯茨兒童博物館和兒童創(chuàng)意博物館(Children’s Creativity Museum)外,其他10家博物館的主要資金來源是門票收入。其中,布魯克林兒童博物館的門票收入占10%,比例最低,伊利諾伊兒童博物館(Children’s Museum of Illinois)占42%,比例最高。在資金來源的多樣性方面,有些博物館如動手探險博物館(AHA! A Hands-On Adventure)、芝加哥兒童博物館的主要資金來源不只一種。圣路易斯兒童博物館魔法屋(The Magic House,St. Louis Children’s Museum)則依靠一種或幾種主要資金來源。布魯克林兒童博物館比較獨特,能夠把資金來源在14種項目之間取得平衡,比例基本一致,從2%到10%不等。

        六、結(jié)論與展望:兼論對我國的啟示

        至今,兒童博物館在我國仍然是一個新鮮事物。在詳細的文獻資料和訪談研究基礎上,本文從兒童博物館的目的、資金來源,兒童博物館中的展覽、項目、資源、學習策略、父母—子女關(guān)系,全方位地介紹了西方兒童博物館的特點,分析了兒童博物館與兒童教育特別是早期教育的關(guān)系。研究認為,兒童博物館承認、接受兒童與成人不同的發(fā)展需求,兒童博物館建立的目的是補充學校教育,連接兒童與周圍的世界,同時滿足社區(qū)需求。對早期教育而言,兒童博物館必不可少,能產(chǎn)生互動效果,讓學校教育更有效。兒童博物館的展品可以永久展出,也可以臨時展出,一般包括假裝游戲、個別地理位置或國家、國際或跨文化元素、藝術(shù)、科技五大主題。兒童博物館的項目可以分成全年開放和限時開放兩類,有些項目專門為特殊兒童而設置。兒童博物館的學習策略強調(diào)動手、互動。在兒童博物館里,父母的角色很重要,父母可以通過商討日程、協(xié)作學習、提供指引等形式參與其中,幫助兒童進行學習,博物館的設計需要照顧不同文化背景中,不同父母的不同行為和訴求。西方國家的兒童博物館資金來源的典型方式為會員費和門票收入。

        這些分析與發(fā)現(xiàn)可以為我國兒童博物館的建設、兒童教育、校外教育和兒童博物館領(lǐng)域的研究提供重要啟示:

        1. 鑒于兒童博物館在世界范圍內(nèi)的普遍性和潛在價值,我國應該重視兒童博物館的發(fā)展,引導政府和社會資源投入到該領(lǐng)域中,發(fā)揮兒童博物館的校外教育價值。

        2. 西方國家的兒童博物館一般都有一個或多個文化區(qū)域,我國兒童博物館在建設中可以考慮設立多元文化展區(qū)。此外,西方兒童博物館一般都有臨時展項和展品,我國兒童博物館可以在合適的時候使用臨時展項。

        3. 增設家長教育項目或設計更多家庭活動。美、英等國不少兒童博物館創(chuàng)辦了專門的家長教育項目,為家長提供育兒講座,給家長印發(fā)場館活動指導手冊,在館內(nèi)開展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參加的活動。有研究表明,為家長提供合適的指導可以增強家長在博物館中輔助孩子學習的能力[31]。在我國,家長和孩子剛剛接觸兒童博物館這個概念,加上傳統(tǒng)教育中親子活動較少,兒童博物館可以在這方面重點借鑒西方國家的經(jīng)驗,同時體現(xiàn)本土元素。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兒童博物館還可以開展教師培訓。

        4. 創(chuàng)設社區(qū)融入項目。在西方,兒童博物館建立的目的之一是滿足社區(qū)需求,支持社區(qū)發(fā)展也是兒童博物館社會經(jīng)濟效益的重要內(nèi)容。在討論具體采用何種融入項目之前,建議有意向的兒童博物館首先了解當?shù)厣鐓^(qū)的需求。根據(jù)課題組的研究,可以考慮的社區(qū)融入項目有:社區(qū)老年人和孩子的游戲活動、困難家庭送溫暖等。

        5. 增加公益項目成分,為低收入家庭兒童、殘疾兒童等處境不利兒童提供門票優(yōu)惠和減免,讓困境兒童也能夠體驗豐富多彩的科技文化環(huán)境,促進智力開發(fā),提高自信心和社會交往能力,增進社會公平。根據(jù)了解,目前中國兒童中心老牛兒童探索館正在進行這方面的嘗試,幫助農(nóng)村留守兒童、城市貧困兒童和殘疾兒童參與探索館的活動。

        6. 吸引志愿者參與。西方兒童博物館一般受益于志愿者提供的各種服務,包括清理地面、導引來訪人、組織活動等。根據(jù)我們對美國15家兒童博物館負責人的訪談研究,志愿者為兒童博物館的運行做出了重要貢獻。我國兒童博物館可以考慮在志愿文化發(fā)展的合適階段適度引入這種模式。

        7. 考慮到兒童博物館的建設成本和運營成本,為了繼續(xù)倡導兒童博物館的公益性而非過度商業(yè)化,提供更優(yōu)惠的門票價格,我國兒童博物館未來可以拓展的收入來源可能包括:吸引更多基金會等社會資源參與建設兒童博物館,將兒童博物館帶到我國各個地方;借鑒美國模式,使用網(wǎng)上捐款,同時參考國內(nèi)募捐方式的最新進展,利用網(wǎng)絡、微信等系統(tǒng)籌集公眾捐款,同時靈活捐款形式;向公司或機構(gòu)出租博物館空間用于開展活動——這種方式適用于非周末人流較少的時段。

        8. 研究方面,我國學者對兒童博物館的研究十分匱乏,正處于起步階段。希望未來有更多的研究聚焦于我國的兒童博物館。此外,從國際文獻來看,現(xiàn)有兒童博物館評估研究也存在著數(shù)目有限、測量結(jié)果主觀、測量范圍狹窄、跟蹤時間不長、評估對象集中在展覽或項目之上、研究方法不夠嚴格等不足。需要更多的實證研究來探討兒童博物館的教育效果,特別是創(chuàng)造力、問題解決能力、動手能力、自信心、社會交往能力等21世紀技能。來自我國的經(jīng)驗或?qū)κ澜鐑和┪镳^的發(fā)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3] Pindar GN et al. Guide to the nature treasures of New York City[M].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17.

        [2] Winstanley, B. R. Children and museums[M].Hoboken, NJ:Wiley-Blackwell, 1967.

        [4] Luke, J., J., Windleharth, T. The learning value of children’s museums: Building a field-wide research agenda-A landscape review[R]. Association of Children’s Museum, 2013.

        [5] Gallup, A. B. The children’s museum as an educator[J]. The Popular Science Monthly, 1908(4): 371-379.

        [6] Din, H. W. An Investigation of Children’s Museums in the United States--Their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A Proposed Study[J]. Marilyn Zurmuehlen Working Papers in Art Education, 1999, 15(1): 63-69.

        [7] Fiel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Field museum and the child: an outline of the work carried on by the Fiel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among school children of Chicago through the N.W. Harris Public School extension and the James Nelson and Anna Louise Raymond Public School and children’s lectures[M]. Chicago: The Museum, 1928.

        [8] Pitman-Gelles, B. Museums, magic & children: Youth education in museums[M]. Washington, DC: Association of ScienceTechnology Centers, 1981: 43.

        [9] Din, H. W. A history of children’s museums in the United States, 1899-1997: implications for art education and museum education in art museums[D]. Columbus: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1999.

        [10] Stocklmayer, S. M., Rennie, L. J., & Gilbert, J. K. The roles of the formal and informal sectors in the provision of effective science education[J]. Studies in Science Education, 2010, 46(1): 1-44.

        [11] Munley, M.E. Early learning in museum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R]. Chicago, IL: Smithsonian Institution’s Early Learning Collaborative Network and Smithsonian Early Enrichment Center, 2012.

        [12] Mayfield, M. I. Children’s museums: Purposes, practices and play [J].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 2005, 175(2): 179-192.

        [13] [17] The Children’s Museum in Easton. Programs[EB/OL].http://childrensmuseumineaston.org/programs/.2016-02-14.

        [14] Freed-Brown, E. A. A Different Mind: Developing Museum Programs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D].South Orange, NJ: Seton Hall University,2010.

        [15] Boston Children’s Museum. Accessibility & Special Needs[EB/OL].http://www.bostonchildrensmuseum.org/visit/ accessibility-special-needs.2016-07-13.

        [16] Chicago Children’s Museum. Accessibility and inclusion[EB/OL].http://www.chicagochildrensmuseum.org/index.php/ about/accessibility-inclusion.2016-07-13.

        [18] [31] Loughran, E.H. The next generation of museum goers: Parent-child museum education programs[D].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2007.

        [19] Brooklyn Children’s Museum. In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EB/OL].http://academic.eb.com/EBchecked/topic/81260/ Brooklyn-Childrens-Museum. 2017-01-10.

        [20] Anderson, D., Piscitelli, B., Weier, K., Everett, M., Tayler, C.. Children’s museum experiences: Identifying powerful mediators of learning [J]. Curator: The Museum Journal, 2002, 45(3): 213-231.

        [21] Shi, S., Gong, X.,Tsang, M. C.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children’s museum in the United States: A survey of 15 museums [R]. New York, NY: Center on Chinese Education,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2017.

        [22] Gibans, N. F., Beach, B. K. Bridges to understanding children’s museums [R]. Nina F Gibans, 1999.

        [23] Waterfall, M., Grusin, S. Where’s the me in museum: Going to museums with children [M]. St. Petersburg, FL: Vandamere Press, 1989.

        [24] Wolf, B. Wood, E.. Integrating scaffolding experiences for the youngest visitors in museums [J]. Journal of Museum Education, 2012, 37(1): 29-38.

        [25] [26] Beaumont, L. Developing the Adult Child Interaction Inventory: A Methodological Study[R]. Boston, MA: The Boston Children’s Museum, 2010.

        [27] Dockser, L. S. Mothers in children’s museums: A neglected dynamic [J].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1990, 50 (9): 2833-2834.

        [28] Puchner, L., Rapoport, R. Gaskins, S. Learning in children’s museums: Is it really happening ” [J]. Curator: The Museum Journal, 2001, 44(3): 237-259.

        [29] Van Schijndel, T. J., Franse, R. K. Raijmakers, M. E. The Exploratory Behavior Scale: Assessing young visitors’ hands-on behavior in science museums [J]. Science Education, 2010, 94(5): 794-809.

        [30] McRainey, D.L. Russick, J.. Connecting kids to history with museum exhibitions [M]. Walnut Creek, CA: Left Coast Press, 2010.

        本文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中國教育研究中心和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合作研究項目“兒童博物館的教育效果和社會效果研究”(項目編號:LNF-XM-FZ20160425)的階段性成果,受老?;饡Y助。

        通訊作者:龔欣,gongxin0207@163.com

        (助理編輯 王平平)

        猜你喜歡
        早期教育展覽項目
        國家典籍博物館展覽所見文明交流互鑒
        博物館書畫展覽設計研究
        特殊兒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設初探
        論如何構(gòu)建小學語文“成長課堂”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6:19:16
        讓博物館更好地服務大眾
        房地產(chǎn)開發(fā)項目精細化管理研究
        通信工程項目的質(zhì)量管理研究
        對供電工程項目技術(shù)管理的若干分析
        加強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分析
        科技視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22:21
        嬰幼兒早期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的構(gòu)建研究
        考試周刊(2016年75期)2016-10-12 06:37:28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 国产乱人伦av在线a|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偷拍女厕| 亚洲色欲色欲大片WWW无码| 亚洲综合网中文字幕在线|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日本| 日本国产成人国产在线播放| 野外少妇愉情中文字幕| 亚洲AV永久青草无码性色av| 亚洲一区二区三在线播放| 窄裙美女教师在线观看视频| av中文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美女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精品国产老熟女|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精品|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在线 | 日本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9视频在线精品免费观看6| 国产乱人无码伦av在线a| 国产无人区码一码二码三mba| 无遮挡中文毛片免费观看| 久久久成人av毛片免费观看| 91精品国产一区国产二区久久| а天堂中文地址在线| 国产真实强被迫伦姧女在线观看|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精品福利大全| 国产美女自拍国语对白|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免费人妻| 色噜噜色哟哟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少妇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欧美色色视频| 亚洲一区有码在线观看| 三级黄色片免费久久久| 免费拍拍拍网站| 久久精品性无码一区二区爱爱| 亚洲一区二区日韩在线| 黄片大全视频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