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開勝
摘 要:任何一種興趣都包含著天性中有傾向性的呼聲,也許還包含著一種處在原始狀態(tài)中的天才的閃光。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興趣,有的喜歡在籃球場上奔跑;有的喜歡暢讀在優(yōu)雅的書卷里;有的喜歡情不自禁陶醉在琴聲里;有的喜歡埋頭于手機電腦網(wǎng)絡……
“我要學”形成的學習興趣最佳。
關鍵詞:發(fā)現(xiàn)愛好 引導需要 培養(yǎng)興趣 形成習慣
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他們常常說:你們要我學,又不是我要學的。幫助學生從“要我學”的狀態(tài)進入“我要學”的狀態(tài),教師能做些什么工作呢?
——題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因斯坦【1】
成功的秘訣在于興趣?!獥钫駥帯?】
所有教育和教學不能逃避支配人類活動的重要規(guī)律,那就是興趣。如果學習使人類有興趣,就必須能滿足某種欲望。如果學習者樂于作出努力和拿出其全部力量,那么目的就必須是明確的,結果也必須是值得通過努力取得的。
——(法)保爾.朗格朗《終身教育引論》【3】
研究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先要研究學生的需要。
孩子很小的時候,因為餓,需要吃;因為渴,需要喝,因為冷,需要穿。這些都是最基本的需要,屬于物質(zhì)的需要。伴隨著物質(zhì)的需要,又產(chǎn)生了精神的需要。如希望愉快,希望熱鬧,希望得到愛撫和安慰,希望學習一種本領等。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需要會日益復雜起來。
學校、家長、社會出于祖國建設的需要,希望孩子好好學習。但是,處于“要我學”的學生,卻沒有這種需要。
學校、家長、社會有需要,學生也有需要,而且需要的內(nèi)容大體一致,于是,學生就進入“我要學”的狀態(tài)了。
引導學生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境界,教師能做些什么工作呢?我認為,要從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需要觀入手。
說得遠些,教育者研究學生的需要,早在六朝就有論述了。《顏子家訓》【4】里就分析過青少年“神情未定”,因為常?!盁o心于學”。后來產(chǎn)生了種種需要,這些需要有的是“匡時富國,以取卿相”;有的是“欲識人之多,見事之廣”;有的是“燻衣被面,傅粉施朱,駕長檐車,跟高齒屐”……。有的需要可能引申到勤學,有的需要可能引申到輟學。顏子推說:“農(nóng)商工賈,廝役奴隸,釣魚屠肉,放牛牧羊,皆有先達,可為師表。博學求之,無不利于事也?!鼻叭司陀羞@樣從研究需要入手來研究勸學的。
我們今天引導學生形成學習的興趣,當然不能勸說學生去當伊尹或子路,但是古人的思想是可以為今人所用的。如果條理化一下,不妨列出下列數(shù)點:
(一)從調(diào)查研究學生的“需要”入手,研究學生的興趣。
學生在學習上所表現(xiàn)的需要是多層次的。據(jù)調(diào)查,“我要學”的,大致有下列八種類型:不愿辱沒家庭的;想不辜負師長希望的;希望得到尊重的;對集體具有責任感的;學習摸范人物的榜樣的;要考上高一級學校的;想將來有份好工作的;為了要振興國家的。至于處于“要我學”狀態(tài)而實際上我不想學的,據(jù)對現(xiàn)在在我們農(nóng)村普通學校多屆九年級學生的調(diào)查,其動因大致有如下七種:嫌腦力勞動艱苦不自由,希望早些從事體力勞動的;希望早些就業(yè),能掙錢的;認為常受批評,心情不舒暢,學習縱有進步,也無人鼓勵的;父兄文盲,收入不錯,認為社會主義反正餓不死人的;有壞人勾引,沾染惡習,無心讀書的;家境尚可,無人管教,渾渾噩噩的;沉迷于游戲網(wǎng)絡的。學生的需要千差萬別,隨著年齡的變化,隨著經(jīng)驗、外在影響的變化,其需要很不穩(wěn)固。摸清一班的特點,摸清一個人的特點,摸清學生的需要要隨著客觀條件變化而變化的規(guī)律,是幫助學生形成學習興趣的基礎。
(二)發(fā)展健康的精神需要,以培養(yǎng)興趣。
學生對學習有無興趣,一些古典文學名著里有描寫。從《紅樓夢》【5】第九回“嗔頑童茗煙鬧書房”里可以看到,賈政責罵寶玉,“仔細站腌臜了我這個地,靠腌臜了我這個門”,家長的壓力可謂大矣。結果呢?“一龍九種,種種各別”,寶玉之輩不過是“應名上學,虛掩其耳目而已” ,建立不了對學習《四書》【6】以便日后“顯身成名”的興趣。另外,不在學的倒有學習的興趣?!度辶滞馐贰贰?】的第一回中說,王冕十歲失學,替人家放牛,“每日點心錢,他也不買了吃,聚到一兩個月,便偷個空,走到村學堂里,見那闖學堂的書客,就買了幾本舊書,坐在柳蔭下看”,結果呢,“年紀不滿二十,就把那天文地理,經(jīng)史上的大學問,無一不貫通”了。我們要從學生千差萬別的需要的調(diào)查里,做揚、抑、塞、流的工作。幫助他們抑制過早的或者過高的物質(zhì)方面的需要,鼓勵他們發(fā)展在精神生活方面的需要。而對精神生活方面,抑制他們的單純?nèi)藗€人利益出發(fā)的那種需要,引導他們逐步地把個人需要和社會需要結合起來。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變學習的社會需要為學習者的自身需要。這種教育,既要靠集中進行,又要靠課堂教學中進行,讓學生明白知識的運用所產(chǎn)生的社會意義。
(三)幫助學生積累知識,為興趣的形成準備條件。
學生即使對學習的意義有了一定的認識,但缺少學習的條件,仍然建立不了鞏固的興趣。缺乏歷史知識的人不可能對博物館感興趣,缺少基本文化教養(yǎng)的人不可能好圖書館感興趣,道理都是一樣的??梢越榻B學生讀一些課外書,設法彌補一些必備的基礎知識的缺陷,幫助一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同學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四)在交代任務中幫助建立學習興趣。
上生物課和地理課,可以組織野外考察活動,讓學生寫考察報告;上美術課、書法課可以辦展覽;上音樂課可以組識演奏會,等等。以任務壓學生,以任務帶學習,包括組織競賽,可以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爭了取榮譽的過程中,對學習的內(nèi)容逐步地形成興趣。
引導需要、培養(yǎng)興趣,是一項復雜的工作,難度很大。但是,如果做好了,將會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
【參考文獻】
【1】出自《愛因斯坦文集》第三卷 作者:愛因斯坦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1979年
【2】出自《教學與管理》1995年01期 作者:馬季珍 出版
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1995年
【3】《終身教育引論》[1970年(法)保爾.朗格朗著] 周南照 陳樹清譯 出版社: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年03月
【4】《顏氏家訓》余正平 梁明譯注 出版社:遠方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3年
【5】《紅樓夢》作者:曹雪芹 高鶚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1982年
【6】《四書》(春秋)孔丘等著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年5月
【7】《儒林外史》作者:吳敬梓 張慧劍校注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1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