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敏
摘要:課堂導入是課堂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尤其是在高中歷史教學教學中,老師們必須合理選擇導入方式已經導入內容,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本節(jié)課程的教學質量與效率。本文從高中歷史教學中課堂導入策略應用意義和有效途徑開始分析,結合實際情況提出合理的建議,幫助們解決課堂導入問題,從根本上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高中歷史;課堂導入;教學方法;應用策略
引言
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課堂導入效率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鞏固舊知識,提升學習熱情,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激發(fā)學生探索歷史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們愿意主動的參與到歷史學習中來,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全面發(fā)展。
一、高中歷史教學中課堂導入策略應用意義分析
(1)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人認識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它是以認識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為基礎的,是推動人認識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動機,所以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高中階段的學習不僅任務重,因為要面臨高考的原因,還會給學生們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所以高中老師在開展歷史教學的過程中,需要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通過應用課堂導入的教學方法來幫助學生們意識到歷史的趣味性和創(chuàng)新性,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從根本上培養(yǎng)學生們的歷史學科素養(yǎng)。
(2)做好教學鋪墊
積極的思維活動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而富有啟發(fā)性的導入語可以激發(fā)學生們的思維興趣,所以教師在上課伊始就應當注意通過導入語來發(fā)散學生們的的思維,以引起學生們對新知識、新內容的熱烈探求。課堂導入是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主要環(huán)節(jié)之一,一堂課導入的成敗將會直接影響到本節(jié)課程的效果,所以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課堂導入的教學策略不僅是為了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還是為了發(fā)散學生們的學習思維,引導學生們主動參與到歷史的學習中來,并為本節(jié)課程的學習做好鋪墊。
(3)反饋學習動態(tài)
課堂導入除了能夠幫助學生們快速明確本節(jié)課程的教學目的外,還能夠將學生們的學習動態(tài)快速反饋給歷史老師,良好的導課是接通師生信息的關鍵,一個合格的課堂導入應該能夠通過老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抹笑容、一句話語,就能博得學生們的好感,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應用課堂導入教學策略能夠促進學生們和老師之間的溝通,還能夠快速的將學生學習動態(tài)的反饋給老師。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課堂導入策略的應用
(1)溫習導入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高中歷史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往往會忽視在傳授新課時對于舊知識的預習。老師們采用直接展開新篇章的教學方式,學生們對上次課程所講的內容印象不深刻,沒有辦法將兩節(jié)課程之間的內容聯(lián)系在一起,教學效率的提高也就無從下手。溫習導入法是在開展高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一種常用的教學方法,溫習導入法的教學優(yōu)勢在于能夠更好的適應按照時間的推移或事件發(fā)展情況編排的教學內容。
在高中歷史必修二第四單元第四單元第十三課《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的學習過程中,掌握同學們掌握我國對外開放格局形成的過程及特點,并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采用合作自主探究方式,引導學生分析、歸納、綜合、比較,理解改革開放的內涵,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老師在正式開始本課程的教學時,可以先引導學生們回顧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發(fā)展歷程,凸現(xiàn)出歷史事件的歷史發(fā)展事件脈絡。溫習導入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們復習上節(jié)課程所學習的內容,將所學習的知識點串聯(lián)起來,事件的邏輯性得以理清,這樣所取得的教學效果也更好。
(2)術語導入
在學習高中歷史知識過程中,老師們要注意把握歷史專業(yè)術語,將專業(yè)術語和學生對生活的認知進行有機融合,以達到既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專業(yè)術語的目的,還有利于學生對歷史知識進行深入的認知和學習,縮短學生和歷史之間的距離。
在學習“代議制”“君主立憲制”等專業(yè)術語時,老師可以結合現(xiàn)實生活中的情況,把歷史與當今社會的發(fā)展聯(lián)系起來,幫助學生們加深入對專業(yè)術語的了解和認識。例如,教師可以把君主立憲制和英國的政治制度聯(lián)系起來:英國女王雖然是英聯(lián)邦的象征,但是英國女王卻并不參與到政治中來,通過術語導入的方法幫助學生們高效掌握晦澀難懂的歷史術語,幫助學生們更好的學習歷史。
(3)多媒體導入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高中課堂已經開始應用多媒體導入教學方法了歷史老師們在高中歷史教學課堂中應用多媒體導入教學法時,可以通過播放和本節(jié)課程有關的視頻、圖片或者是紀錄來幫助學生們更加生動、深刻的學習本節(jié)課程的歷史知識,除此之外,多媒體導入教學法不同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枯燥與系統(tǒng),多媒體導入教學方法通過調動學生們的視覺和聽覺器官來幫助學生們快速了解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有效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們學習歷史課程的興趣,讓學生們主動的參與到本節(jié)歷史課程的學習中來,潛移默化的感受到歷史學科的魅力。
在高中歷史選修一第二單元第二課時《“為秦開帝業(yè)”——商鞅變法》這一課程的學習中,不僅要求學生們知道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國改革的基本史實,認識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時代特征,還需要學生們了解商鞅變法的具體措施和內容。老師在正式上課之前,可以先給學生們播放和商鞅變法有關的紀錄片,讓學生們快速了解到商鞅變法的經過,來達到活躍課堂氛圍的目的,還可以也能夠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享受影視資料所帶來的啟發(fā),真正的做到寓教于樂。
(4)懸念導入
懸念導入是提高高中歷史教學課堂導入的有效渠道,老師在開展歷史教學的過程中合理設置懸念可以有效的激發(fā)學生們的求知欲與好奇心,調動學生們的主動思考的學習思維,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學習理念,將學生們設置為歷史教學的主體,不僅要求學生們掌握高中課程中所蘊含的歷史知識,還要求學生們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培養(yǎng)必須的歷史學科素養(yǎng),即發(fā)現(xiàn)歷史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以及總結問題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們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幫助學生們了解學習歷史的意義,也才能在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素質教育。
在高中歷史必修三第三單元第十課《充滿魅力的書畫和戲曲藝術》本課程的學習過程中,需要同學們通過了解漢字書畫的發(fā)展歷程特點,初步學習欣賞書畫藝術,并了解我國具有代表性的書畫名家。老師可以結合實際情況提問,“在當今信息時代,我們可以輕易地使用電腦打印各種字體、如隸書、楷書、宋體等,但使用電腦打印出來的文字與用毛筆揮灑出來的文字效果一不一樣呢?”幫助學生們把生活實際和歷史知識聯(lián)系在一起,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們快速進入到本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
(5)故事導入
高中階段學生們的學習任務大,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注意力難以集中,有的學生甚至會因為歷史課程的繁瑣而產生消極情緒,在這樣的學習背景下,老師們不能照本宣科的展開歷史教學,而是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把重點放在對學生們興趣的激發(fā)上,更多的像同學們展示高中歷史的可讀性和趣味性,高中歷史老師可以通過在課堂導入的環(huán)節(jié)加入一些同學們感興趣的故事元素來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采用故事化方式講述,讓學生們更加主動的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來,從根本上提高自己的教學效率。
在高中歷史選修一第四單元《王安石變法》的學習過程中,在講解王安石變法的時代背景和作用之前,老師可以先通過“王安石吃菜”的小故事來刻畫一個立體的人物形象,有一次朋友宴請王,恰巧一碗兔子肉在王安石眼前,王安石便整餐只吃了兔子肉。朋友以為王喜歡吃兔子肉,第二次便做了很多兔子菜,可是第二次擺在王眼前的卻是一碗白菜,王便整餐吃了白菜,用簡單的三兩句話來概括王安石不以物喜的人物性格,從介紹變法的主人公來喚醒學生們的學習熱情,推動教學發(fā)展。
總結
總而言之,高中歷史老師在制定合理的教學導入策略時,不僅需要考慮到高中歷史教材編排特點,還需要考慮到高中的學生們接受歷史知識的規(guī)律以及時代發(fā)展的特點,結合實際情況來制定課堂導入策略,才能為學生們學習歷史、探索歷史做好鋪墊。 EN-US style='font-size:15.0pt;font-family:"Arial","sans-serif";mso-fareast-font-family: 宋體;color:#333333;mso-ansi-language:EN-US;mso-fareast-language:ZH-CN;mso-bidi-language: AR-SA'>“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fā)展”而進行的。在新課程實踐中,我們應積極尋求學習方式的整合,用心反思并著力改善我們現(xiàn)行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學會在合作中自主探索,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這樣有利于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完善,使知識和技能、數(shù)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多元化的學習方式中得到充分實現(xiàn),從而讓學生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