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曼才郎
摘 要:時代的發(fā)展讓人們看到了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性,只有擁有具有先進頭腦的人才,才能不斷向前發(fā)展,立于不敗之地。這就使得教育者將目光投向了學生的長遠培養(yǎng)上,開始關注學生與時代之間的接軌,想要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在此背景下,教師要想把學生培養(yǎng)為人才,就要立足社會需求,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fā)揮學生的實力,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讓學生在新時代下獲得新的成長機會。筆者作為一名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中進行了深入探究,以期獲得新的啟示。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新時代特征;新發(fā)展
歷史是一門記載一系列人類進程歷史事件的學科,能夠幫助人們了解過去,展望未來。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的歷史學習,關注學生歷史的發(fā)展,逐漸健全學生的歷史價值觀,將學生培養(yǎng)成綜合人才。但是,目前,我國歷史教學中還存在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效率低下、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等問題,制約了歷史教學的發(fā)展,亟待教師打破這一僵局。因此,本文圍繞生活、情景、實踐三方面展開了高中歷史教學在新時代特征影響下的新發(fā)展的探索,以期優(yōu)化教學結構,提升教學效率。
一、以生活為平臺——激發(fā)學生聯(lián)系生活的意識
教師在教學中立足生活基礎對學生進行教學,可以增強學生聯(lián)系生活的意識,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程度。但是,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割裂了教學和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使得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了疑惑的問題,影響了學生的理解。因此,歷史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生活對學生的指引,增強學生的生活意識。
例如,在學習“建國以來的重大科技成就”這部分內容時,筆者為了使學生了解中國科學技術發(fā)展的歷史,讓學生感受到科技力量所帶來的變化,懂得科技進步在社會發(fā)展和進步過程中的重大作用,在教學中組織學生圍繞自己的生活談一談所知道的重大科技成就。學生一聽說是講述科技成就,都顯得很積極,從自己身邊事開始說起,分享了國家在國防科技、航天科技、農業(yè)技術、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等方面的科技成就。在分享的過程中,學生看到了祖國科技振興的成就。接著,筆者為學生提供了國家在科技方面的政策,諸如“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教興國”等的提出,讓學生認識科技對國家發(fā)展的推動作用。學生了解相關政策后,理解了科技進步對社會發(fā)展、國家強大的積極意義,逐步形成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樹立了為國家現(xiàn)代化進程努力奮斗的理想。這樣,筆者通過立足生活,使學生在生活的平臺上,感受到了歷史與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有效增強了學生的生活意識。
二、以情景為平臺——培養(yǎng)學生直觀想象的習慣
相對于枯燥的文字來說,教學情境通過景象、聲音等表現(xiàn)形象更容易抓住學生的心思,使學生看到不一樣的知識,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鋪設情境道路,有助于豐富學生對歷史學科學習的認知,讓學生在情境的感染下,獲得歷史學習的真諦。但是,有的教師在應用情境時,沒有從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出發(fā),使得情境脫離了學生的學習范圍,加重了學生的負擔。因此,歷史教師在教學中應用情境時,要立足學生,培養(yǎng)學生直觀想象的習慣。
例如,在學習“充滿魅力的書畫和戲曲藝術”這部分內容時,筆者為了讓學生充分了解漢字的起源和發(fā)展,知道書法藝術的發(fā)展階段及其特點,掌握中國畫的基本特征及在不同時期的鮮明特點,經歷京劇發(fā)展壯大的歷程,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電子白板為學生播放了中國書法、繪畫、京劇方面的經典作品和主要代表人物介紹的視頻,使學生通過視頻來更加詳細地了解中國書法、繪畫、京劇的藝術發(fā)展。學生觀看視頻后,對中國書法、繪畫、京劇的藝術特點和發(fā)展有了深刻的理解,知道了漢字的起源和發(fā)展,了解了中國書法的主要藝術形式,諸如行書、草書、楷書等,掌握了中國繪畫的主要特征及在不同時期的主要作品,學習了京劇的表演特色,掌握了“充滿魅力的書畫和戲曲藝術”這部分內容的歷史知識,感受到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樹立了弘揚優(yōu)秀文化的精神。這樣,筆者通過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景,使學生能夠在動態(tài)場景的影響下,體會歷史文化的豐富性和觀賞性,增強了學生直觀想象的能力。
三、以實踐為平臺——增加學生參與課堂的幾率
實踐教學是通過鼓勵學生參與課堂學習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增強學生的信心,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課堂的主人,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況。但是,有的教師在組織學生實踐時,對學生干涉過多,引起了學生的反感,造成了相反的教學效果。因此,歷史教師在鼓勵學生實踐時,要信任學生,放手給學生,幫助學生在實踐中把握知識,增加學生參與課堂的幾率。
例如,在學習“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這部分內容時,筆者為了使學生理解中國古代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發(fā)展及其對中國歷史發(fā)展影響,幫助學生理清漢元政治制度的演變過程,讓學生掌握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在教學中為學生設置了教學任務,讓學生合作完成漢至元政治制度的展示表,旨在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學生拿到學習任務后,很快就與組內的同學進行了分工,結合課本內容對漢元政治制度的演變進行了閱讀和匯總,分析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不斷加強的軌跡,繪制了漢至元政治制度的展示表。在繪制表格的過程中,學生看到了君權始終處于主導地位,相權不斷被削弱,中央集權不斷加強的過程,學會了站在歷史的角度看待歷史問題。這樣,筆者在教學中為學生設置實踐任務,使學生有了動手參與課堂機會,促使學生在實踐中,對歷史知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
總之,本文為解決高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從生活、情境、實踐三方面出發(fā),結合時代發(fā)展特征和需求,對高中歷史教學在新時代特征影響下的新發(fā)展進行了研究探索,獲得了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考,優(yōu)化了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同時,教師也對自身的教學進行反思,對教學模式進行了研究,獲得了新的教學啟示,更加貼合學生的發(fā)展實情。
參考文獻:
[1]張記梅. 簡析新課改下高中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A]. .教育理論研究(第十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2.
[2]吳芳遠. 如何有效提升高中歷史學習效率[A]. .教育理論研究(第十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1.
[3]毛多友. 探討核心素養(yǎng)下高中生歷史價值觀的養(yǎng)成[A]. .教師教育論壇(第三輯)[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