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幫
◆摘? 要: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老師在教學中教會學生有效閱讀,能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同時也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其對語文以及其他學科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本文主要通過小學語文閱讀中字詞句的理解、閱讀問題的設置及課外閱讀的拓展這三方面內(nèi)容的教學策略進行分析,以期提高他們的語文閱讀理解質(zhì)量。
◆關鍵詞:閱讀能力;字詞句;問題;課外閱讀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肩負著為語文學習打好基礎、培養(yǎng)學生良好閱讀習慣和樹立學生正確閱讀觀的重任。閱讀最基本的要求是理解文章表達的意思。小學語文課程改革后指出,小學語文教育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不僅要求小學生有基本的閱讀理解能力,還要對其進行思想文化熏陶和情感品質(zhì)培養(yǎng)。傳統(tǒng)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主要對相關的語文基礎知識進行講習,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很少,這不利于他們的終身發(fā)展。那么如何在兼顧語文素養(yǎng)的前提下促進學生閱讀效率的提升呢?
一、以字詞句為依托,加強學生文本的理解
小學處于教育的初始階段,學生的思想情感發(fā)展與基礎知識學習同樣重要。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情感的重要媒介,但是要培訓好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必須先使他們掌握語句意思理解。書面表達與口語表達有很大區(qū)別,低年級小學生可以聽明白口語并流利的使用,但是不能理解書面表達的特殊用法和生活中不經(jīng)常使用的詞語。教師對于小學生語文閱讀的教學要先從這些基礎知識出發(fā),一方面讓小學生積累常用的疑難詞組并掌握其含義,另一方面要培養(yǎng)他們書面表達中基礎語法的認識。當然,教師還應該要求小學生熟讀或背誦部分精美的句子,增強他們的語感。語文教材中的書面表達不僅是直白敘述,其中還包含許多修辭手法的應用。小學生若是不能很好理解這些修辭手法的表達,那么對文章中語句意思的理解就可能出現(xiàn)偏差。教師對小學生語句理解能力培養(yǎng)不僅僅是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還應該注重學生閱讀思維的提高。例如在《雨后》這課中,教師可以讓小學生先讀一遍,使他們自己對課文大意先有個基本理解,然后教師對其中關鍵詞組和難懂詞組進行解釋,如樹梢、興奮、使勁等,接著再讓學生閱讀一遍,重新思考課文意思,最后教師再進行詳細講解。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小學生認識到自己閱讀中的盲點,還可以提高他們對重點詞組的掌握。
二、以問題為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閱讀興趣是小學生最基本的學習動機,因此,只有在教學中讓學生感興趣,才能夠更有效地開展教學。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著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欲望,從而加強閱讀教學。教師可以通過問題導入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比如,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這篇文章時,教師提問:地球是唯一的家園,同學們都了解地球嗎?這時就可以找一些能夠讓學生了解地球的文章,激發(fā)學生對地球探索的興趣,隨機就可以自主地閱讀類似的文章,如《沙漠中的綠洲》《魅力的小興安嶺》等等,出于對地球了解的欲望,學生就會對這些文章進行閱讀,從而激發(fā)學生對《只有一個地球》的閱讀興趣。再如《釣魚的啟示》這課,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讀第一段,然后給學生提出問題,如這個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和人物。通過類似的提問讓學生在閱讀時注意文中的關鍵信息,提高他們對課文的理解效果。教師接著可以提出“文中的父親為什么要讓我放掉那條大魚”等類似問題,讓學生對課文中的事件先獨自進行思考。課文閱讀完后,教師可以提出“你對文中父親放掉大魚的看法”,培養(yǎng)學生結(jié)合自我的思考能力。通過在課堂中提問題的講習方法,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思索習慣。
三、以課外閱讀為手段,拓展學生閱讀廣度與深度
小學生要提高語文閱讀能力必須多讀多練,不僅數(shù)量要多而且質(zhì)量也要多。小學語文講義中的課文雖然精美,適合學生學習,但是也有很多局限。許多學生對語文課文中的內(nèi)容耳熟能詳,重復翻閱對他們的語文閱讀能力提高有限,其次語文課文大多要求精讀,而課堂時間又較少,因此學生的閱讀面較窄。為了提高學生的相關閱讀能力,必須發(fā)展他們的課外閱讀,提升學生對課余閱讀的積極性。許多小學生在課外閱讀時主要挑選故事激烈精彩、畫面優(yōu)美和趣味性強等讀物進行閱讀,但是這些課外讀物有很多不利于學生思想發(fā)展或者對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提高沒有幫助。因此,教師一定要用心指引小學生進行相關課余閱讀,提高他們的閱讀質(zhì)量。對于低年級學生,教師可以先提供相關的閱讀材料,使他們對課外讀物有個基礎認識。然后,教師就要教學生如何自主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可以從讀物的類型、知名度和理解難度等這幾方面進行引導,使學生逐漸學會挑選合適的讀物。教師還應該不定時抽查學生的課余閱讀情況,及時發(fā)現(xiàn)他們在課余閱讀中存有的問題并進行糾正。通過大量的課余閱讀,相信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會有長遠的進步。
總之,語文閱讀是小學階段最基礎的教學內(nèi)容,教師應該加強小學生相關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既要注重基礎的字詞句理解,又要通過問題為引導,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思考,提升閱讀的能力與效率,同時,還要注重借助課外讀物,幫助學生進行閱讀的深化與拓展,從而有效、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促進語文素養(yǎng)及整體閱讀技能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周紅華.小學語文閱讀理解能力提升技巧與策略[J].語文課內(nèi)外,2019,33.
[2]張艷.淺談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9,11.
[3]曹君.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文存閱刊,2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