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秀蘭
【摘要】古詩詞鑒賞是國內小學語文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學生在小學階段掌握好詩歌鑒賞技巧,可以幫助他們在初高中階段快速提高古詩詞及文言文的鑒賞水平。本文通過介紹微課教學方式在詩歌創(chuàng)作背景展示、提煉詩歌關鍵字詞和營造詩歌意境這三個方面的應用,幫助小學語文教師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詞的鑒賞能力,增加詩歌鑒賞教學高效性的同時,提高小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和鑒賞水平。
【關鍵詞】微課教學;小學語文;詩歌鑒賞詩歌所具有的篇幅簡短卻含義深刻的特點讓學
生在不了解時代背景時很難通過想象詩歌意境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情感,那么教師則應該針對這方面講授一些閱讀技巧和詩詞相關的背景知識,以便學生可以有技巧地學習品味詩歌情感含義。而微課教學模式具有教學時間短、內容精煉且演示形象等特點,可以有效幫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傳授鑒賞技巧,提高學生古詩賞析能力。
一、介紹創(chuàng)作背景,以境解情
詩歌的創(chuàng)作大多是作者在某個時代背景下或重大事件環(huán)境中的有感而發(fā),借詩表達內心的想法。在鑒賞詩歌之前,了解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或社會環(huán)境,能幫助學生快速找到這首詩的感情基調。因此,教師在詩歌鑒賞教學初期,可利用微課的形式,將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作簡要說明,譬如作者的所屬朝代,國家社會處于什么狀態(tài),作者經(jīng)歷了什么事情等信息。除了文字展示外,教師還可以展示一些現(xiàn)有的朝代小故事或者有關的小視頻,讓學生通過觀看有趣的小故事和視頻片段預先了解創(chuàng)作的大環(huán)境,猜測作者可能的心情和狀態(tài),帶著好奇和探知欲閱讀理解詩句字詞的含義。由于小學生識字水平有限,對圖片記憶更深刻,因此微課生動形象的展現(xiàn)形式更容易讓學生記憶理解,保持學習積極性。
二、提煉詩歌關鍵字詞,以詞達意
小學語文詩歌的主要格式為五言四句和七言四句,用簡短的篇幅表達深刻的含義和情感,作者勢必會在字詞的選用上多加斟酌。所以教師在講解詩歌時要注意詩句中關鍵字詞的提煉講解,利用微課詩詞中關鍵字詞展示出來,讓學生通過理解關鍵字詞的含義,結合預先了解的創(chuàng)作背景,更深層次地體會作詩者在寫詩時內心的感觸。
三、營造詩歌意境,以物傳情
詩歌意境的體會需要學生把握詩句的情感基調,結合物象創(chuàng)設情境,想象當自己處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中,面對同樣的景物時內心的思緒。而一些古詩詞中的物象由于時代久遠,且小學生沒有感受經(jīng)驗,無法想象到當時的情境,這時就可以借助微課將古詩中描述的景象用合適的圖片展示出來,把學生對景象、物象的理解從文字過渡到真實畫面上,讓學生通過觀察真實畫面中的景物,想象體會詩人的心中所想。比如,在講解《江雪》時,詩中描述的層巒疊嶂的山中找不到鳥的蹤跡,千萬條路上沒有人的足跡,只有江中一葉扁舟,還有舟上伴著寒雪獨釣的作者,學生只看詩句很難想象到詩人心中孤獨苦悶的情緒,這時微課演示出灰色而安靜的江面,岸邊白茫茫一片,沒有人煙,遠處重疊模糊的高山以及冬日雪天消失的鳥鳴,再展示一幅春天花鳥爭鳴的畫面,學生在對比下立刻就感受到作者在當下情景中的孤獨和煩悶。
四、結語
小學語文詩詞鑒賞教學中,詩詞雖然篇幅不長,內容上相對好理解,但教師也應該重視小學詩詞鑒賞技巧的教學和小學生詩詞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多利用并擅用微課教學模式,結合學生在這個時期的特點,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多次嘗試后形成適合小學生特點的典型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對古詩詞鑒賞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古詩賞析能力。
參考文獻:
[1]高素群.探討小學語文詩歌鑒賞教學策略[J].中華少年,2018(8).
[2]孫翠平.淺談微課在小學語文詩歌鑒賞教學中的運用[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8(7).
(責任編輯 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