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虎林
摘? 要:計算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終身發(fā)展必備的知識技能之一。因而,必須重視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本文結合教學實踐,通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掌握計算基礎知識,加強口算、簡算,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等策略,逐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計算能力;培養(yǎng)
計算是小學數(shù)學中一項重要的基礎知識,它貫穿于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全過程。學生的計算能力強弱與否,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學習效果。因此,使學生學好計算,并形成一定的計算能力至關重要。
一、興趣是學生學習最重要的老師
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奔ぐl(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師在計算教學中的首要任務。利用口算、筆算和計算工具等進行計算時學生提高計算能力的基礎,學生要樂于學習、樂于做題,多練多做才會有一定的解題能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善于挖掘?qū)W習興趣,改正自己不良的學習習慣、學習態(tài)度,降低解題錯誤的概率,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對于新知識,學生的大腦會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因此在計算數(shù)學試題時,要通過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來加深學生對試題的理解,提高學生計算能力?;A知識也是小學生計算能力培養(yǎng)的關鍵,計算存在問題很有可能是對概念的不理解、法則的不熟練導致的,要想計算能力有質(zhì)的飛躍,就必須加強對基礎知識的鞏固。對于枯燥的法則,要想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兒歌或有趣的小故事來引入。例如:“混合運算”法則的講解就可以通過“加減乘除是一家,我們學習要用它;加和減是弟弟,乘和除是哥哥;兩個弟弟一樣大,兩個哥哥一樣大;哪個在前先算誰。哥哥走在前,弟弟走在后,先算乘和除,再算加和減。媽媽的懷抱是括號,括號里是誰先算誰”這一首兒歌來帶入教學。
二、弄清算理,掌握方法
算理和法則是計算的依據(jù)。正確的運算必須建筑在透徹地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生的頭腦中算理清楚,法則記得牢固,做四則計算題時,就可以有條不紊地進行。在教學時,教師應以清晰的理論指導學生理解算理,要引導學生把算理說出來。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法則的推導過程,讓學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計算方法,最后形成計算技能。如:42÷2時,許多學生會總結這樣的算法:先用一位數(shù)去除被除數(shù)十位上的數(shù),商寫在十位上,再用一位數(shù)去除個位上的數(shù),商寫在個位上。當學生得出這樣的算法時,一定要讓 學生明白為什么可以這樣做。教師可以讓學生擺小棒,幫助理解算理。將小棒10根捆一捆,先將4捆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2捆小棒,也就是2個十,再把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1根小棒,也就是1個一。2個十和1個一合起來就是21,因此42÷2=21。學生理清了算理,明確了方法,懂理會法,從根本上提高計算能力,發(fā)展思維能力。
三、注重基礎,強化練習
每一道數(shù)學題的解答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數(shù)學原理上的,所以解答計算題最先要做的就是對基礎原理、運算法則的熟練掌握,學生計算能力的高低與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度有密切的關系。例如學生在進行四則混合運算時,就必須對相關基礎知識熟練掌握,才能快速高效地解決問題,如95+5×(1-0.5),要解決這道題,要對先計算括號內(nèi)再解決括號外、先乘除后加減等基礎知識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保證這道題的正確率。隨著年齡的提高,知識也會不斷提升難度,基礎知識也會越來越豐富,數(shù)學的學習就不能急功近利了。口算的訓練也極為重要,不過數(shù)學始終離不開多做多練,口算是計算一道問題的基本能力,要通過思維的計算在頭腦中快速的解決問題。而在日常生活中,口算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有利于提高學生記憶力、注意力和思維能力。對于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重在平時,貴在堅持”的原則貫徹落實下去,對于20以內(nèi)的加減法、九九乘法表,小學生應該做到朗朗上口、十分熟練。
四、加強訓練,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有以下常見錯誤:看錯抄錯題目;列豎式時數(shù)位沒對齊等;計算時不打草稿;一位數(shù)加、減計算錯誤導致整題錯;做作業(yè)時思想不集中。學生的計算錯誤,從現(xiàn)象來看,似乎大多是由:“粗心”造成的,而“粗心”的原因不外兩個方面:一是由于兒童的生理、心理發(fā)展尚不夠成熟,另一方面則是由于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計算正確率的前提。
1.養(yǎng)成良好審題習慣。在教學中,我對學生提出嚴格的要求,要求他們計算時要認真而仔細。除此之外,我還給學生一些方法。如:計算的檢查方法,我總結了以下幾條:一對抄題,二對豎式,三對計算,四對得數(shù)。審題的方法是兩看兩思。即:先看一看整個算式,是由幾部分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法則應如何計算;再看一看有沒有某些特別的條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簡便方法計算。學生按照這些方法去做,就能使計算有了初步的保證。
2.養(yǎng)成良好書寫習慣。班級中的學生的態(tài)度存在明顯差異,有的學生連書寫都不規(guī)范,經(jīng)常將“3”寫成“5”,“1”寫成“7”等。我便通過讓他們?nèi)ゾ氉值仁侄蝸肀M可能地使他們的書寫令人“看得懂”,做到少抄錯題、不抄錯題。
3.養(yǎng)成良好驗算習慣。驗算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習慣。我認為要把驗算作為計算過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來嚴格要求,計算完一道題后,或采取筆算驗算,至少也要采取口算、估算驗算;還可以靈活地運用一些檢驗方法,如方程的檢驗則可用代入法。
總之,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項細致的長期的教學工作,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做到經(jīng)常化、有計劃、有步驟,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見到成效。
參考文獻:
[1]竇春梅.如何培養(yǎng)和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新課程》2016.02.
[2]楊慶余.《小學數(shù)學課程與教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 本文為2018年平?jīng)鍪幸?guī)劃課題《提高小學復式班學生計算能力的有效性研究》的研究成果系列論文,立項號[2018]PLG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