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仁德吉
摘 要:隨著社會的高速發(fā)展,我們已經(jīng)進入信息化時代,多種教學手段逐漸進入學校的課堂教學當中,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其中多媒體技術也成為現(xiàn)代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景,開發(fā)學生思維,使一些難以接受的知識直觀化、具體化,讓小學語文教學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多媒體;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恰當?shù)剡\用多媒體可以使小學語文教學更加生動形象。本文將具體談談多媒體技術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激發(fā)學生識字的興趣
多媒體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有豐富多彩的表現(xiàn)形式,如美麗的畫面、動聽的音樂,能夠使學生快樂地學習?!皩W之不如知之則也,知之者不如好知者也”,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能為下一步教學打下基礎。例如,在教學《最大的“書”》這一課中,在大屏幕上展示動態(tài)畫面,配上聲音就會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教學中來,使學生能夠很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
教師再引入課題馬上展開畫面,一座古老的山脈,一位地質勘測者在認真地研究地質,并配上音樂,錘子的敲打聲、山間的風聲,這樣一幅畫面就會馬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再童聲朗讀《最大的“書”》,會使學生產(chǎn)生好奇心,心里會問這是在干什么,進而開始好奇下面要學習的內容。
另一方面,童聲朗讀能夠使學生注意自己不認識的生字生詞。這就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使他們很快地投入到識字中,體驗識字的樂趣。又如,教學《只有一個地球》時,我們可以用電腦制作這樣一副畫面:茫茫的宇宙群星璀璨,(配上優(yōu)雅的音樂) 旋轉著的地球出來了,慢慢縮小,最后成了宇宙中的一頁扁舟(說明地球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在此導入下,就會引起學生的注意,讓他們能感覺到宏大浩瀚的宇宙,又能看到我們地球的美麗,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課堂教學的成功奠定基礎。
二、運用多媒體能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新課程標準提倡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強調自主學習。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靠教師不斷培養(yǎng)出來的,而不是一下子就能形成的。如何提高學習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是每一位教師在不斷地實踐過程中努力探求的,多媒體技術的出現(xiàn)、應用,使我們看到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
(一)有趣的課件能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是一蹴而就的,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也是要靠正確的方法。比如,教師在講課之前可以布置一個任務,讓學生自己制作某節(jié)課的教學課件。由于計算機在學生心中是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玩具”,他們都愿意玩,因此布置一個這樣的任務是學生喜歡的,他們都愿意去做。而在制作課件的過程中,學生們會自主地去預習課文,遇到不懂得內容還會主動地查閱資料,會自主分析文章的內容,會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在這樣的一個任務中,教師完成了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二)多媒體技術能促使學生自主學習
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涉及到的內容許多都是要靠計算機來完成,而計算機的運用就大大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
多媒體技術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技術環(huán)境,為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的學習情境,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學習者在其中可以積極地、自主地參與學習活動。多媒體技術能夠突破教育環(huán)境的時空限制,借助人機交互和參數(shù)處理技術,創(chuàng)建虛擬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在特定的接近現(xiàn)實的情景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多媒體技術支持自主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超文本特性與網(wǎng)絡特性的結合,提供了極豐富的信息資源,構成進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學習的學習環(huán)境,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探索學習的能力,有利于發(fā)揮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實現(xiàn)培養(yǎng)自主意識和促進學習能力發(fā)展的教學目標。
三、多媒體可以使教學直觀化,能夠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通過運用多媒體在新課導入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后,不能嘎然而止。怎樣將課文中靜態(tài)畫面和很難理解的、離我們生活較久遠的事物轉化為動態(tài)的、通俗易懂的、形象有趣的圖像畫面,是我們語文教師苦思冥想的研究課題。多媒體的出現(xiàn)給我們提供了一種很好的教學方式。因為多媒體在處理文字、聲音、圖片等方面有高超的能力,運用這一能力可以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生動,化難為易。學生在識字學習中的障礙就是教學過程中的難點,那么運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就可以幫助學生解決語言表達、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等方面的問題,從而為學生降低難度,掌握重點,突破難點。例如,在教學《豐碑》一課時,在學生溫習的前提下,教師揭題后,提問:豐碑在課文中指的什么?接著演示多媒體課件:大雪不停地下,在一棵樹下,軍需處長被大雪覆蓋著,如一座晶瑩的豐碑。這時候教師應啟發(fā)學生:軍需處長為什么會凍死呢?在被凍死前有怎樣的故事呢?導入課文第三段。多媒體演示畫面:有一位老戰(zhàn)士,他東僵了??導入第七自然段,教師引導學生觀看軍需處長的表情、動作、穿著等,使學生知道軍需處長是被嚴寒凍死的。接著,教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思考,軍需處長一心為公、舍小家為大家的高貴品質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讓學生內心受到極大震撼,深刻理解文章含義,突破難點。
四、運用多媒體能增加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
學生的接受能力是決定課堂容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給學生們更多的感官刺激,促進了學生的學習,提高了他們的理解能力,增強了他們的認知水平。這一系列的作用幫助了學生接受學習內容,大大縮短了他們學習過程中耗費的不必要的時間,這就為增加課堂容量奠定了前提。另外,制約課堂容量的還包括書寫板書的時間,節(jié)課里大約有五分之一的時間是浪費在書寫板書上面,如果碰到一些內容量大的文章這個時間還要增多,而多媒體的應用就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個問題。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梳理清楚哪些內容是可以放到課件上的,哪些內容是必須要書寫在黑板上的,從而縮減不必要的板書,這樣也就增加了課堂的容量。例如,在講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古詩詞三首》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先把三首古詩詞存儲在電腦上制做成課件,并附上這三首詩的作者、詩意、注釋及圖片。這樣,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直接放映出來就可以了,節(jié)省了教師用粉筆在黑板上書寫的時間。教師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向學生講解這三首古詩詞所包含的意境,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潘海燕主編:伊滿香編著。新課程課堂教學技能與學科教學[M].世界知識出版社,2007.4.
[2]何玉屏明小東。多媒體技術運用于語文教學的實踐與研究[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4(6)。
[3]陳自然。談多媒體課件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語文建設,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