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紅
【摘要】學生擁有良好的預習習慣,對于其學習策略和學習效率的培養(yǎng)與提升有著巨大的影響,將會讓他們終身獲益。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懂得增強學法指導,引導學生預習,且常預習、愿意預習,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習慣,激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主動性,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前預習;學法指導;字詞句段;培養(yǎng)習慣
預習作為優(yōu)秀的學習習慣,它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做好充分的課前預習,有助于小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提升創(chuàng)新能力。學習習慣需要通過在學習過程里不斷地練習養(yǎng)成再發(fā)展,然后蛻變成一種個體需求的自動化學習手段。由于小學生心智還不夠成熟,心智方面的短板讓小學生往往處于一種隨意性的狀態(tài),使小學生的主動性不夠充足,從而無法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或者無法長時間地保持預習習慣的狀態(tài)。這對小學語文教師提出了硬核要求,要求教師必須增強學法指導,重視小學生優(yōu)良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一、傳授方法,讓學生知道預習
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主要圍繞識字、寫字展開,而中高年級的學生主要以開始接觸文體和提高閱讀以及寫作能力為中心,但是教材里依舊會為學生放置大量讓學生認、寫的生字詞。學生知識儲備還不夠,課文里許多生字詞不認識,以及課文篇幅過長,僅僅只通過課堂的40分鐘帶領學生認識生字進而熟悉過長的課文,再引領學生對課文深刻了解,使學生理解并獲得感悟,顯而易見課堂的時間是完全不夠的。這種課堂如果長此以往地保持下去,只會讓一些學困生一步一步地脫離“學習大部隊”,同時將會打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喪失學習語文的信心。所以正確的預習方法對于學生而言顯得尤為重要,教授學生正確的預習方法,提高學生預習能力。預習課文的方法主要分為三步:
(一)了解生字詞
作為小學語文預習的第一個步驟,生字詞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只有解決了生字詞,小學生才能夠順利地熟讀課文,從而進一步學習課文。首先,利用小學生學過的識字方法——拼音,通過拼音對教材中的生字詞進行學習。在這一過程中,如果遇到了不認識的字,學生可以通過借助字典來解決問題。在了解了生字詞之后,應該通過不借助拼音就能熟讀課文的自我檢測或者教師抽查朗讀課文、找小老師領讀、帶讀生詞等課堂檢測方法進行檢查。比如在學習《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時,教師對課文中“濕漉漉”“增”“棕樹”等生字詞進行板書,抽查學生讀生詞,讓學生提出他在學習新課生字時產(chǎn)生的疑惑,教師及時解答。借助多種激勵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興趣,使學生懂得自主學習,輕松熟悉生字詞。其次,盡可能找出文中與生字相關的詞語,然后進行熟讀,在此基礎上,積累教材當中的好詞好句,讓學生多接觸優(yōu)美的詞語,要求學生多多進行朗讀,使學生對生字也能夠熟記。
(二)多種方式熟讀課文
對于課文的預習,學生應該至少通讀三遍整篇課文。學生在通瀆課文時,應該對課文中的好詞好句好段落進行標記,加深對優(yōu)美辭藻的記憶。熟讀課文的方式不只限于一種,還包括朗讀、大聲朗讀、有感情的朗讀、分角色讀法,以及默讀、粗讀、速讀和瀏覽等多種方式,甚至還有教師領讀。讓學生多讀,例如在學習《爬山虎的腳》時,可以嘗試讓學生分段落朗讀,每組選擇一名同學對一個段落進行朗讀,如果一個自然段落過長,可以分為兩個部分,讓學生進行朗讀?!白x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的意義也將會在努力讓小學生熟讀新課文中得到體現(xiàn)。
(三)對預習進行檢查
在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后,教師應該對其進行例行檢查??梢宰屚乐g或者小組之間進行相互檢查:檢查同學的生字詞拼音是否正確?是否標記了自然段和劃分了正確的段落等等,教師也可以對全班進行訂正。同時,教師應該熟悉了解學生對新課文同學統(tǒng)一的掌握程度。比如在學生讀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根據(jù)課文內容提出問題,如對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課文《觀潮》進行提問檢查:1.隨機點名:崔偉,《觀潮》的第一段主要寫了什么?2.文中主要講述了什么事情?3.從課文里你了解了作者怎樣的感情?等等問題。在此過程里,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培養(yǎng)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和發(fā)現(xiàn)問題的好習慣,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預習后,讓學生憑借對新課的了解,提出兩個不同的問題。再在學習新課的課堂上,將自己的問題提給同學,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認真學習,與此同時學生也將會解答問題和提出問題。在這一互動學習中,學生將會不知不覺地進一步加深理解新課。但是教師應該要明白,用檢查和提問來掌握學生預習程度的方法不能單一乏味,需要結合課文內容進行針對性了解。
二、增強指導,提高預習效率
小學語文的預習只是第一步,教師在日常教學當中應該增強對學生的預習引導。
(一)針對不同年齡層學生的特點,進行分層預習指導
不同年齡層,學生的接受理解以及感悟能力都會存在差異。所以對學生的預習指導,教師需要遵從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低年級的學生還處于自主學習能力啟蒙和形成以及初始生長階段,所以對于他們的指導應該低起點,著重培養(yǎng)他們的預習習慣和教授他們預習的方法。對于低年級,可以從學拼音、指導看圖開始,在指導低年級學生預習時,教師需要采取幫扶式指導,帶一帶,再教一教和練一練。而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而言,教師就需要慢慢地放手,讓學生獨立預習。例如針對同一篇課文,三年級下冊的《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時,應該幫助年齡小的學生學習字詞等基礎知識,像學習“襯衫”“卷尺”等生字詞以及文中多音詞等,而年齡較大的學生在預習當中,主要是學會獨立劃分段落,理解詞句意思,以及對問題進行歸納。隨著年級的不斷升高,就需要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習慣。習慣的培養(yǎng)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同時更依賴于家庭對教師工作的認同與配合,讓學生的家長扮演學生預習路上的監(jiān)督者。
(二)針對語文學科特點,實施預習指導
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每個學科的出發(fā)點也是終點,同時也是各科目的基本理念,但是由于科目之間的差異性。而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所以學生在預習時,應該具有“大語文”的概念,不能只限于一課一單元的預習,還需要激勵學生自助查閱資料以此了解新課的寫作背景、課文中一些字詞的真實含義,還有課文里關鍵字句的真正含義,特別是課文中有可能會出現(xiàn)和涉及其他學科的字詞句,更需要進一步了解,從而體現(xiàn)出語文的拓展性。
(三)重視預習指導,強化預習行為
激發(fā)學生的預習動力,通過教導讓學生明確小學語文預習的重要性,從而提高小學生主動學習的心態(tài)。例如可以通過班會或者自習課舉行預習交流或者座談會,讓預習功課好的學生講述自己的感受,讓他們談談預習方法和預習后學習效率的提高等等,讓越來越多的學生明白預習的重要性,化被動預習為主動預習。同時教師應該強化學生的預習行為,激勵學生更好地預習課文,同時讓它制度化,這要求教師每天也應該有意識地給予學生適當?shù)念A習作業(yè)。利用小學生大多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教師在布置預習作業(yè)的同時,可以采取比賽的方式,激發(fā)他們的斗志,提高學生預習的興趣。例如在課堂中限定時間,舉行預習課文比賽,看誰能夠在一定的時間內更快更好地掌握課文,可以給予優(yōu)勝者“智多星”稱號或者小紅花獎勵。通過這種強化預習的行為,讓學生長久地堅持預習實踐,這將會在不自覺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以及主動性。
(四)強化預習效果,做好預習筆記
預習課文不能只讀和想,應該還要多動筆。尤其在預習到課文某些重點時,應該動筆標記,進行動筆思考。例如對自己不懂的字詞進行注解,不認識的字詞寫上拼音,對文中重點句子、段落進行標記,以及對于自己存在疑惑的地方圈出。讓學生對新課的預習中存在的疑問做記號,在課堂學習中,讓學生在學習中掌握自己新課學習的方向,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解惑,是培養(yǎng)預習習慣的重要方式,通過預習習慣的培養(yǎng),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效率,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陳應.培養(yǎng)小學語文課前學生預習習慣的策略[J].學周刊,2018(5).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