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紅英
【摘要】一年級小學生出現(xiàn)學習數學興趣低下的狀況,因此,提高一年級小學生的學習數學興趣勢在必行。一年級小學生基于生活經驗提高學習數學興趣。數學來源于生活,也應回歸于生活。
【關鍵詞】現(xiàn)狀;生活;興趣
數學來源于生活,也應回歸于生活。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利用生活經驗,把生活中的數學素材應用于數學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中看到生活中的數學、摸到生活中的數學,感悟到生活中的數學經驗,從而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中,基于學生的生活經驗,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是擺在數學教師面前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也是培養(yǎng)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關鍵所在。
一年級的學生,正處于求學伊始階段。培養(yǎng)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就是成功的一半。筆者以小學一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以北師大版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教學內容為研究載體,根據他們處于這一年齡段的認知特點,將所要教學的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我們致力于在數學教學中,從他們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fā)。這樣學生可以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和感悟數學。從而體會到數學是一門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學科,感受到數學的實用、有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一、一年級小學生學習數學興趣低下的現(xiàn)狀
筆者曾做過調查統(tǒng)計,一年級一個班45個學生,在眾多科目中,最喜歡上體育課,其次是美術、音樂課。喜歡數學的寥寥無幾。在多年教學工作中也發(fā)現(xiàn),上數學課的時候,很多學生正襟危坐,只是有個上課“專心樣”在教室里,真正的思緒已經飛到十萬八千里。教師上公開課、研討課的時候,老師一腔熱情,抑揚頓挫,學生一臉木然,啞口無聲。多么鮮明的對比,多么可悲的對比。老師講授過多,缺乏探究。只重結果,不重過程。這樣的教育教學方式,使本來就抽象難懂的數學學科,讓學生更加望而生畏。發(fā)生這些現(xiàn)象的根本原因還是“興趣”作祟。正如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所說:“人們對數學早就產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難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脫離現(xiàn)實生活?!币虼耍蠋熞`活靈用,結合當今現(xiàn)有的資源進行教學,使得學生能夠真切地從現(xiàn)實生活中,學習數學,感悟數學。
二、聯(lián)系生活實際,激發(fā)一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美國教育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興趣是接受新知識的最好老師,是攀登數學殿堂的原動力。而一年級的學生正處于對萬物具有好奇、渴望的時期,他們以形象、直觀思維為主,與數學學科抽象性形成一個矛盾體。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就是解決矛盾體的途徑,也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法寶。
(一)聯(lián)系實際引入新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在數學教學的起始階段,教師從生活現(xiàn)象或生活事物引入新知識,會使學生感受到所學數學就在身邊,從而產生親近感,好奇感,實用感。引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下課啦》這一課時我做了學情分析:學生通過幼兒園的學習,對于利用生活經驗通過直接觀察做出對兩個物體的高矮、長短的判斷有初步的了解。但對于兩個物體相差不太明顯,無法靠經驗做出直接判斷的知識,是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活動。教學時教師以比高矮,比繩子的長短等生活實際為基礎,組織學生進行體驗性活動,學生在體驗活動過程中,不僅積累了比較經驗,而且經歷思考的過程后,掌握了比較方法。快速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學生自然而然對該節(jié)課產生學習興趣。
(二)聯(lián)系生活實際學習新知,學有用的數學
讓學生在課堂上體驗生活中的數學,明白數學并不神秘,數學就在我們生活中,體會數學的實用性。人們對對任何知識的學習,首先感到有用,才有學的興趣。 教師要從生活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將數學問題和生活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相信生活離不開數學,學好數學有助于更好的生活,就可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欲望,提高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下課啦》這一節(jié)課時,我是這樣設計比高矮的學習活動的。
1.淘氣和笑笑這樣比高矮,你們贊成嗎?(同桌之間交流)
2.匯報:不公平,淘氣踮起了腳尖。要大家都站在同一個平面才行。
3.同桌之間進行比高矮活動。
4.更換情境,學生站在椅子上,老師站在地面上。這樣比,誰高呢?
5.再換情境老師端坐,學生站直再比高矮。
設計一系列的從實際生活出發(fā)的比較高矮活動,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樂在其中,通過討論交流,親身體驗到高矮是相對而言的,掌握比較高矮的方法和策略。在活動中學生不僅會“我以我口表我心”。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們通過相互爭辯、相互說理、展現(xiàn)隱性的思維過程,挑戰(zhàn)性的任務帶給他們學習的動力。這種動力是經學生經過積極認真的思考后,豁然開朗的美好情感體驗。這種理智的歡樂帶給學習者無限的快樂,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聯(lián)系實際鞏固新知,學以致用,解決數學問題
數學來自生活,又必須回歸生活。數學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被賦予活力與靈性。讓學生在應用實踐的過程中,提高學習興趣,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如,學習了一年級上冊《比高矮》:我問同學們:遇到如下圖的情況我們該怎么比呢?
1.小汽車能從橋下通過嗎?
生:小汽車不能從橋下通過,多了一個車燈。
2.如果要讓小汽車從橋下通過,可以怎么辦?
生1:把車燈拿下來。
生2:把橋最上面的木板撤走就可以通過。
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高矮問題。學生不僅運用所學知識判斷出汽車不能從橋下通過。還提供多種方法可以讓汽車從橋下通過。讓學生體驗到思維“跳躍”的歡樂。解決富有挑戰(zhàn)性問題的勝利喜悅。
基于學生的生活經驗的數學學習,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學習過程。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數學的思維去觀察、分析現(xiàn)實社會,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形成勇于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從而享受學習帶來的樂趣,提高數學學習興趣,提升了數學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