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曉琴
【摘要】思想道德觀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也是國家的靈魂。在新課程改革下,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與審美情趣成為重要教育目標。小學階段,學生處于萌芽期,是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刻。小學語文是一門重要學科,它不僅能夠傳授給學生文學知識,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與道德思想。所以,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僅要重視學科知識的傳授,還應該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實現(xiàn)文道統(tǒng)一,正確引導學生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等,為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德育
小學語文作為學生的主科之一,它對培養(yǎng)小學生的思想道德與文化素養(yǎng)有著重要作用。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在傳授學科知識的時候融入德育,培養(yǎng)小學生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的發(fā)展。
一、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新課程改革開展后,小學德育工作越來越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視。對于小學生的發(fā)展,不僅要重視其學習成績,還應該重視小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努力提高小學德育工作的效率,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有利于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小學階段是小學生各方面成長的重要時期,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有利于小學生的身心成長。因為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性格的最佳時期,學生的性格如何并不是出生就決定的,而在于后天培養(yǎng)。所以要想培養(yǎng)小學生成為一個有道德、有素質、有責任心、有擔當?shù)娜瞬?,需要教師在語文教育中滲透德育,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三)有利于小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培養(yǎng)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有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F(xiàn)如今,大部分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缺失。由于家庭的關系,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家里的獨生子女,家里就那么一個寶貝,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對于孩子是百般寵愛,甚至是溺愛,這對小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品德素養(yǎng)有阻礙作用。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是必需的,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具體策略
(一)注重培養(yǎng)小學生的愛國意識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占有主體地位,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要想有效提高小學生的德育思想素質,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積極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意識,讓小學生了解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是如何得來的,是多么來之不易,它是多少革命前輩用鮮血換來的,讓他們對所擁有的一切都要珍惜。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對學生的心靈進行啟發(fā),使學生有學習的榜樣,努力成為榜樣的樣子,促進學生思想品質的養(yǎng)成。
例如,在《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文中,文章寫了少年的周恩來親眼看見中國人在外國租界受洋人欺凌卻無處說理的事,深刻理解“中華不振”的含義,從而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表現(xiàn)了為國家和民族而奮斗終生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教師在講述本文時,可以進行正確引導,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資料,使學生對文章深刻理解,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意識。
二)重視朗讀與情感的結合,深化道德認知
古語講:“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苯處熢谛W語文課堂教學中,要組織學生朗讀一些具有感染力的文章,有感而讀,提高小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與加深感受,使學生更好地體會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加強對文章的掌握,也有利于培養(yǎng)小學生高尚的道德。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課文的朗讀與思想感情結合起來,滿足小學生的精神需要,加深小學生對道德意識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品質。例如,在講解《七律·長征》時,教師組織小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對詩意進行理解,充分感受紅軍戰(zhàn)士的革命英雄主義與樂觀積極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對英雄的緬懷與敬佩,從而引發(fā)學生對良好的思想道德的認識,培養(yǎng)小學生高尚的品德。
(三)有效開展課外閱讀,有效培養(yǎng)道德素養(yǎng)
教師組織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能夠有效拓寬小學生的視野,對小學生形成高尚的思想有促進作用。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調查,結合每個學生不同的個性、不同的心理特點與不同的興趣愛好,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并要求學生對所閱讀的文章進行評價與總結,使學生有所收獲。讀書有利于拓寬知識面,對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感悟有重要意義。例如,《我們的母親叫中國》里面對我國疆土的氣候、地勢等進行了描寫,寫到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沿革,講到了中國向全世界奉獻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有利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愛國精神,有利于促進德育的發(fā)展。
(四)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小學生具有重要影響小學生具有向師性,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
者,不僅要具備傳授文化知識的能力,還要有高尚的職業(yè)道德。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時,要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則,在小學生面前做好榜樣。如果教師本身缺失道德思想意識,那么有效培養(yǎng)小學生的道德意識就變成了空談。所以,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起到表率作用,有效幫助學生養(yǎng)成高尚的道德。
(五)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德育
德育無處不在,教師可以從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出發(fā),培養(yǎng)小學生的道德品質。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與小學生接觸,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提高小學生的道德水平。例如,在每年的母親節(jié)與父親節(jié),教師可以組織一些感恩活動,讓小學生給父母做節(jié)日卡片,祝福父母節(jié)日快樂,也可以提倡小學生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減輕父母的工作量。
此外,教師可以提倡小學生與父母勤溝通,陪伴父母,主動向父母匯報自己在學校生活的一言一行,不讓父母擔心,也可以對父母進行了解,看看父母的生日是什么時候,愛吃什么等,過生日的時候可以給父母一些小驚喜等。又如,在每年的國慶節(jié),教師可以組織小學生查找一些有關祖國的詩詞,在班會上進行朗誦與歌唱,也可以組織小學生畫一些關于國慶節(jié)的手抄報等,培養(yǎng)小學生孝敬父母、熱愛祖國的道德思想。
(六)實踐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道德品質
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能夠教給學生語言文化知識,也可以使小學生利用語文知識提高綜合素質。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積極參與一些綜合實踐活動,如演講比賽、朗讀比賽、書法比賽、辯論比賽等,這樣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有利于增強師生之間的交流,拉近關系,讓學生暢所欲言,方便教師對學生的情況進行了解,有利于教師的正確引導,使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生活習慣,成為一個樂觀向上的小學生。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方法有許多種,教師應重視小學生的德育,對小學生的日常生活細心觀察,在課堂教學中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機會對學生進行德育,這樣可以讓小學生成為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房文莉.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揚州大學,2016.
[2]耿俐如.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6(12).
[3]趙建成,石云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的方法淺談[J].中國校外教育,2017(2).
[4]梁芳.小學語文學科德育滲透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2018(9).
(責任編輯?袁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