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劍波
摘 ?要:在小學教育中,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是保證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前提,也是學生培養(yǎng)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的重要途徑。學校的領導和教師,應把安全教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教給學生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的技能,如何做人的道理。本文將分析農村小學安全教育管理面臨的難點及突破策略。
關鍵詞:農村小學;安全教育;安全管理
安全教育是小學教育的重要教學內容,它不僅關系到學校的穩(wěn)定發(fā)展,也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健康成長,是小學教育中不可疏忽的重要部分。因此,在農村小學教育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安全教育的重視,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實施有效的安全教育策略,傳授學生各種安全防范的知識,提高學生的緊急避險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安全意識。
1 小學生安全教育管理的難點
1.1 學校對安全教育的重視不夠
所謂安全教育,是對學生進行實用法律知識、安全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以及學生關心的安全問題進行教育。目前法律知識已經納入學校的教學日程,但如何預防和應對社會安全類事故、公共衛(wèi)生事故及自然災害等事件的安全教育,絕大多數小學沒有課程的安排,所以學生對于一些突發(fā)的事件,不知如何處置。比如,學生在運動時損傷、出血,尤其是動脈出血,竟然不知如何指壓止血,任鮮血流淌。
1.2 安全教育的方式簡單,效果不佳
目前,安全教育還只是停留在膚淺的表層,多數小學安全教育僅僅停留在開開會,掛掛橫幅,說說標語,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及措施。有少數學校在新生入學時聘請了地方的公安、交警、消防等專業(yè)人員做安全教育講座,但平時的安全教育,也只是由學校的安全員兼職完成。大多數的保衛(wèi)人員只能就事論事,不能結合本校情況,進行講解。所以對于一些未預料的情況只能采取亡羊補牢,而不能未雨綢繆。安全教育內容涉及的科目很廣,如消防、交通、醫(yī)學、法律等常識及不同行業(yè)的安全要求。沒有系統的理論,非專業(yè)人員因水平參差不齊,就達不到效果。而且,安全教育有很強的實踐性,學生只有身臨其境,親自動手操作,才能學會必要的技巧和能力。比如,運動性損傷發(fā)生后,如何對傷員進行處理,有出血怎么樣止血?有骨折如何固定?應使學生掌握了最基本的傷口包扎及傷員的搬運知識。
1.3 學生對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農村小學生,從來沒有系統的接受安全教育,對安全防范意識淡薄,學校開展的安全教育講座有很多同學不當一回事,覺得無論是交通事故,還是樓房的倒塌、火災等侵害都離自己很遠。存在麻痹、僥幸心理,意識不到侵害及事故隨時有可能發(fā)生在自己身上。
2 農村小學安全教育管理難點的突破策略
2.1 結合安全教育需要,豐富學校教育內容
在小學安全教育中要實現對學生的有效教學,教師就需要不斷地豐富安全教育的內容,時刻保持與時俱進、因地制宜,不斷充實安全教育的內容,適應農村地區(qū)的實際情況,實現對安全教育的有效規(guī)劃,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首先,教師需要不斷地拓展教育范圍。在教育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加強對學生在火災、交通、飲食、用電等方面的教育,還需要加強對社會治安、自然災害、網絡危害等方面的重視。安全教育要適應時代發(fā)展,尤其是如今社會中關于網絡犯罪、校園暴力和心理健康等問題不斷出現,影響了小學生的安全成長,因而需要教師拓展安全教育的范圍。其次,在安全教育中,教師要加強學生防范和處理各種事故能力的培養(yǎng),尤其是要讓小學生了解如何規(guī)避各種事故風險,避免不必要的傷害,在出現事故后如何進行及時地應對,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及能力。
2.2 開展安全教育培訓,提高教師專業(yè)能力
教師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需要自身具備足夠的安全知識,能夠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開展各種形式的教育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安全意識。學校需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督促教師提高自身的安全教育能力。如學校可以請專家為教師授課,教師可以自己在網站上搜集各種安全教育的書籍或者視頻,進行系統的學習,或者組織各種交流會議,實現教師安全教育能力的提高。
2.3 學校加強安全管理的措施:健全制度、規(guī)范管理
1)小學安全管理不單是提高管理工作者的能力,搞好學校安全管理工作,還要有良好的社會風氣來形成學生間相互尊重、相互禮讓的好習慣。2)學校明確各級安全工作人員的崗位職責,實行層層到位,安全信息有效傳達到人,安全隱患要及時整改,確保學校工作如期開展。3)學校一定要注重整改,排除安全隱患。工作人員平時要仔細觀察,發(fā)現安全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時整改,確保師生、學校財產的安全。4)學校完善安全教育與安全管理的相關規(guī)章制度,使師生的自救能力有所提高。學校管理者應當對師生進行安全知識的經常性教育和安全防衛(wèi)技能的長期訓練,使學生能夠識別危險,知道面對危險應如何自救。
2.4 通過安全教育,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小學生由于年齡小,社會閱歷不豐富,辨別是非的能力還需鍛煉,因此要對學生進行自我保護能力的培養(yǎng),學校和家長經常溝通,將安全行為納入學生操行評定的內容。學校每學期都舉辦安全知識專題講座,開展知識競賽,組織觀看安全教育宣傳片,推出認識安全標識櫥窗、進行安全教育黑板報評比等。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使學生接受比較系統的安全知識和技能教育。同時,利用主題班會、少先隊各種活動、實踐課、學科教學滲透等途徑,對學生開展安全預防教育,收效很大。家校結合,是提高學生自我保護能力的必要途徑。
3 結論
安全管理工作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學校要根據實際需要,對校園安全進行合理安排和教育。學校應當有安全的教育教學環(huán)境氛圍,有效地開展安全教育教學活動,動態(tài)抓好安全常規(guī)教育和安全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 ?王玲.農村小學安全教育的冷思考[J].學周刊,2019(05):141-142.
[2] ?田艷麗.淺談農村小學教育的發(fā)展現狀及對策分析[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8,21(01):96-97.
[3] ?吳晨峰.關于農村學校有效管理的策略探討[J].科教導刊(下旬),2017(07):134-135.
[4] ?陳忠富.淺析當前農村小學安全教育問題[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7(0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