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時代高職院校資助育人是立德樹人的現(xiàn)實訴求,蘊含著深刻的價值內涵和重要功能,資助育人的實現(xiàn)途徑:一是從“育心”上切入;而是在“育德”上雕琢;三是在“育志”上磨礪;四是在“育情”上修為;五是在“育能”上奠基;六是在“育才”上發(fā)力。
關鍵詞:高職院校;資助育人;內涵意蘊;時代價值
當前,我國高職院校家庭經濟貧困學生的資助工作已進入新時代。新時代的資助工作如何面對新形勢,展示新作為,本文擬就資助育人的內涵意蘊和時代價值兩個方面加以初步探討。
一、高職院校資助育人的內涵意蘊
(一)資助育人的概念界定
所謂“資助育人”就是通過落實國家的資助政策,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施以經濟上的援助,使受助者自我覺悟、煥發(fā)精神之目的的舉措。資助育人,基礎在“資助”,本質在“育人”,關鍵在“育”,目標在人。要達到資助育人的目標,首先要研究“人”,然后提出“育”的辦法。按照馬克思主義對“人”的理解,應該具有二重性,人既是生物的實體,又是社會的實體,即人不僅是生物進化過程中的產物,也是社會生活和生產勞動的產物,因而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只有切實把握好人的身心特征,才能達到在資助中育人,在育人中資助最佳效果。
(二)資助育人的基本涵義
資助育人的基本涵義,主要體現(xiàn)在四個基本功能。
1、資助功能
資助功能是高職院校資助育人的基本功能和固有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無論是國家資助體系內的各種獎助貸補,還是社會各界提供的各種資助,其首要功能是解決貧困生的經濟困難問題。生存第一,發(fā)展第二,經濟資助是前提。在實施過程中,應做到“資助”對象要精準識別,資助需求要精準幫扶,資助效果要精準考核,使有限的資助經費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2、引導功能
引導功能是指資助育人能對貧困學生的成長成才給出方向指導,引導貧困學
生向著自我約束、資助奮發(fā)的方向進取,起著價值導向與行為導向的作用。價值導向體現(xiàn)貧困生的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行為導向引領貧困生直面現(xiàn)實和困難,樹立自尊自愛、自立自信、自強不息的精神,自覺自律,規(guī)范行為,抒發(fā)“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钡暮狼閴阎尽?/p>
3、激勵功能
激勵是指激發(fā)貧困學生動機的心理過程,具有激發(fā)情感、鼓舞斗志、奮發(fā)向上的功能,在眾多的激勵理論中,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最具代表性。該理論把需求氛圍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五個層次,這五個層次按順序由低到高形成一個階梯形狀,當?shù)蛯哟涡枨蟮玫綕M足后,便會產生下一個層次需求。生理需求是最低層次的需求,如通過資助育人激勵貧困學生奮發(fā)圖強便是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因此,高職院校要自覺運用資助育人的激勵功能,不斷激發(fā)貧困學生積極向上的內生動力。
4、育人功能
在資助的過程中,有效發(fā)揮育人功能,是資助育人的根本功能。要找準切入點,打通“最先一公里”,把“資助”與“育人”很好地結合起來。既要“資助”,又要“育人”,二者不可偏廢。最終實現(xiàn)變“經濟輸血型”為“技能造血型”的育人目標。
二、資助育人的時代價值
高職院校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資助政策已開展多年,此舉為確保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做好了重要貢獻,切實解決了貧困學生“上得起學”和“有錢上學”的經濟困難問題,與此同時,也存在明顯的短板和隱憂,某些問題隨之顯現(xiàn)。比如少數(shù)貧困學生資助而產生等、靠要等不良心理;部分貧困生不顧自身條件,盲目追求超前消費和過度消費,出現(xiàn)“開學季”變成“燒錢季”的現(xiàn)象;還有某些貧困學生因“校園貸”的不慎而引發(fā)的惡性事件時有發(fā)生。這些不良傾向的出現(xiàn),給資助工作的初衷和成效大打折扣,對此進行反思可以發(fā)現(xiàn),原因在于以往的資助工作主要停留在幫助貧困學生解決學習費用和生活費用的物質層面,而對于育人的精神層面關注不夠。對于資助育人存在的問題與薄弱環(huán)節(jié),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2017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在服務中加強思想教育,吧解決實際問題與解決思想問題結合起來,把辦實事與講道理結合起來。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黨組印發(fā)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事綱要》提出的構建十大育人體系,把“資助育人質量提升體系”作為十大育人體系之一。2018年9月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習近平總書記發(fā)表的重要講話,強調“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發(fā)表的重要講話,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的“八個統(tǒng)一”,并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提出“六點要求”。上述文件與講話精神,為開展新時代高職院校資助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新形勢下資助育人工作如何回應現(xiàn)實訴求,乘勢而上,主動作為,關鍵在于轉變資助工作理念,即把“解困型資助”轉變?yōu)椤敖饣笮唾Y助”,把“保障型資助”轉變?yōu)椤鞍l(fā)展型資助”,把“經濟資助模式”轉變?yōu)椤百Y助育人模式”。著力對貧困生從思想上引導,從情感上培育,從心理上疏導,從品德上塑造,從素質上鍛造,從能力上提升,切實把資助育人工作提升到一個新水平。
說明:本文系湖南外貿職業(yè)學院院級課題《十大育人體系下高職院校資助育人路徑研究》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陳寶生.進一步加強學生資助工作[N].人民日報,2018-03-01.
[2]高校資助育人的價值意蘊與實現(xiàn)路徑[J].張遠航.思想理論教育2018(06).
[3]陳秉公.學生資助: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J].思想教育研究,2016(6).
[4]“微時代”背景下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路徑[J].劉寧,卜士湞.華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1)
作者簡介:王友(1987--),女,湖南長沙人,湖南外貿職業(yè)學院,政工師,本科,研究方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