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婷婷
【關鍵詞】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寫作滲透 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23.2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22-122-01
素質(zhì)教育的深入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新課標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及口語交際能力。閱讀與寫作是語文的兩大版塊,相互聯(lián)系,相互促進。需要利用閱讀時機滲透寫作訓練,讓學生在研讀文本寫作技巧的基礎上掌握寫作表達的技巧,通過閱讀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訓練的意義
1.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新課標明確規(guī)定,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分析學生的特點,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做學生學習的同伴,多為學生創(chuàng)造探討平臺,使學生在討論中提升語文能力。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訓練,可以使學生快速融入到課堂學習過程中,在深化學生對文本理解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掌握寫作技巧。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素材的積累是寫作的基礎,在閱讀中進行寫作訓練,可以使學生以閱讀文本為依托,仿照文本進行語言組織,在提高寫作能力的基礎上促進閱讀水平的提升。
2.提升寫作能力
寫作是學生情感的表達,是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表現(xiàn)。小學生在學習語文時,只有通過積累提升寫作能力,才能為未來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在閱讀中融入寫作訓練,可以為學生的寫作拓展思路,可以加強學生對寫作架構的把握,加深學生在閱讀中對素材的搜集,在感悟作者情感的基礎上學習寫作技巧。
3.促進書面表達
縱觀小學語文教學,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一個大問題就是不敢寫,他們頭腦中有文章的架構,但是不知道如何轉化成作文。在這種背景下,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口頭表達的機會,增強學生表達的信心,以將這種信心轉化為書面表達能力。
4.課堂閱讀延伸
傳統(tǒng)閱讀教學是教師為學生介紹文本的創(chuàng)作背景,文本的內(nèi)涵,為學生分析文本主題等,閱讀多局限于課堂。然而,語文學習不僅是課堂,更在課外,生活中的語文知識無處不在,學生可以通過閱讀中滲透寫作訓練加強對語文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如可以在閱讀后,根據(jù)閱讀文本開展寫作體驗,以幫助閱讀拓展,強化學生對文本的掌握。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訓練的對策
1.閱讀仿寫
仿寫是低年級小學生進行寫作訓練時的基本環(huán)節(jié),主要根據(jù)閱讀文本的結構進行仿寫。小學語文教材重新改編成統(tǒng)編教材后,教材中的閱讀文本都是經(jīng)典佳作,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在學生閱讀后,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對某一段內(nèi)容進行分析,并進行模仿寫作。
如在學習《桂林山水》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依照文章中的第二段進行仿寫。第二段中的“漓江的水真靜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綠啊”就是利用排比表達了作者對漓江的熱愛。在學生閱讀后,教師可以為學生進行細致講解,并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喜愛的自然景物,依照此段進行寫作,使學生在明確寫作方向的基礎上提升寫作能力。
2.閱讀續(xù)寫
續(xù)寫是在閱讀后,根據(jù)自己對文本的理解,進行結局的想象,或為文本安排一個新的結局。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多數(shù)文本都具備豐富的想象力,教師可以在學生閱讀后引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根據(jù)自己的想象進行續(xù)寫訓練,以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能力,發(fā)揮閱讀中融入寫作訓練的價值。
如《媽媽睡了》講述是的媽媽為了哄我午睡,結果她自己太累了,先睡著了,是對媽媽睡相的描述。那么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進行閱讀,在理解文本中媽媽真美麗、媽媽好慈祥、媽媽好累之后,聯(lián)想自己的媽媽,續(xù)寫一下自己的媽媽的辛勞。在續(xù)寫過程中,學生都對自己的媽媽有獨特的感受,學生的關注點不同,寫出的文章各有特色,學生的自主寫作意識被調(diào)動,寫作水平也能得到提升。
3.閱讀改寫
改寫是對閱讀文本材料在理解的基礎上重新組合,使寫作文章與閱讀文本呈現(xiàn)不同的特征。改寫是在教材文本閱讀基礎上,在掌握文本內(nèi)涵的前提下進行的。改寫可以促進學生將閱讀與寫作進行結合,如將古文寫成記敘文或議論文等。
如在講授《觀滄?!窌r,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相關視頻,引導學生想象自己在現(xiàn)場的情境。之后教師要求學生要觀看視頻和閱讀文本的基礎上對文本進行改寫,寫成記敘文,主要表達看大海和大海的壯麗景觀。在學生改寫后,教師要對學生的改寫進行評價,并對優(yōu)秀的改寫作文進行課堂展示,以調(diào)動學生興趣,提升學生寫作水平。
4.閱讀讀后感
不僅是小學語文教材,課外優(yōu)秀讀物的文章都很有啟發(fā)性。學生在閱讀時可以產(chǎn)生實踐體驗,通過寫閱讀后感受,可以強化學生的體驗。
如在課后閱讀《會做生意的狐貍》后,教師讓學生文本的主旨進行掌握,之后寫讀后感。作者沈石溪是想通過故事告訴人們做事情要守承諾和信用。文本中“第六天,我養(yǎng)的四只老母雞像被理了發(fā)似的,脖子上的雞毛被拔了個干凈,火雞似的裸露著脖子”表達了作者沒守信用的結果。通過對這一句話的理解,學生可以了解做人和做事的宗旨,學生的情感也將被激發(fā),寫作能力也會有效提升。
總之,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重要組成部分,在閱讀中融入寫作訓練是教學的重要模式,可以使讀寫有效結合,可以提升閱讀的吸收率,可以提高學生對素材的積累率,可以提升學生素材的利用率,最終提升閱讀的實效性和寫作水平。
[ 參 ?考 ?文 ?獻 ]
[1]呂佳輝.以寫啟思,以讀代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創(chuàng)新思路[J].中國校外教育,2016(S1):294.
[2]陳壽宗.讀中學寫以寫促讀——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指導策略[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5,16(12):23-25.
[3]焦芳紅.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訓練的實效性研究[J].亞太教育,2015(29):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