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清
摘要: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數學活動教學應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巧,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關鍵詞:一年級 ?學生 ?數學活動 ?動起來
數學知識來源于實踐,并最終又運用于實踐?!稊祵W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該是一個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而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也就是數學教學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廣泛的活動經驗。
一、什么是數學活動課
“數學活動課”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數學實驗、數學游戲、社會實踐調查等各種形式,從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開始,沿著數學發(fā)現的活動軌跡,以生活中的問題到數學問題,從具體問題到抽象概念,以特殊情況到一般形式,逐步通過學生自己的發(fā)現,去學習數學,并把得到的抽象化的數學概念應用到新的現實問題中,體現“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使學生通曉數學知識的發(fā)生、形成與應用過程,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研究意識和能力的課程模式。
二、開設“數學活動課”的意義
數學活動,是教師結合學生的有關數學方面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引導學生以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方式,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在活動中,積累經驗、感悟、理解數學知識的內涵,發(fā)展解決問題的策略,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因此在一年級開設數學活動課,來培養(yǎng)學生的多種技能,如學習動手能力、動腦能力、動口能力,通過這些器官的活動,就能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社交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自我調節(jié)能力、口頭、書面表達能力。
三、如何開展數學活動課
(1)讓學生的手“動”起來。在數學新課標理念的倡導下,“動手操作”被廣泛的引入課堂,成為學生自主探索數學的重要策略。動手操作是知識學習的一種循序漸進的探究過程,小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動手操作便是一種以“動”促“思”,發(fā)展思維行之有效的辦法。
例如在學完《米和厘米》一課后,要求學生學會動手測量一些物體的長度,能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為了讓學生熟練準確地選擇與測量,安排了一節(jié)測量活動課。上課開始由老師宣布,今天這節(jié)課,請同學們備好兩件寶物,“直尺”和“米尺”,同桌二人合作,請你們用這兩件寶物測量周圍物體的長度,高度,厚度,比一比哪一組同學量的物體多,量得準。教師發(fā)給每組同學一張表格,記錄要求如下:
通過這一活動的安排,學生在選擇物體合適的長度單位時更加明確,測量時要用米尺的物體選米作單位,需要直尺的選厘米作單位;而且通過該活動,學生能更加正確熟練地測量物體的長度。
(2)讓學生的腦“動”起來。數學實踐活動不僅讓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去發(fā)現和研究問題,還需要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潛能,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作為數學教師,要使活動開展得順利,效果好,必須明確活動的目的,具體措施如何,要有所預見,并且能靈活處理活動中突現的問題,有備無患。
人民幣對學生來說非常熟悉,在二年級上冊教材中安排了該內容的學習,本階段學生對這一內容主要掌握人民幣的面額,計算購物的錢數以及一些簡單的付錢策略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對于現在的孩子來說,對人民幣的面額基本上都已經認識了,對一些現在不流通的面額比較陌生,結合班級人數不多的特點,課前讓每位同學對其進行認識。
(3)讓學生的口“動”起來。“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問題是科學思維的焦點”。在數學活動課的教學中教師應精心設計數學問題,把握出示問題的時機和方式,只有如此才能激發(fā)學生參與交流的欲望。一方面教師要選擇和設計有利于學生“交流”的問題,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將教材中的知識結論變?yōu)閷W生“交流”的問題,盡量還知識以本來面目,讓學生置身問題情境中,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交流活動中來。
(4)在一年級上冊中,學生要熟練的掌握20以內加減法。在《整理與復習(二)》一課中,根據教材的安排,我對教材進行重組,首先出示20以內加法表,引導學生觀察,看了這個表,你有什么想說的嗎?從表的外形上看,像樓梯一樣,再引導學生從結果上看,從不同角度看,發(fā)現了不同的規(guī)律,學生利用發(fā)現的規(guī)律,根據老師提出的要求寫出相應的算式。
總之,數學活動課應以活動為主要教學方式,通過活動發(fā)展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數學認知領域,激發(fā)學生的數學潛在智能,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思維品質。數學活動課作為數學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強調從學生身邊的行為,自身活動出發(fā),采用豐富多彩的內容,重視學生實踐,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
因此,要上好一堂數學活動課,教師應該充分挖掘課程資源,融入鄉(xiāng)土資源,盡量體現數學課程情境化、生活化、活動化、實踐化,使學生在情境中學會發(fā)現數學問題,養(yǎng)成留心觀察生活的好習慣,使其動手能力,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和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