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蓮
摘 要:提高農村小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需要在現(xiàn)實生活的實際應用中去豐富他們的基礎知識。課外閱讀實踐活動可以成為課堂學習的重要補充,而且課堂上所學的很多內容也需要通過實踐和應用達到熟練轉化成學生基本素養(yǎng)和閱讀能力的效果。
關鍵詞: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實踐
對于農村小學生來說,他們在課堂上學習知識,培養(yǎng)技能,也需要在生活中通過實踐轉化成自己的能力。所以,課外實踐對于閱讀教學效果的提升來說是非常必要的?!皩W生是學習的主人。”在當前形勢下,糾正課外作業(yè)的誤區(qū),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習慣,在課外輕松、愉悅、自覺地完成教師布置的及沒有布置的學習任務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如何發(fā)揮課外閱讀實踐活動的積極作用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一些探索。
一、讓學生自由自主閱讀
1.線上閱讀和線下閱讀相結合。
自由自主閱讀的理想狀態(tài)是人們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以任意的方式進行閱讀。線上閱讀和線下閱讀相結合的方式能讓這種理想狀態(tài)得以實現(xiàn)。在當今多媒體閱讀的時代,線上閱讀已經滲透到人們業(yè)余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在信息時代的兒童,他們的閱讀方式勢必會受到時代的影響。作為家長和教師,一方面,我們要引導他們閱讀英文繪本、童話故事、經典名著等紙質的書籍,讓他們從小養(yǎng)成親近書本、熱愛閱讀的良好習慣;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排斥電子閱讀。電視上播放的迪士尼原版動畫,里面有原汁原味的語言表達;電腦上海量的學習網站,提供了豐富的電子書籍;手機上各種學習的微信公眾號,會定期推送視頻、音頻和文章,這些都是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優(yōu)質資源。
2.家庭閱讀和學校閱讀相結合。
自由自主閱讀發(fā)生的主要場所是家庭。作為家長,首先應該給孩子營造一種健康、安全、溫馨和快樂的閱讀氛圍。有專家指出,閱讀的興趣要從小培養(yǎng),其中環(huán)境的熏陶最為重要。最理想的閱讀環(huán)境是充滿書香的家庭,書在家里無處不在,讀書是家庭成員的休閑活動之一,且父母應經常與孩子交流閱讀經驗和心得。在這種環(huán)境中,孩子必然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其次,給孩子選擇好書,引導孩子接觸優(yōu)秀的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yōu)美,并通過閱讀幫助孩子加深對人生的理解。最重要的是,父母要陪伴孩子閱讀。對于孩子來說,書再好、情節(jié)再精彩,都比不上和爸爸媽媽一起閱讀有趣。學校是推動自由自主閱讀的重要力量。諸多研究顯示,教室中的書越多,學生的閱讀行為也就越多。將書籍放在學生夠得著的地方,在學生容易接觸的范圍里,閱讀會更容易發(fā)生。舒適和安靜的環(huán)境也有助于學生靜下心來進行閱讀。英國兒童文學家艾登·錢伯斯在《打造兒童閱讀環(huán)境》一書中寫道:在兒童的閱讀和學習方面,教師的影響力大于父母。閱讀不是教學的目的,而是教學的基礎和工具。學校的閱讀教育,不僅僅是教會兒童識讀文字,更要讓他們學習圖畫閱讀、聲音閱讀和視頻閱讀。教師的閱讀指導,不僅僅是為了提高兒童的閱讀和理解能力,更要教給他們閱讀的方法、策略。因此,教師應營造適合兒童自由自主閱讀的環(huán)境,制訂讓學生自由自主閱讀的計劃,策劃讓學生進行閱讀分享和交流的活動,從而讓不喜歡閱讀的學生喜歡閱讀,讓喜歡閱讀的學生自由地閱讀,讓不會閱讀的學生學會閱讀。
3.淺閱讀和深閱讀相結合。
克拉生在《閱讀的力量》一書中指出,一些輕松讀物,如漫畫書、青少年浪漫文學、雜志等對引起兒童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兒童的閱讀習慣等方面有一定的正向作用。這種消遣式、娛樂式的閱讀,我們通常稱之為淺閱讀。進行淺閱讀時不需要思考,可以采取跳躍式的閱讀方法,它所追求的是短暫的視覺快感和心理愉悅。隨著新媒體的發(fā)展和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長,瀏覽式、娛樂式的淺閱讀已經成為人們閱讀的重要方式。在如今這個圖書資源如此豐富的時代,我們不可能要求學生對每一本書都進行深度閱讀。農村小學生的閱讀大多數(shù)屬于課外閱讀,而課外閱讀的時間又非常有限。對于一些快餐式的圖書,學生可以采取淺閱讀的方式。
而對于一些經典的作品,則要進行深閱讀。深閱讀就是深度閱讀,是一種安靜的、思維高度集中的、深層次的閱讀。深度閱讀需要教師進行適當?shù)闹笇?,精講精讀,直到熟讀成誦。對于課外閱讀,教師可以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進行讀法指導。拿到一本新書,可以讓學生通過文章的標題和封面預測故事的主要內容,讓學生處于認知的主動狀態(tài),從而產生閱讀的愿望和心理準備。在閱讀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了解故事的敘述視角、線索和順序,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和人物,情節(jié)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局,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命運,找尋文章的主旨,了解作者的意圖。閱讀后,教師還應帶領學生對故事中未提及的內容進行推測,將文本內容與自身或與周圍的世界建立聯(lián)系,將讀到的內容和讀后的感想進行整合,進而形成自己的觀點和結論。
二、利用閱讀圈進行分享閱讀
1.科學選材。
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材料都適合用閱讀圈的方式進行教學。因此,在選擇閱讀材料時,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閱讀興趣、語言水平和認知水平。初始階段,教師可以為學生挑選閱讀材料,之后應慢慢過渡到讓學生自己挑選閱讀材料。閱讀材料確定后,要讓學生先自己讀、反復讀,再談一談自己對材料的理解和讀后感。
2.靈活分工。
開展閱讀圈活動時,教師要將學生分成6人小組,在閱讀同一篇文章時組內學生各自擔任不同的角色?!伴喿x組長”負責針對閱讀材料進行提問,組織小組成員進行討論;“總結概括者”負責對閱讀材料進行總結;“文化連接者”負責對比閱讀材料中的中外文化的異同之處;“實際生活聯(lián)結者”負責從閱讀材料中探尋與實際生活或自身生活相關的現(xiàn)象;“閱讀大師”負責解決閱讀材料中的重難點或具有重要和特殊意義的單詞和短語,并闡述原因;“篇章解讀者”負責探尋并闡釋閱讀材料中具有重要或特殊意義的或寫得好的段落。閱讀時,學生根據自己的角色,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全班匯報,在此過程中,學生各司其職,完成自己的角色任務,從而完成小組閱讀任務。
3.規(guī)范流程。
要想讓閱讀圈真正發(fā)揮作用,我們必須熟練掌握閱讀圈的操作流程。上課前,教師給學生分發(fā)閱讀材料。小組成員按意愿進行分工,確定每位成員的角色,然后自主閱讀,完成各自的角色任務。教師在教室里巡視,或參與學生討論,或給予學生必要的幫助。最后,教師隨機抽取一組或一個角色,讓其向全班匯報閱讀情況,并引導其他學生對其完成情況進行評判和討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課后閱讀資料,課堂上只進行展示、分享和討論。
農村小學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采用這些閱讀策略,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既可以幫助學生習得一定的語言知識,又可以培養(yǎng)他們閱讀的能力,從而整體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參考文獻:
[1]王春慶.運用課外閱讀提高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質量[J].課程教育研究,2018(35):40-41.
[2]秦梅珍.優(yōu)化農村小學課外閱讀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J].華夏教師,2018(21):13.
[3]李義梅.探究農村小學高年級課外閱讀有效性的對策[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4):137.
[4]尹少婷.農村小學如何有效開展課外閱讀活動[J].甘肅教育,2017(0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