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秀英
摘 要:核心素養(yǎng)是語文學科素養(yǎng)中非常重要的范疇。語文核心素養(yǎng)包括四個層次: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審美情趣、文化修養(yǎng)。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文字運用教學對于完善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思維具有非常關鍵的促進作用。指導學生進行寫作,要拓展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投入到語文探究活動中。本文以語文寫作教學實踐為依據,探尋科學的教學方法和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語言文字;應用
一、引言
《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指出,語文課程建設要基于學生的語言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文化修養(yǎng)、審美情趣等各個層面的素養(yǎng),探索符合科學理念的教學模式,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同時也要理解發(fā)展的共性,探尋語文教育的規(guī)律,找到適合學生發(fā)展的科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語文教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這導致學生對寫作活動產生畏懼心理和厭倦心態(tài)。如果不及時探尋病根,對癥下藥,語文教學的整體目標就難以實現(xiàn),課程改革的初衷也會喪失。
二、融合讀寫模塊,注重知識應用
語言文字是語文學科教學的重要能力。將語言文字運用納入到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范疇中,是新課改背景下語文教學的重要方向,更是優(yōu)化語文課程結構的有效策略。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要融合讀寫模塊,強化知識應用。在語文課堂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認知層次,導入全新的教學觀念和方式,引導學生參與到語文探究活動中。語文讀寫模塊主要包括閱讀、寫作、兩個模塊,當然也包括組詞、造句等相應的模塊。在語文教學中,要將這些模塊有機結合,形成完善的統(tǒng)一體,將閱讀與寫作的通道拓寬,注重過程性學習,注重知識轉化和應用。
例如,在引導學生閱讀《竊讀記》一文時,教師從語言文字運用的角度入手。在教學引導中,學生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詞,理解生字詞的意義,并能夠正確書寫字詞,這是積累語言文字的基礎。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畫出文章中精彩的句子,尤其是標注描寫細致的句子,并且分析精彩之處。在閱讀課文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完成拓展閱讀和寫作任務:“請同學們課外閱讀林海音的《城南舊事》,并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回顧閱讀經歷,思考閱讀的意義。”寫作主題為“開卷是否有益”。很多學生在寫作時就能經過應用自己在閱讀中積累的詞語,借鑒作家的寫作技巧。如,有一個同學的作文《開卷有益》中寫道:“讀書讓我們沾染書卷氣,點亮心靈的燈火。”教師批改作文后,這個同學說這句話中的“沾染”一詞就是在閱讀林海音的《城南舊事》中積累的。引導學生結合語言文字積累和閱讀體驗,完成寫作任務。在課堂中,教師能夠激活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提升知識的應用能力。
三、凸顯語言文字韻味,強化知識遷移
中國的語言文字具有獨特性,符合中國人的審美取向。在悠久的語言文字歷史中,我們創(chuàng)造了無數優(yōu)美的語言藝術作品。古典詩詞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資源。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挖掘古典詩詞資源,凸顯語言文字韻律美,強化知識的遷移。引導學生融合語言文字的學習體悟,對中國語言文字產生歸宿感。通過挖掘古典詩詞的教育意義,豐富學生的詩詞積累,強化語言文字底蘊,提升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這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維度。
例如,教師可以以課內的詩詞為契機,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的賀知章的詩歌《柳》時,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拓寬閱讀范圍,積累多樣化的詩詞資源,并且引導學生運用到寫作中。這對于提升學生的寫作層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在指導學生進行“記生活中的景和物”這個主題的寫作時,學生的作文《春柳》巧妙地引用古詩文:“早春時節(jié),整個世界都充滿了生機,‘池塘省春草,柳下變鳴禽’。冰雪消融,池塘春暖,鳥兒也歡快地哼著迎春曲。而柳條剛剛抽出嫩芽,真是‘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這一部分非常精彩,富有韻味,體現(xiàn)了豐厚的詩詞底蘊。可見凸顯語言文字運用,強化知識遷移,能夠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和語言思維能力。
四、拓寬課堂范疇,提升綜合素養(yǎng)
學習知識不能拘泥于課堂內容,還需要將眼光轉向課外。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很多資源都是與生活現(xiàn)實有著密切的關系的。那么,要凸顯語言文字運用之美,就需要拓寬課堂范疇,提升綜合素養(yǎng)。例如,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可以組織課前三分鐘演講。演講內容可以是歷史小故事、成語故事、詩詞朗誦等。通過組織課前演講,不僅能夠引導學生積累一些成語和詩詞名句,如怒發(fā)沖冠、邯鄲學步、揠苗助長、守株待兔等成語,能夠在課前演講中講述這些成語蘊含的故事,從而學以致用。這對于提升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具有很大的幫助。因此,教師要善于拓寬語文課堂的范疇,組織有引導性的課堂活動,融入到語言文字運用中,促進學生參與到語文學習活動中。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層面。根據生本主義教育理念,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激勵學生參與到語文探究活動中,指導學生學語言、用語言、培素養(yǎng)。這是語文教學的基本原則。另一個問題就是教學方法單一,沒有將語言文字運用教學與閱讀、口語交際、自主探究等多模塊的教學有機融合。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針對性地制定有效的策略,實施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構建多向聯(lián)動的語文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形成全面系統(tǒng)的語言表達和語言思維模式。
參考文獻:
[1]王麗娜. 淺析小學語文古詩文閱讀與理解教學問題研究和寫作能力的提升策略[J]. 才智,2016,(16):110.
[2]王超群,韋冬余. 小學閱讀教學的問題及其對策——基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理論的分析[J]. 教育探索,2016,(03):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