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輝 張宏杰
摘 要:在國務院提出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號召之后,多年來全國各基礎教育教學管理單位已經在這條探索之路上走出了一定的距離。但是反觀“新課改”的實質要求,不僅需要在教學內容和形式上做出革新,還要在教學管理理念和模式上有新的嘗試。這樣的改革必須是持續(xù)的、與時俱進的。同時,初中作為中學教育的初級階段和小學教育的進化階段,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意義,在基礎教育的內涵中占有關鍵的一席之地。所以,持續(xù)不斷地對初中教育教學管理進行新課改的嘗試與探索,不斷地發(fā)現(xiàn)問題并尋找對策,永遠具有必要性。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教育;教學管理
引言:
初中階段的培養(yǎng)任務主要還是以教學為載體。但是,教師進行的教學行為本身并不是一種自發(fā)行為,而是在現(xiàn)有教育單位——學校的統(tǒng)一管理之下獲得實現(xiàn)的。中學是通向大學的必經之路,也是知識和人生雙重培養(yǎng)的奠基、扶正階段?!靶抡n改”的推行,為的就是在經濟快速發(fā)展的時代下和瞬息萬變的科技進步下,培養(yǎng)出能夠適應這種趨勢和環(huán)境,并且順利接續(xù)國家和社會建設事業(yè)的優(yōu)秀人才。對于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教學管理改革,我們首先應當摸清問題家底,了解直到現(xiàn)在還不斷存在的一些現(xiàn)實問題,而后才能通過管理實踐,逐步建設出一條革新的得力制度。
一、初中教學管理在新課改中存在的問題
(一)新課改實施的配套條件欠缺
要想讓新課改順利進行,必須有自上而下、由內而外的相應配套措施,然而長期以來,因為種種原因,這樣的配套沒能及時跟上。各級教育管理部門對課改任務式的要求往往造成了“下冷上熱”的局面,沒有產生應有的改革效率。課改內容和部分關鍵問題至今不能得到明確的規(guī)定和解釋,實施起來復雜性自然加大。素質教育、人性化教育與現(xiàn)行教育體制有實質上的沖突之處,使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產生目標導向上的困惑。除了上述積極性上的配套不足以外,學校擴招使得班級規(guī)模過大,硬件設備難以滿足教學需求,教師教學理念上不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等現(xiàn)實情況,也是與新課改不配套的表現(xiàn)。
(二)教學評價體系改革滯后
課改實施后,怎樣的教學效果屬于達到了課綱要求,只有一種描述性的確定表述,而沒有具體可操作的量化規(guī)章。對課改背景下初中教學管理效果的考量,除了中招考試升學率這一點具有含金量外,其他評價體系的探索還不夠全面。應該看到,初中生一方面不能具備所謂科研成果上的量化要求,另一方面也不能因此而只有文化藝術上的競賽成就,忽略知識性成果的獲得。在這一點上,對教學管理評價的要求就顯得難度較大,其解決方案如果不能獲得權威機構自上而下的通令支持,很容易引起非議,這也是各基層教育單位未能進行主動、有效嘗試的原因所在。
(三)缺乏宏觀策略部署和冷靜思索
拋開課改的要求不講,僅就初中教育教學管理而言,規(guī)范上課、科學育人是已經有經驗了的。但是在新課改的要求下進一步提高這樣的要求和標準,究竟如何做還沒有形成普遍的布局和規(guī)劃。大多數(shù)教育單位,包括中學教育,都只是在自身的理解上按照舊的經驗進行所謂的“課改”,這樣的效果自然是改不出新東西來的。這就要求教育管理部門和教育管理崗位上的負責人拿出一個課改策略,并按步驟進行實施,以求達到明顯的課改效果。否則,盲目嘗試的后果只能是自認為不如舊的套路上手快,于是放棄了改革。
(四)課堂質量有待提高
初中課堂在新課改背景下的改革,已經嘗試過多種路徑,但實質效果欠佳。這樣的原因,主要在于嘗試方向集中在課堂形式上。無論是小組研究、多人討論還是課件展示、四人圍坐等,都是形式上的強調。當然,教學效果上當然并非全部是零,只是由于評價體系更新的缺乏和社會普遍認知的守舊,使這種嘗試被看作一無所獲。
二、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教育教學管理改革思路
(一)加強頂層設計,制定教改具體方略
為防止“新鞋走老路”,必須要有課改的頂層設計。對初中階段而言,應當包括育人目標、教學評價等體系的出臺,還包括考試模式多元化與應試教育之間的矛盾解決。這些考核評價體系不僅要面對教師,還要面對學生,包括對學生除基礎知識外的情感道德、價值觀念、體育美育、思想品質等多方面的考查。
(二)加強課改培訓,提供教改后備支持
對新課改相關政策要求進行培訓是必要的。不僅是需要對教師和教學管理者進行培訓,還需要對學生和家長進行培訓,這樣才能使教育改革的觀念深入人心,形成合力。對初中階段而言,主要應當重視對家長的培訓,因為初中生的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還不能兼顧這樣的政策性變革,他們的主要精力應當在于快樂成長、科學成才。對學校負責人的培訓也要經常開展,使他們能夠從管理者的角度,摒棄主義式的空談,開展真真正正的課程教學改革,從上層凈化“課改”的風氣。
(三)加強調查研究,爭取全方位的幫助
教育管理者要進行實際的調查研究,親自參觀教學一線的具體情況,深入了解教學改革中的困難,并集思廣益、解決問題。有了這些具備一定價值的調研,才能夠爭取包括人力、智力和財力三個方面的社會各界支持。在這一點上,補充教育經費、提高教師待遇是必做的功課。只有從教師群體身上解決好人的問題,才有可能實現(xiàn)所有的教育目標。
結束語:
通過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新課改的要求實際上就是面對新時代和新形勢,更加規(guī)范地運用教育教學規(guī)律,更加開放、靈活、多元地進行人才培養(yǎng)。這其中,對于中學教育積弊的革除和新管理模式的摸索是改革的大難題。但是,通過不斷結合實際情況做出相應的調整,這些問題終將得到恰當?shù)奶幚砗徒鉀Q,這本身也是教育規(guī)律的一部分。根據(jù)以上的討論,我們相信,只要能夠秉持公平公開的教育原則和實事求是的創(chuàng)新精神,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實現(xiàn)初中教育教學管理模式革新的目標就一定不會遙遠。
參考文獻:
[1]錢弘瑾.初中教學管理的有效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6(3):118.
[2]金剛.完善初中教學管理的有效策略分析[J].科教導刊,2012(3):200-201.
[3]侯文東等.關于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課堂教學管理的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5(6):90.
[4]齊世軍.淺談我國中小學新課程改革的問題及對策[J].傳承,2010(6):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