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作東
【摘要】班主任是學生成長、發(fā)展的引路人,一言一行都時刻影響、感染學生。班主任面對遲到、蹺課、不交作業(yè)、玩手機等問題開展批評教育時,要講究方法,語言上要合適,措施上要機智,方式上要適當,讓學生心悅誠服,樂于接受,讓批評教育起到真正的教育效果。
【關鍵詞】班主任;教育;藝術
一、批評教育語言上要尊重學生,遠離語言暴力
有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泵鎸δ男┙?jīng)常違規(guī),學習成績又不好且是“屢教不改”“屢說不聽”的學生時,教師難免會產(chǎn)生不良的情緒,溝通過程中帶有評判和情緒的語言過多,挖苦式、呵斥式、孤立式、告狀式、預言式、結論式等的“語言暴力”就脫口而出,傷害了學生,也增加了師生溝通的成本。
有一位新班主任,他接班不到兩個月,班上的小洋就有七次遲到、三次打架、多起課堂違紀的記錄。這天,小洋又打同學了,這位教師把小洋叫到辦公室批評教育,對于這個屢屢違紀的學生,教師心情十分激動,嘴上一下子就說出:“說過多少遍了,你還是這樣!我教了五年,沒見過你這樣的學生!”這句明顯帶有挖苦式的言語。然后,說著說著,又把小洋的同桌扯出“你看看人家王明做得多好,你和他簡直不能比!”這樣一句比較式的言語,結尾了再來一句“我管不了你了,叫你家長來吧!”告狀式語言和一句“你再不改,終有一天會因打架進監(jiān)獄的!”這樣一句預言式的言語。
雖然說“愛之深,責之切”,但如果沒有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缺少尊重的交流,往往會把挖苦、諷刺、詆毀、嘲笑等不良信息傳遞給學生,會給學生在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難以言語的傷害。事后,我與該教師交流,他很快認識到自己出現(xiàn)“語言暴力”問題。隔天他再次把小洋請來辦公室,先是誠心向學生道歉,然后像朋友一樣引導著小洋聊天,當中有意識使用“請你”“麻煩你了”“謝謝”的語言,聊聊家庭情況,探討青春期的心理特點、說說身邊通過努力改變自我的成功案例……“語為才情,言顯心聲”,溫暖的、恰當?shù)摹⑸埔獾恼Z言讓學生等到認同、安慰、平復、鼓勵,這樣逐漸走入學生的內心世界,在平等的基礎上與學生進行對話,平等交流,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批評教育措施上講教育機智,巧妙處理沖突事件
教師要具備一定的教育機智,對學生的活動保持敏感性,能根據(jù)突發(fā)情況而迅速、正確地做出判斷,隨機應變地及時采取恰當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決問題。
記得春節(jié)后,直覺告訴筆者會有學生有帶手機回校,正準備要在班會課上說這問題。進入教室不久,發(fā)覺坐在后邊的一個女生低著頭偷玩手機,直到筆者走到她面前她才注意到筆者,驚恐之下她把手機塞入褲袋,結結巴巴地說:“老師,我老爸同意我?guī)謾C回校的?!逼渌麑W生都嘻笑起來,一副“等看戲”的樣子??粗@學生緊張、激動的樣子,如果筆者強行沒收她的手機,她有可能做出激烈抗議行為。筆者沉默一會兒說:“哦,原來是這樣呀!同學們,憲法賦予公民通信自由和私有財產(chǎn)不受侵犯的權利。因此,帶不帶手機回校是你們的自由,對不對?”學生楞了一下后,喧叫起來:“老師說得太對了,贊……”筆者接著又說:“但是,如果你在使用手機的過程中侵害了其他人的權益,那么你將不再享有這個權利。例如,上課玩手機影響了老師教學和其他同學聽課,侵犯了他人的受教育權,集體的休息時間你玩手機影響了他人休息,侵犯了他人的休息權?!睂W生沉默了。于是,筆者精心設計了幾個環(huán)節(jié)來處理“手機進班”問題。即時開展思想教育,分析長期低頭看手機對眼睛、頸椎的危害,長期塞耳機聽音樂對聽力的損害以及形成手機依賴的表現(xiàn)、心理成癮的成因、安全隱患案例等,進而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手機。同時,與學生共同約定,上課不得玩手機,對有手機的學生進行登記編號,在班上掛一排帶編號的手機袋,規(guī)定學生在上課前將手機放到收納袋統(tǒng)一管理,直至放學。學生都同意這樣做,下課前就完成了對班上8臺手機的登記。
課后,筆者加強與家長溝通,讓家長明白學生帶手機回校是“弊”多于“利”,要限制學生帶手機回校,對于部分家長為方便聯(lián)系留守學生等原因堅持讓學生帶手機的,要求家長降低學生機的配置,僅保留電話、短信功能即可。手機進校不是“猛虎”進校,與其“堵”不如“疏”,通過這樣思想教育、制度約束、家長配合三管齊下,把手機進校園問題的影響和危害降到最低。
三、批評教育方式上講技巧,用愛心和耐心開啟學生的心扉
教育,是一個反復的過程。對于一些問題學生的批評教育,教師要講究方式和技巧,不能急躁,掌握教育規(guī)律,用愛心和耐心開啟學生的心扉。
記得新轉班來的小華是“遲到大王”,每次遲到他都有不同的理由,講道理苦口婆心地講過,保證書認認真真地寫過、家長也鄭重其事地請過,但隔不了幾天“老毛病”又犯了。筆者仔細分析這個學生的情況:做事拖拉沒責任感,交往困難,意志薄弱,有自暴自棄現(xiàn)象。針對這情況,筆者為他制定一個“三分鐘”教育計劃。每天找他聊天三分鐘,如果他遲到,問他:“小華同學,今天你遲到了,請你說說原因吧?!碑斎?,他的遲到原因五花八門,天天新鮮,我也不深究,最起碼他能找原因還是知恥;如果他按時回校,就叫他出來跟他聊:“小華同學,你今天很準時,值得表揚,要繼續(xù)努力!請你留意到班上今天有誰遲到嗎?”這樣,給他灌輸守紀會被表揚,違紀會被批評,樹立起正確的紀律觀。天天如此,用“話簡意明”的語言讓學生感受到“老師一直關注著我,盯著我,沒有放棄我!”一個月后,小華主動來找我:“老師,你今后不用找我談話了,我保證不會遲到了,因為我找不出遲到的理由了……”
在新的形勢下,班主任要真正熱愛學生,以人為本,克服批評的誤區(qū),講究批評的藝術,把自己的教育思想、道德判斷、教育要求和情感表達出來,開啟學生的心扉,從而提升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袁中星.淺談班主任批評教育學生的一般性原則[J].學周刊·中旬,2015(1).
[2]林瑞鐘.從愛出發(fā)好好說話[J].散文選刊·中旬刊,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