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貝貝
摘要:字詞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在字詞的學習中,通過對漢字規(guī)律的掌握,同時融入各種各樣的教學策略,在形象生動的教學中,幫助學生了解漢字的規(guī)律,更好幫助學生感悟到一種生動的學習過程,實現一種對漢字和詞語的綜合識記,更好幫助學生學會更好掌握漢字,掌握字形,學會生動識記漢字,為閱讀鋪墊。
關鍵詞:低年級;字詞;教學;策略
字詞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是開啟學生閱讀教學的先前教學。在多樣的詞語儲備中,可以更好幫助學生來感悟到字詞的學習的快樂。教師多樣的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感悟到字詞學習的樂趣,形成對字詞規(guī)律的認識,更好把握字詞的學習規(guī)律。
一、低年級字詞教學的意義
小學低年級的看拼音學課文環(huán)節(jié),字詞教學可以形成一個鞏固效應,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教學進程,在教學中為下一階段學習做好準備。
1.為整體閱讀準備
在小學低中高學段,進行字詞前置教學,在獨立的字詞教學或者整體識字都可以幫助學生的整體閱讀推進,為下一階段的學習做好準備。在未來為學生的更好閱讀打下基礎。在這個整體發(fā)展中,學會在識字中感悟到整體的閱讀能力推進。
2.為自由閱讀準備
小學低年級孩子在識字過程中,逐步積累更多的詞匯,對于學生的未來自由閱讀是具有積極的作用的。
3.為寫話教學準備
小學低年級的詞語教學,可以為下一階段的學寫話做好充分的準備。在多樣的詞語儲備中,幫助學生掌握各種各樣的詞語,為下一階段的獨立寫句子和寫語言小片段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低年級字詞教學的方法
1.圖文識字詞
小學生的年齡普遍比較小,對各種事物都比較好奇,動手能力也比較強,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同時,小學生喜歡畫圖,老師們對學生的特性要進行準確的分析,并且找到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手段,要提高自己的知識儲備,運用自己的智慧來引導學生,所以,兒童比較喜歡畫圖,兒童進行學習的第一步就是進行畫圖,孩子們接觸圖畫接觸的比較早,當對孩子們進行漢字教學時,可以從畫圖進行著手,讓孩子們從圖形中認識漢字的形狀,在畫圖中學習漢字,這樣可以提高兒童的學習興趣,使兒童更加樂于參與到漢字的學習過程中去,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低年級學生的智力發(fā)展還不是非常完善,思維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學生的意識中學習觀念不是非常強,對字的理解也不是非常深刻,需要老師對他們進行引導,教師應不斷提升課堂效率,不斷學習新的知識,使課堂更有吸引力。
2.趣味識字詞
識字是學生在低年級語文學習中必須具備的基本功。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除了傳統(tǒng)的字理識字和隨文識字等方法,還有識字盤等過多樣的工具。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信息社會的變遷,識字教學也開始呈現了一種趣味化的傾向,向學生展示了一種獨特的學習樂趣。在現代的媒體資源和多樣的工具應用中,識字教學也可以呈現一種趣味。
3.助讀系統(tǒng)識字詞
小學語文課文中的插圖,是個獨特的助讀資源,可以啟迪學生展開思想的火花,對其中的字詞常識進行多元的解讀。
小學語文的助讀,在插圖的色彩設計中,其實也是課文情致的展現,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將這種內容美進行“配字”活動。同時,更好幫助學生來感悟到一種獨特的美所在。如在《小公雞》一文中,讓學生給小公雞設計一個朋友,從而更好讓學生感悟到一種濃郁的生活氛圍,同時還要注意給動畫角色進行配漢字,如“你好,朋友!”,這個時候,再讓學生來進行聯想和想象。同時,對于“朋”這個漢字,進行反復書寫,來幫助學生感悟到一種獨特的趣味。
三、低年級字詞教學的策略——以《小公雞和小鴨子》為例子
1.復習累字詞,將字詞巧開花
復習積累字詞,可以將同音字詞或者不同音的字詞進行一定的比較辨析,在多樣的字詞集中的字盤式的教學,在字詞的整合教學中,感受到一種靈動的組合效應,更好幫助學生懂得自己來積累,自己理解不同的字詞讀音,在辨音組合中,感悟到一種靈動的字詞啟發(fā)。在多樣的積累學習中,體驗到生活化的教學感悟。
如在學習《小公雞和小鴨子》的一開始,就注意復習生字,出示詞語,指名領讀。
第一行詞語:小河 他們 淹死 跟在 忽然 身邊 一塊兒
第二行詞語:不聽 不信 不會 捉不到 (注意“不”的變調)
第三行詞語:偷偷地 飛快地 吃得很歡 急得直哭 (注意“de”的輕聲)
在對課文的綜合朗讀中,幫助學生迅速找到了變調的詞語集合,還學會了辨析輕聲音調,在自己的積累中,懂得了自己來感悟,自己來思考,從而感悟到自己可以通過朗讀來積累字詞,通過朗讀來體驗到詞語的語流音變。
2.情境識字詞,將字詞場景化
在多樣的情境中,可以實現一種課堂字詞的形象展現,讓課堂充滿生動的趣味,可以更好幫助學生感悟到一種生動的字詞畫面感。
如在學習《小公雞和小鴨子》學習第二小節(jié)
師;過渡:同學們這厲害呀!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柳綠花紅、鶯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叮咚,百花齊放,百鳥爭鳴(教師提示第一個成語,學生繼續(xù)背)我們跟小公雞和小鴨子一起去春游吧。
師:走呀走,我們一塊兒來到了哪呀?(出示:他們走進草地里。)
教學生字“地”。
在這種情境的創(chuàng)設中,自然引出對“地”的教學,幫助學生感悟到漢字中的字形和字音的差異。學生在結合課件中,更是了解到其讀音的特別,可以讀“di”或者是“de”。同時,在組詞訓練中都可以幫助學生迅速掌握,如“地方、田地、土地、出人頭地”在辨析中,更好幫助學生形成記憶。
3.隨文識字詞,將字詞不離文
隨文識字,注重的是字不離詞或者詞不離句,在字詞的學習中,時候緊緊扣住文句。在句子的學習中,更可以實現一種對篇章的理解,更好將課文知識得到更深的鞏固。在課文的反復讀誦中,更可以實現對字詞的理解,最終將字詞的記憶走向深入。
如《小公雞和小鴨子》想象:小鴨子捉不到蟲子,會有怎樣的心情?它難過得都怎么樣啦?(急得直哭)它只哭了一會嗎?哪個字告訴你它不停地哭的?“直”在這里表示不停地,一直的意思。它還有別的意思呢!
表示跟“彎”相反的意思:筆直
表示正確、合理的意思:正直
表示直接的意思:心直口快
在這種組詞訓練中,實現一種組詞的深化,更好幫助學生感悟到組詞帶來的獨特的學習過程。
4.字理識字詞,將字詞巧溯源
字理識字,是在漢字的識字中,注重將漢字的演變規(guī)律進行直觀的展示,更好將漢字的形體規(guī)律和字音規(guī)律進行整合,從而更好讓學生學會自己來走進漢字,親近漢字的發(fā)展規(guī)律,最終對漢字的認識得到深化。在漢字的認識中,通過追溯漢字的源頭來幫助學生掌握漢字、認識漢字、理解漢字。
如在《小公雞和小鴨子》
師:小公雞聽了嗎?他是怎么做的?(小公雞不信,偷偷地跟在小鴨子后面,也下了水。)
師:教學生字“信”(字理識字)
小公雞是怎樣下水的?能不能把“偷偷地”去掉?為什么?你能換個詞嗎?(悄悄地、小心地、躡手躡腳地)
在漢字的識記中,很多漢字容易混淆。在這種情況下,通過相應的比較辨析,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漢字的差異,通過細微的偏旁差異,來幫助學生識別和記憶,最終達到一個學會自己來理解和辨析,同時,自己可以形成一個深刻的記憶過程,幫助學生感悟到漢字的認知規(guī)律,掌握其中更多的奧秘。
參考文獻:
[1]王珊.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誤區(qū)與對策[J].遵義師范學院報,2013(2).
[2]紀梅.巧用思維導圖助力漢字教學[J].小學教學參考,2018(31).
[3]賈淑涵.玩轉腦圖:開啟低年級識字教學的全視窗[J].小學教學參考,2018(28).
[4]劉景.漢字構造理論與小學語文識字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8(36).
[5]芮曉菊.運用字理識字方法提高識字教學效率[J].語文教學通訊,20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