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日生
◆摘? 要:體驗式學習是學生通過自身的經歷和實踐來認識周圍的事物,獲得知識和能力的過程。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珍視學生獨特的體驗”。語文教師應將文本中生動美好的形象、作者寄寓在文中的思想情感,以熾熱的情感、通俗易懂的語言等多種方式,淋漓盡致地傳送到學生的腦海之中,使學生的思想和作者產生共鳴,達到教師、作者、學生三方的情感和諧統一。
◆關鍵詞:體驗式課堂;情境;實踐;朗讀
體驗型活動教學方式要求學生通過參加各種教學活動,用眼、耳、鼻、手、腦多感官去體驗,從中獲得種種發(fā)現,繼而進行各種思維活動,最后用語言表達出來。從而,不僅能逐漸學會以語言文字為依托分析語言現象,善于從段與段、句與句、詞與詞的聯系中去揣摩語言文字的內涵,準確地把握在一定語言環(huán)境中所表達的特定的含意,理解語言文字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不言之語”。而且,學生還能在體驗生動的問題情境中,豐富他們的人生經歷,讓他們在身臨其境中發(fā)展思維,增長解決問題的才干,學會從體驗中認識世界和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并發(fā)展學生的個性、情感、意志、態(tài)度。
一、體驗式教學要注重情境的創(chuàng)設
兒童的思維處于表象思維的階段。創(chuàng)設情境,能讓兒童從感受、體驗形象開始,而兒童在感受、體驗形象時,觀察的客體,和詞語之間就會建立相應的聯系,就會使詞語與形象構通起來。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的詩歌、寓言、童話、各類故事,它們或表現了大自然的美,或富有生活情趣,或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如何創(chuàng)設情境,如何讓學生在情境體驗中,在學習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對這些課文感其美,動其情,明其理,可作如下嘗試:
(1)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在身臨其境中體驗。電教媒體是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它將形、聲、光、色綜合運用,能有效地渲染氣氛,創(chuàng)設生動的情境,使學生如臨其境地體驗課文的內容、思想、情感。如教學《長征》前,可將《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線圖》,紅軍爬雪山、過草地、搶渡大渡河的電影剪輯,《長征》歌曲、《長征》朗誦等集合,制成課件,在課堂教學中隨機運用,再現當年紅軍長征的歷史。這樣,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能獲得切身體驗,對詩歌的學習、討論會自覺而主動,積極而熱烈。從而,深刻地體會到全詩所抒發(fā)的“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的革命英雄氣概和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教學重點、難點迎刃而解。此外,在詞語教學中,也可用電教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明白詞語的意思,學會詞語的用法。
(2)組織角色表演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在再現與創(chuàng)作中體驗。閱讀教學中,根據教材的特點,教學的需要,可以引導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擬情境,以此形象地復現課文中的情景。這樣,學生不僅能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而且能在扮演中體驗,思考,提高。特別在創(chuàng)作表演時,兒童平時積累的有關森林、小河、田野等表象,小動物的頭飾,人格化的雪花、臘梅、大蘿卜、春姑娘、冬爺爺……連同兒童的情感,都會在表演想象的情境中活躍閃現。因此,學生無論是扮演角色,還是在座位上觀察,都會借助情感去體驗、感受、思考,從而得到提高與發(fā)展。此外,還可以用實地觀察、語言描繪等方法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自主參與、親身體驗中提高閱讀能力,接受思想教育,獲得情感熏陶,發(fā)展思維能力。
二、體驗式教學要注重動手實踐
閱讀教學中,教師利用學生好奇、好動的特點,有目的地、適當地安排學生動手操作,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使學生在動手操作實踐中體驗、思考,從而能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敘述條理,也能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嚴密性、邏輯性,同時還能真正保證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斗Q象》是一篇傳統課文,如何讓學生按課文所敘述的條理,理解曹沖想出的稱象方法,從而學會一種思維方法,并培養(yǎng)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梢宰寣W生動手操作,親身體驗。課堂教學時,教師可將課前準備好的教具:大象模型、塑料船、小石子、一盆水,組織學生一個個邊動手“稱象”邊敘述。學生在親身體驗中理解了曹沖稱象的辦法,知道了課文是怎樣有條理地敘述的,并學會了用“先……再……然后……”有條理地說一件事,很好地掌握了本課的學習重點。最后,通過“你還有什么稱象的好辦法”的討論來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
三、體驗式教學要注重有感情朗讀
培養(yǎng)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一項不容忽視的基本功訓練。而朗讀是眼、口、耳、腦并用的綜合活動,學生在讀對、讀通、讀好課文的訓練中不僅能體驗到課文中遣詞造句的準確、貼切,標點符號的豐富內涵,而且會通過琢磨怎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自然而然地體驗、意會課文中的思想情感,完成外化—內化—外化的完整的心理過程變化?!逗偤蜑貘f》是一篇寓言,故事內容并不復雜,但寓意深深隱含文中。課堂閱讀教學中,可以練習朗讀狐貍的話為切入口,組織學生分四步進行朗讀活動,引導學生邊朗讀邊體驗,邊思考邊議論,達到教學目標。通過一次次自主地、積極地朗讀,自行探索,相互交流,慢慢地加深體驗,從而理解課文內容,明白了深刻的道理,更能發(fā)展思維,學會一種自能讀書的本領。
總之,體驗式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的靈活運用,很好地滿足了小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學生們在切實體驗中豐富人生閱歷,在身臨其境中發(fā)展思維,在總結感受中增長才干,從而養(yǎng)成在體驗中認識世界的良好習慣。
參考文獻
[1]劉錚錚.淺析體驗式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9,22.
[2]韓繼臣.探析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及其建構[J].考試周刊,2019,43.
[3]吳雨溪.小學語文中段體驗式閱讀教學模式分析[J].新課程·小學,2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