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
[摘 ?要:高中教學不僅要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音樂教學是高中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于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因此,作為高中音樂教學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教師應該積極創(chuàng)新和改革課堂教學,采取科學有效的策略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從而增強學生的人文素質。本文主要分析和探索了如何創(chuàng)新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以此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創(chuàng)新;高中音樂課堂教學;音樂素養(yǎng)]
隨著新課標的實施,對高中音樂教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其要求高中音樂課堂教學應該積極創(chuàng)新,注重學生音樂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只有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才能啟發(fā)學生智力,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陶冶學生情操,推動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并且音樂素養(yǎng)也是衡量學生人文素質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其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起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1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音樂學習熱情
如何創(chuàng)新高中音樂課堂教學呢?高中音樂教師必須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可以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潛能,俗話說興趣是學生學習音樂的最好動力,學生一旦有了學習興趣,他們就會自然而然投入到學習中,并高度集中自身注意力,因此,高中音樂教師應該緊密結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征和教學實際,采用靈活趣味的教學手段促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如:采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或者是合理借助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例如:在教學“音樂與人生”這節(jié)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利用現(xiàn)代多媒體讓學生欣賞“草原放牧”和“第四樂章”這兩部音樂作品,讓學生體驗不同的情感,并理解音樂是如何通過要素來表達情感的,或者是給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教師可以出示一些自己去內蒙古草原旅游的圖片,要求學生認真觀看圖片,在學生觀看過程中給他們介紹草原風情和地方特色等,調動學生的欣賞興趣,盡量避免或減少言語性的講解和傳授,而是要引導學生在用中學,在學中用。
2延伸和拓展教學內容,豐富和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
在高中音樂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效果直接影響了教師的教學成效,因此,教師就需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適當延伸和拓展教學內容,切忌一直局限于原本的音樂教材中,應該豐富和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讓學生切身體會到音樂的奧妙,引領學生在廣闊的天地間探尋音樂的魅力,和音樂來一場貼近心靈的交流,促使學生全身心地去享受音樂,這就需要高中音樂教師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帶領學生深入領會生活的美感,我們都知道高中生一般比較喜歡一些新鮮新奇的事物,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可以依據(jù)學生的發(fā)展特征來延伸教學內容,例如:在教學“獨特的民族風”這節(jié)內容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欣賞“遼闊的草原”和“宗巴朗松”以及“牡丹江”等作品,還要引導學生結合前面欣賞,深入感受和體驗少數(shù)民族民歌的音樂風格,適當給學生安排一些模唱和舞蹈等音樂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活動來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讓學生懂得民歌與人們的生活地域和文化傳統(tǒng)等因素是緊密相關的,這些也是形成民族風格的重要原因。
3巧妙借助各種樂器,為音樂課堂教學注入生機與活力
在新形勢下,高中音樂課堂教學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師可以巧妙借助各種樂器,為原本枯燥乏味的音樂課堂注入生機與活力,樂器能夠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促使學生在這種氛圍的感染下積極投入音樂學習,但是高中音樂教師要注意的是在選擇樂器時切忌復雜傳統(tǒng),高中生本身就面臨著巨大的學習壓力,這就需要教師牢牢抓住學生的興趣,選擇一些外形美觀且質量極佳的樂器,另外還可以給學生介紹下樂器的來源,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同時還要給學生親身示范,讓學生直觀地了解樂器的演奏姿勢,在示范完后,教師可以利用10分鐘時間開展演奏比賽活動,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表現(xiàn)欲,以此來推動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
4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切實提升音樂課堂的教學效果
在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勇于創(chuàng)新,尤其是要突破以往傳統(tǒng)課堂教學方式的束縛,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與時俱進,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學習,長此以往,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升,因此,高中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適當提問,找準提問的切入點,把握提問的最佳時機,加強學生對音樂內容的理解。例如:在教學“醇厚的中原韻”這節(jié)內容時,首先提問學生:我國中原地區(qū)都有哪幾個省份,你們知道有哪些民歌?在學生思考和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再做補充,在剛開始提問的目的是引入新課,把學生迅速帶入學習狀態(tài),緊接著讓學生聆聽“沂蒙山小調”“王大娘釘缸”和“孟姜女哭長城”等歌曲,要求學生認真聆聽,在聆聽結束后,可以提問學生:自身都有哪些感受?經過今天所學,談一談自身了解到的民歌創(chuàng)作手法?在這里提問的目的是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讓學生從內心里明白自己到底掌握了哪些內容,還有哪些內容是不了解不清楚的,對于這些尚未掌握的內容,他們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再加強學習,時間長了,學生自然而然就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態(tài)度端正了,學習效率自然就提升了,那么高中音樂課堂教學效率也會得到提升,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也就近在咫尺。
5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廣大教育工作者越來越重視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高中音樂教學作為高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學生音樂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高中音樂教師就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尤其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激發(fā),從實質上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進而增強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劉芳芳.創(chuàng)新高中音樂課堂教學,提升學生音樂素養(yǎng)[J].電子世界,2012(22):166-167.
[2]嵇立.創(chuàng)新高中音樂課堂教學,提升學生音樂素養(yǎng)[J].北方音樂,2017(24):147-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