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婷
摘 要: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明確指出:“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確實,真正的教育是為了學生全面且長遠的發(fā)展,而不是為了做題和考試,所以在新課改這一背景下,如何對當前的教學進行創(chuàng)新和改革,以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是擺在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而本文便是從課前預習、課堂教學、教學評價三個層面出發(fā),對高中化學教學的改革創(chuàng)新展開的初步探究。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化學;教學改革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對高中化學教學進行改革已是一個必然的趨勢。的確,在傳統(tǒng)的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總是將其自己看做是教學的主體,教學模式也是以灌輸為主,學生沒有獨立思考的空間,更像是一臺學習的機器,顯然從方方面面來說這都與新課改的理念相違背。因此,結合新課改理念,對教學進行改革與創(chuàng)新,是每一個高中化學教師必然要面對的一個問題。下面,便是針對這一問題提出的幾點淺見。
一、注重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雖說是學生的一項任務,但從教學的整個體系來看,課前預習也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畢竟預習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在課堂學習時更有針對性,所以這是一切教學活動的根本前提。而且,課前預習多是學生的自主性學習,這是實現(xiàn)學生獨立性發(fā)展的一個有效途徑,從這個層面上來講,課前預習這一學習形式是和新課改理念相契合的。但是,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往往都不狗重視課前預習,導致這一環(huán)節(jié)逐漸的流于形式,所以加強對課前預習的重視,是高中化學教學改革的第一步。當然,課前預習并不是單純的布置任務,畢竟當前很多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都比較低下,而且也缺乏預習的方法,所以如果不授之于漁,恐怕學生預習的效果也不會太過理想。因此,在為學生布置預習任務的同時,教師也要傳授學生一些預習的方法,比如怎樣發(fā)現(xiàn)問題,怎樣分析問題,怎樣安排學習過程,怎樣確定學習的目標和重點等。久而久之,當學生逐漸掌握預習的方法,不僅會提高學生的預習效率,更會促使學生在自主預習中提升其自主學習能力,而這些對于學生課堂學習效率以及教師教學質量的提升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
二、改變教學模式
課堂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陣地,而教學模式是教師推動教學活動的主要手段,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末。但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模式多是以灌輸為主,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單調和乏味,更無視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因此改變教學模式也是高中化學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的一個必然方向。至于如何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大致可以從教學的實驗性、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以及教學的多樣性幾個方向考慮。
1、注重化學教學的實驗性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如果一味的重理論,輕實驗,將會使化學學習的意義大打折扣。而且,有些化學知識本身就比較抽象,實驗是幫助學生理解的一個重要途徑,所以增加高中化學教學的實驗性是教學模式改革的一個必然選擇。首先,是演示實驗,它具有生動直觀的特點,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更可以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而且通過一些奇妙現(xiàn)象的展示,也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當然,在進行演示實驗的時候,一定要避免學生看熱鬧卻不思考的現(xiàn)象,所以教師在進行演示實驗的時候一定要結合一些問題,讓學生在觀察現(xiàn)象之后積極動腦思考。其次,是學生實驗,相比較演示實驗而言,學生實驗便是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動手的舞臺,這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認識,更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更加全面的發(fā)展。
2、注重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在文章中我們多次提到學生的自主學習,這是新課改的一個核心理念,所以注重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無疑也是教學模式改革的一個方向。其實,從化學的本質來看,這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而實驗本身具有很強的探究性,所以在化學教學中開展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例如,在學習“鹽類水解”相關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展示一個簡單的實驗:分別取氯化銨、碳酸鈉和氯化鈉三種鹽類溶液,然后檢測其PH值,通過結果可以發(fā)現(xiàn)氯化銨呈現(xiàn)酸性,氯化鈉呈現(xiàn)中性,碳酸鈉呈現(xiàn)堿性,這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圍繞“為什么同為鹽類溶液,卻呈現(xiàn)出不同的酸堿性”這一問題來思考和討論。這樣,隨著課堂由“講堂”到“學堂”的轉變,學生的自主性得以凸顯,其自主學習能力也一定能夠得到提升。
3、注重課堂教學的多樣性
課堂不止是教師教學的主陣地,更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而當教學模式愈漸單一化,無疑會使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所以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以使教學模式更加的多元化,也是教學模式改革的一個必經(jīng)之路。比如情境教學、生活化教學、多媒體教學、微課教學等,都經(jīng)過了眾多學者的研究和實踐,對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師可以結合其自身的教學實際,進行借鑒和嘗試,從而以此來豐富其課堂教學形式。例如,金屬及其化合物、非金屬及其化合物、有機化合物等都和我們的生活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教師在講解這些知識的時候就可以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從而使教學更加的生活化。
三、完善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與一個完整的教學體系密不可分,教學評價的科學和有效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學的質量。但在以往的教學評價中,教師的教學評價多是結果性評價,即過于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對于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與情感關注甚少,這顯然是不科學的,所以對教學評價進行改革和完善也同樣不可或缺。至于如何完善教學評價,一個考慮的方向就是從一元到多元。首先,在評價的內容上要多元,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要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關注他們在教學活動中表現(xiàn)的情感和態(tài)度。其次,在評價的方式上也要多元,除了教師自己對學生進行評價,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互評,從而使教學評價在更加科學的同時,也更加的民主。
總之,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要積極尋求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不斷貫徹新課改的理念,從而推動高中化學教學質量的提升,促進學生更加全面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策略探究[J].張亞林.中國校外教育.2017(13)
[2]新課改下高中化學教學策略探究[J].王靜.中華少年.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