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琴
摘要:思維能力是學生學習的必備能力,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對于高素質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多,教學需要將知識講授與能力培養(yǎng)放在同一“教學天平”上,要在重視文化知識教學的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分析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與實踐能力。思維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學生的學習,更能讓學生在以后的社會實踐中有一定的思維基礎,在面對事物時會正確的做出選擇,促進學生的學習發(fā)展。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討了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幾點策略,以供相關教育人員參考。
關鍵詞:高中政治;思維能力;培養(yǎng);途徑
引言:
高中政治教學中會涉及到很多的理論知識,這些知識或許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的聯系不是太明顯,課堂上的氣氛大多是較為沉悶的,學生對于教學的內容沒有較高的學習興趣,對于政治課堂的印象基本上就是乏味、枯燥。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師所應用的教學方式無法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活躍學生的思維,因此教師進行教學時應重視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學生構建能夠培養(yǎng)思維能力的高效課堂。
1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優(yōu)勢
高中階段的學習對于學生而言有著一定的壓力,因為面對考學的壓力,整個高中學習階段都是比較辛苦的。而政治卻是一門能夠鍛煉學生思維的學科,政治學科自身的特點就是邏輯和思維,理論觀點雖然只是課本上的文字內容,如果與教師應用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結合,就能為學生構建生動的政治課堂。政治學科的理論和觀點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教師應積極的進行利用,在課堂上注重發(fā)散學生的思維。首先,政治教材中的內容能夠結合當前的時事、生活,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討論的方式來活躍學生的思維,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的枯燥和乏味。其次,政治與思維是互相需求和融合的。政治理論和觀點需要一定的思維能力去理解和闡述,在高中政治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僅能夠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更能加深學生對政治知識的理解,對于內容的分析和辯證會更加準確。
2在政治課程教學中有效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策略分析
2.1 將教學與實際生活聯系到一起,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教學與學生的生活聯系到一起,讓學生通過生活案例將復雜的理論轉化為簡單的道理,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例如,在進行《生活與消費》這一單元的教學時,如果單是以講解內容的方式讓學生理解其中關系會顯得比較復雜,學生并不會有深刻的理解,關系的概念對學生而言也是較為籠統的,是比較抽象的。此時教師就可以結合生活中的實例來簡化復雜的理論概念:選擇兩個同學來進行角色扮演A和B兩人,A同學扮演賣水果的商販,B同學扮演環(huán)衛(wèi)工人,某天A同學看見B同學在辛苦的打掃街道,就在水果攤里拿了一個蘋果給B說這么辛苦,吃個蘋果吧。此時蘋果是做為解渴的水果,A同學并不是以交換或者是售賣為目的,所以蘋果只是為了解渴,并沒有價值,不能做為商品。而第二天B同學覺得蘋果很甜很解渴,在A同學處花兩元錢買了一個蘋果為了解渴,此時蘋果是用2元錢交換而來,這時的蘋果是有價值的商品。通過這樣的生活實例讓學生了解到了商品價值的具體含義,理解的會更加的深刻。抽象的理論概念變?yōu)樾蜗蟮纳畎咐?,復雜變簡單,不僅有效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興趣,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2.2在政治教學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綜合思維能力
在系統分析理論支撐下,說明分析現象時需要運用綜合思維能力。在分析較為繁雜的問題和現象,如各種社會現象、社會發(fā)展、改革問題以及民生問題等,與其相關聯的時間和因素較為復雜,如果僅從事物的一個角度去分析這些問題,就必然漏洞百出。在數學、物理等學科中也有很多題目有著多種解法,而這些解題方法也都是基于各種思維綜合運用的結果。在高中政治課程中對上述社會種種現象的分析也應引導學生,以綜合性思維、多維度的去思考和分析。在政治課程教學中,教師應意識到培養(yǎng)學生綜合思維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師應注重引導和啟發(fā),讓學生掌握分析和思考的方法。教師不要為了完成教學進度而急于講課,應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準備,并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深入分析以及課后反思等。
2.3在政治教學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辯證思維能力
在高中政治課程教學中,包含眾多唯物辯證思想的知識內容。辯證思維簡單的講,就是應以全面、發(fā)展和互相聯系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和事物。眾所周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到處都充滿辯證法,并且辯證思維也來源于生活,最終也能幫助人們更加清晰透徹的看清事物的本質,切實的去解決問題。而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的養(yǎng)成與發(fā)展,必然也需要辯證法的支撐。為此,在講解《思想方法與創(chuàng)新意識》這一單元時,就是就可列舉出生活中常見的事例,‘父母與子女之間雙方起沖突的根本原因’,有統一才會生成對立,在對立后就會獲得發(fā)展,當父母與子女有著密切的血緣關系才會關聯出喜怒哀樂各種情緒,如果二者沒有關系則不會出現各種情緒,正是由于關系密切雙方才有相應的義務與權利,并且父母的各種情緒也會隨著子女變化而隨之變化,同時子女也能夠重新審視對父母自己的關愛,從而實現在對立中關聯和發(fā)展,最終矛盾獲得解決。在人們生活和社會發(fā)展中處處存在辯證法,比如、父與子、師與生、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在政治課程教學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辯證思維從而切實提高學生認識世界、辨別事物好壞、分辨是非的能力,為當代中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及未來良好發(fā)展奠定良好的思維基礎。
結束語: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僅有助于拓展學生的學習思路,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立體思維,教師應在教學的過程中積極的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關鍵,明確思維能力對于學生學習的重要性,打造高效的政治課堂。
參考文獻:
[1]王清華. 高中政治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 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013(18):178-178.
[2]孟國林. 淺議高中政治課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J]. 教師, 2010(30):49-50.
[3]趙海軍. 關于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的思考[J]. 課程教育研究, 2014(33):102-103.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大河中學 636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