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慶東
摘要:?以核心素養(yǎng)為核心的新課程改革,就歷史學科而言,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遇到了學生思想不重視教學資源匱乏等諸多因素的制約,極大地影響了核心素養(yǎng)的落地,而這就要求我們教師積極研究新情況,探索新對策,解決新問題。筆者認為,高中歷史課堂采用辯論賽教學,是適應歷史新課程標準要求對歷史課堂教學的改革,提高學生辯證的、歷史的認識問題能力的有效手段。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 課堂辯論 實踐探索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版)》將“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定義為:“學生在學習歷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歷史學科特征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庇纱烁咧袣v史課堂模式將進一步轉變,以更有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探究性、開放性、實踐性等。在實踐中,我們結合新課標及高一年級學生特點,組織了豐富多彩的歷史辯論活動,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總體設計
新教材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新增加了活動課內容。結合對新教材精神的研究和研究性學習的特點,著眼于改變傳統(tǒng)的單純傳授歷史知識的作法,我們組織的歷史辯論活動的總體設計是:(1)推出系列辯題;(2)撰寫辯文,開展課堂討論;(3)組織歷史辯論賽;(4)評選優(yōu)秀辯詞、頒獎并結集成冊。
二、辯題的選定
歷史辯題不僅要有一般辯題的可爭辯性,還必須符合歷史的原理規(guī)律。同樣,論證辯題的材料也應是符合歷史邏輯的分析和確鑿的史實。歷史新教材采用了許多最新史學觀點,還介紹了若干史學界存有爭論的問題,這就給歷史辨論提供了可能性。經過認真研究,我們確定了辯題,如洋務運動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在選定辯題后,我們向學生推出了有關這些題目的書籍和史學論文,作為參考。在指導學生撰寫辯詞的過程中,通過多種形式,幫助、指導學生去搜集、整理、運用、歸納史料,要求學生必須用詳實的歷史事實去論證歷史的觀點。
三、辯論比賽
辯論比賽,我們主要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課堂討論。主要做法是,結合學生所寫辯詞,分組討論。在討論中,同學們圍繞自己的觀點,暢所欲言,或隨聲相和,互為補充;或針鋒相對,據(jù)理力爭,各不相讓。學生的學習激情,仿佛在這一刻爆發(fā)出來。第二階段,辯論比賽。每班組成代表隊,進行辯論。唇槍舌戰(zhàn)的辯論場,實在是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創(chuàng)新與實踐的園地。在賽程中我們注意隨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一是堅持公平競爭的原則,實行評委打分制,及時公開比賽結果,通過初賽、復賽、半決賽、決賽等強化學生的競爭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和創(chuàng)新思維;二是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活動舞臺。除辯手外,辯論賽的主席、計時員,甚至評委都由學生擔任。在評判中堅持以表揚為主的原則,對學生在比賽中出現(xiàn)的失誤和不足不過分夸大;注意了集體表彰與個人表揚相結合的原則,如分設團隊獎和最佳辯手獎等。
四、評選優(yōu)秀辯詞
辯詞是學生在辯論賽中獨立思考,搜集整理史料并按一定邏輯順序說明論證史學觀點等的重要成果,但是辯論中的固定陳辭是限時發(fā)言的,自由辯論則大部分是臨場發(fā)揮的口語形式。我們要求學生在辯論賽的基礎上吸收正反雙方觀點,重新整理辯詞,形成一篇較有深度的史學論文。辯詞的撰寫不局限于參賽選手范圍,面向全體學生,撰寫辯詞的過程又鍛煉了學生的論述成文能力。我們?yōu)楂@獎學生頒發(fā)了獎品,并將優(yōu)秀辯詞結集成冊,使學生獲得了普遍的成功體驗。
五、實施效果
歷史辯論賽雖然耗時較長,工作頗多,但是學生的參與熱情之高漲,準備材料之豐富全面,辯論場面之熱烈,都大大出乎我們的意料,可謂事半功倍,收獲頗豐。
第一,它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辯論賽中,學生為論證觀點,撰寫辯詞,以極高的熱情或到圖書館或借用互聯(lián)網(wǎng),搜集、查閱資料,不僅鍛煉了學生搜集整理史料的能力,而且,學生仿佛一下子接觸了歷史博大豐富、魅力無窮的一面,無不為之吸引,絕非課上單純的知識傳授可比。學生的興趣還來自于動手實踐成功的體驗,學生通過搜集資料,加深了對課本的理解,學習興趣更加濃厚;辯論賽場新奇激動的經歷、辯手之間的相互配合又給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相互學習的機會,拓寬了其知識面。
第二,極大鍛煉了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史論結合能力。在撰寫辯詞、歷史辯論中,證明自己觀點的最好辦法,就是恰當、準確的運用史實,而史論結合正是歷史學科能力中最高的一層。史論的結合絕不是簡單堆積,須按一定的邏輯順序。
第三,鍛煉了學生思維敏捷性和語言表達能力。在歷史辯論中,固定陳辭和自由辯論都有時間限制,取勝的關鍵就在于反應敏捷,用準確的語言,抓住對方的要害進行攻擊和反駁。而要做到準備充分,就必須在立足自己觀點的基礎上,進行逆向思維,預測對方會怎樣論證,并運用發(fā)散思維,充分考慮論據(jù)去嚴密邏輯,論證自己觀點。這就極大地拓寬了學生思維的空間,鍛煉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發(fā)散思維。
第四,有利于對學生合作意識、個性的培養(yǎng)。其一,辯論賽培養(yǎng)了隊員間的集體主義精神和團隊協(xié)作意識。隊員之間有分有合,各展所長,互相合作,交流碰撞。如一辯擺出論點,二辯進一步闡述,三辯總結陳述,若只重個人表現(xiàn),不顧集體配合是無法取勝的。其二,培養(yǎng)了學生的良好道德風尚。辯論雙方既要有較強的競爭意識,還要相互尊重,不得有人身攻擊性語言,即論辯要有風度。其三,培養(yǎng)了學生的優(yōu)秀心理品質。辯論中學生臨場不驚,勝不驕、敗不餒,經受了考驗,心理素質得到了極好鍛煉。
總之,歷史辨論賽注重通過轉換傳統(tǒng)教學方法,改變了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使他們從中真正找到了學習的樂趣,創(chuàng)造了學習的樂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是核心素養(yǎng)落地的一種有益嘗試。
[參考資料]
[1]張華中.讓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落地生根”的教學嘗試[J].中學教學參考,2017(12).
[2]徐藍、朱漢國.《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解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