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青青
摘 要:本文基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散文閱讀中的幾類內(nèi)容的選擇、具體教學策略以及教學特點作簡要分析。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散文
隨性自然,既具美感,也流露真情,這便是散文的最大特點。在小學散文實際教學中,存在著對于文本特點把握出現(xiàn)偏頗,對教學內(nèi)容定位不準確等情況,這都對于散文閱讀教學有著不良影響,因此針對一些教學誤區(qū),應探索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散文閱讀教學策略。
一、敘事性散文教學設計
描寫一件事或人,或是通過一件事來反映、贊美和思念一個人等是小學階段敘事性散文的主要特征。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感知事情內(nèi)容,從內(nèi)容中體悟人物形象,二者順序不可顛到。換言之,敘事性散文教學的關(guān)鍵就在于體悟人物形象,那么體悟人物形象的關(guān)鍵就在于品詞細讀。例如,在《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中,這是這是一篇描寫比較細膩的敘事寫人型散文,可以說是學生學習中的典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需要揭示文章主題,引導學生在初讀課文的過程中對一些重點字詞、字音進行一定程度的掌握,再通讀全文后,再進行逐段閱讀分析,把握內(nèi)容,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對語言文字訓練的強調(diào),同時也符合閱讀教學循序漸進的規(guī)律,以求最大限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逐段進行文章內(nèi)容講解時,教師要避免機械地灌輸知識,要注重以讀為主線,讓學生在反復品讀的過程中揣摩重點字詞的含義,在此基礎上也能夠加強對學生朗讀和其它閱讀能力的訓練,實現(xiàn)有感情的朗讀。如,用小孩的語氣朗讀來感受作者當時在追悼魯迅先生時的感受,揣摩和思考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布置課下作業(yè)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飽經(jīng)風霜”開頭,來展開想象,描寫一下車夫。
可見,在散文教學中,字詞句的把握仍不能忽視,一篇散文中是由多個不同的點組織而成的,而這些字詞便是其中的點。對于字詞句的講解,教師可以用圈讀、自讀、讀寫結(jié)合等多種形式來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只有抓住字詞的用法和釋義,才能夠真正體驗并理解散文中所蘊含的美妙情思。這種點面結(jié)合式的教學策略,加上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是比較符合敘事性散文閱讀教學的。
二、狀物性散文教學設計
狀物性散文一般指的是描寫景物類的散文,這類散文的語言比較優(yōu)美,且能夠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被描寫對象的特征與美妙,并體現(xiàn)作者的思想感情。此類散文閱讀教學的核心在于如何引導學生把握“托物言志”,即被描寫的事物對象是如何寄托作者思想情感的。以《珍珠鳥》一文為例,此文是一篇描寫頗為生動,且詩情畫意的狀物性散文,作者以親切細膩的語言描寫了自己為鳥兒所創(chuàng)造的自由生活環(huán)境,以及鳥兒由害怕人,到與“我”和睦相處,全文圍繞“信賴”這一主題展開了對美好境界的描繪。教師首先可以通過讀詞來導入,逐步地引導學生將詞語放在不同句子中進行試讀,品析其不同意味,接著再由句子到段落發(fā)現(xiàn)主問題:“作者不僅在寫自己對珍珠鳥的喜愛,還借著與珍珠鳥相處這件事在表達什么?”從而串聯(lián)起上一環(huán)節(jié)中的字詞句品讀,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閱讀、探究來體會作者對于珍珠鳥感情的深化,進而找到鳥兒對“我”信任的原因,懂得為什么二者能夠和諧相處,這也恰恰是作者寄托在文章中的主旨。
狀物性散文以其優(yōu)美的語言和精巧的文章結(jié)構(gòu)著稱,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要注重引導學生對字詞句的理解和把握。選文中的精美語言只有在經(jīng)過精雕細琢和反復揣摩之后,才能夠引發(fā)心中的共鳴,這樣既可以使課堂教學顯得秩序井然,也能夠凸顯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閱讀主題。此外,對于一些語言較為優(yōu)美的游記類狀物散文,教師也可以通過披文入境的方式來讓學生在感受美的同時,從字詞中品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議論性散文教學設計
以散文的筆法來進行議論,即為議論性散文,也可以說是圍繞某一個觀點為中心來進行的闡述。從議論角度說,其是為了闡明一個論點,它可以稱作議論文,從筆法的角度說,它又不像一般的議論文一樣注重理論與邏輯,而更側(cè)重于對形象的描繪和情感的抒發(fā),所以它是散文。因此,對于這一類散文教學,教師不應該讓學生只一味地尋找論點和論證方法,而同樣需要在感悟其優(yōu)美詞句的過程中,來自然地獲得論證方法,同時也能夠深化情感。例如,在《和時間賽跑》中,教師先讓學生觀看地震災害中的爭分奪秒,進而導入課題,并讓學生分段朗讀中讀準字音,尤其對“憂傷”“哀痛”等表示心情的詞語要進行強調(diào),可以讓學生先說一說自己的理解,再在反復誦讀文本的過程中理解詞義。
議論性散文閱讀教學強調(diào)樸素與扎實,誦讀、理解和感悟三者交互進行,在誦讀中加強對字詞句的理解,在剖析字詞義的同時,加強對作者思想感情的體悟,與文本、作者之間進行心靈上的對話,獲得洗禮??梢?,議論性散文教學既要抓住論點和作者的寫作意圖,也不能脫離對字詞句的品析,在美中感悟和體會。
綜上所述,散文是學生最常接觸的一種廣泛性文體,其文質(zhì)兼美和結(jié)構(gòu)精巧等特點成為了選入小學語文教材最多文體的主要原因。作為教師應把握散文教學的特點,在培養(yǎng)學生預感和提高其審美能力的同時,鍛煉并提高其閱讀理解能力,發(fā)展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丁美君.小學語文散文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J].語文教學通訊,2018(33):53-54.
[2]周錫午,石慶瓊.小學語文敘事性散文教學策略的探索與思考[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4):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