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宏
◆摘? 要: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一門重要的課程。實現(xiàn)小學道德和法治的生活化教學,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其更好地理解道德和法治課程的內容,提高該學科的教學質量,并促進他們的形成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在教學中,教師應積極探索各種生活化教法,豐富課堂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
1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生活化的內涵
兒童良好道德品質的發(fā)展過程,是由無法無天到自律,再到自由。兒童在小學階段處于從他律到自律的發(fā)展過程中,仍然不能正確認識和判斷道德標準,需要借助特定的道德過程獲得正確的道德認知。道德與法治是以道德教育為基礎的學科,它要求教師關注教學生活的實踐,即道德教育的“生活化”。它是指教師引導學生將書本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相結合,通過學生在生活中的自然感受,引導其走上正確的道德道路。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注重他們自覺學習的過程,注重實踐的教育思想。可見,生活實踐相結合,將大大提高學生在教室里學習的興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進行自我反思。
2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的有效策略
2.1教學目標“生活方式”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現(xiàn)代人的三觀在不斷地變化,人們的生活方式和道德觀念時常被扭曲?!吧罨钡慕虒W目標是將課堂上的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結合起來,聯(lián)系社會現(xiàn)實和學生的性格特征,確定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的教學目標,這是小學道德和法治課程的重點內容。雖然,目前的課本更科學、有趣、系統(tǒng),但它們要求的太多了,讓學生們感覺自己根本達不到它的要求,而不開心。因此,教學目標的設定應充分與現(xiàn)實生活相結合,合理設定。例如,在“試著種下一顆種子”的教學中,教師通過觀察圖片、觀看視頻和討論,讓學生理解種植的步驟,感受生活的魔力。同時,讓學生自己播種,觀察種子的生長過程,激發(fā)學生對生活的熱情,養(yǎng)成堅持不懈的做事習慣。這樣的教學目標,有助于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2.2教學內容“生活化”
生活中的例子被引入課堂。課堂氛圍是決定課堂教學成敗的因素,導論的成功與否將影響整個班級的教學質量。這是一項教師必須靈活運用的技能,將道德與法治從現(xiàn)實生活中引入課堂。教師應選擇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的生活材料作為切入點,學生能迅速融入課堂,激發(fā)其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例如,在“安全游戲”的教學中,讓孩子們先討論這個問題:在哪里比較安全?當我們在生活中玩耍時,應該如何保障自己的安全?這些都可以與實際生活中的討論主題密切聯(lián)系起來,鼓勵學生們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
2.3創(chuàng)造生活情境,激活課堂
教師應在課堂上,要教給學生如何去體驗和理解生活,學生在熟悉的生活場景中,提高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興趣。在準備教學,教師應注意設置接近現(xiàn)實生活的場景,從學生們關注的角度來看問題,選擇與課堂教學相關的內容,并應用于教學中,這樣做將豐富和更新課堂教學的內容。與此同時,加強學生們的實際生活經(jīng)驗,如,教學道德和法治“安全”這課時,老師讓學生小組討論與安全有關的問題,創(chuàng)建一個正常的生活環(huán)境。重點是要求學生們討論如何根據(jù)他們的實際情況確保自己的安全。使學生的真實體驗能夠與教學活動有機地結合,激發(fā)他們的討論熱情。
2.4設計生活方式問題
教師應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創(chuàng)造相關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例如,在《上學路上》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生活的現(xiàn)實,提出以下問題:你是如何上學的?路上是否安全?此過程中,學生互相討論和回答問題,教師用學生們給出的答案進行教學,這樣,他們就能很快在教學與生活之間找到共同點,使他們認識到知識是如此接近生活。這有利于其知識的內化,以及道德素質的提高。新時期學生的求知欲,不是單一的教學模式所能滿足的,而是需要新的、高質量的教育。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要求教師不斷轉變教學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打破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束縛,建立“思考生活問題,及教學生活”的新模式。在小學法治課堂的教學中,教師應選擇最佳的教法,活躍課堂氣氛,豐富教學內容。
例如,在學習“獎勵自己”時,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讓學生展示他們的優(yōu)勢,加強欣賞自己優(yōu)點的能力,在知道學習他人的優(yōu)點的同時,也發(fā)現(xiàn)自身的光芒,增強自信。
2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需要注意的事項
2.1生活化教學不是簡單地堆砌材料
生活化教學更加注重教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提倡用現(xiàn)實的材料來引導學生們理解道德與法律教育的內容。因而,教師在教學中,應避免材料的堆疊,注意將生活化的材料引入課堂教學中,以達到育人的目的。
2.2注重以學生為主體
在小學道德和法治教學中,教師應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檢查課堂教學材料。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發(fā)現(xiàn)兩者之間的共同點,將學生們熟悉的生活現(xiàn)象引入課堂教學中。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學生與學生的互動,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幫助其理解道德和法治教育的內容。
總之,課堂教學的生活化是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新趨勢。教師應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將課堂的內容內化到日常教學中,盡快形成小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參考文獻
[1]李艷革.新課標下小學道德與法制教學的生活化[J].中小學電教:下,2016(09).
[2]鄭志亮.如何讓小學道德與法制課回歸生活[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