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思陽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人們對新時期的教育方針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是以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為重點,從“德、智、體、美、勞”進行著手,在保證教學任務有效完成的基礎上,教師將思想品德教育滲透進學生的學科教育上,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良好的素質教育,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從而使得校園朝著更加正能量的方向發(fā)展。在社會發(fā)展如此迅速地現如今,學生的思想教育單單只依靠思想品德課已經無法完成對學生的教育和培養(yǎng)了,因此,教育工作者對此提出了新的教學策略,在各學科中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之間得到熏陶,不論何時何地都能夠進行高尚品德的培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滲透;德育教學;思考
從古至今,我們都知道孩子的教育是從小抓起的,不論是生活常識、專業(yè)知識還是良好的學習習慣等,德育教育也是如此,從小加強對孩子進行德育教育有助于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而語文學科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其中包括許多的愛國主義思想和道德文化素養(yǎng)等方面的知識,所以該學科是進行德育教育的載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思想,可以在豐富德育教育的內容的同時鍛煉學生分析、思考問題的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能夠讓學生在不斷學習之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態(tài)度和學習態(tài)度。俗話說:“教書育人”,就是在教育的同時教會學生為人處世的道理,這也是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而將德育教育融入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也是一種符合時代發(fā)展潮流的一種教學模式,迎合了目前新課標的教學目標,對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與文學素養(yǎng)的提高具有巨大的影響。
一、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滲透的現狀
(一)教師沒有德育教育滲透的意識
目前,大多數的現象表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分重視學生的成績提高、教學質量的提高,進而忽略對于本學科中的德育教育點的滲透,他們認為學生的德育教育之歸屬于思想品德課程的內容,與他們無關,他們也不想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進行學科知識與德育教育的結合,這樣“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教學態(tài)度,使得德育教育與學科知識教育相分離,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消極的影響。教師長期用這樣的態(tài)度教育學生不但會達不到較高的效果,還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學生與教師之間沒有親切感,只是單純的師生關系,不會給教學質量帶來顯著的效果。用這樣的教學方式進行教育,教出的學生只會學會,為人處世方面大打折扣,缺乏交流溝通、團結合作的學習方法。
(二)教師沒有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教育滲透知識
在蘇教版的小學語文中存在著許多的德育教育知識點,對于小學語文課堂德育滲透具有巨大的意義,但是很多腳是智慧專注于自己的學科知識教育,抓緊一切時間來進行專項知識的講解與訓練,沒有較強的德育意識,也不會主動去學會發(fā)現教材中的德育教育知識點,照本宣科的按照教學大綱進行教學,沒有深入探索教材中的內容與內涵,表現的索取語文知識教給學生,浪費了語文教材中的德育資源,也在課堂上限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創(chuàng)新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等,對學生今后的思想發(fā)展、道德進步沒有意義。
(三)教師沒有有效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現代化的科技發(fā)展如此迅速,互聯網、多媒體等新科技逐漸進入教育領域,同時也給教學領域帶來了一番革新。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都比較小,他們自身存在一些同性質行為,想象力很弱,教師如果只是以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進行知識的講解,那么學生不能進行一個思維的擴散訓練,想象能力也就不能得到培養(yǎng),這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進一步實施也是很不利的,所以,學校加快引進多媒體設備、互聯網等進入校園,教師卻沒有對這一措施進行重視,沒有認識到這一教學設備所帶來的重要意義,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只是利用這一便利減輕自己的工作量,將教材內容搬到課件、PPT上面,學生看到課件與PPT之后,會感到很新奇,時間一長就會對這一事物失去興趣,導致對教材內容產生厭倦,不但沒有加深對課本內容的印象,還會導致學生活躍性降低,更會使得德育教育內容不能及時滲透進課堂。
(四)德育教育忽視了家長的影響作用
父母是學生的啟蒙教師,父母的行為在時時刻刻影響著學生的行為,對學生的德育教育父母起到主導作用,而學生在進入學校的那一刻起,學生的德育教育就成為學校教師的責任,但是我們必須明白學生的德育教育不僅僅是依靠教師的課堂教育,也要依靠學生家長進行輔佐。受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影響,學校只是注重對學生的在校教育,忽略了對學生進行家庭教育,導致學生將課堂教育當成是一種任務,敷衍了事,出了校園還是一派無教養(yǎng)的作風。并且,目前很多小學生在家里面都是獨生子女,家長過度的寵愛是的學生自私、蠻橫、跋扈、為非作歹、以自我為中心,不會與他人進行分享,不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這一系列的問題,都是因為家庭教育不到位,教師忽視對學生家庭教育的糾正,對學生的影響會更大,更惡劣。
二、德育教育滲透進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策略研究
(一)加強個學科教師的德育滲透意識培養(yǎng)
德育教育滲透的教學工作能否進行的順暢且有效率,關鍵在于教師是否具備足夠強的德育教育滲透意識,教師作為學生知識的獲取主要來源,其中教師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學方法都對學生的學習效率、道德品質等帶來重要的影響,所以學校應當加強對教師進行德育教育進行教學培養(yǎng),從而提高教師對德育教育的重視,從而促進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教育。比如:學??梢砸蠼處熢谧约旱慕虒W計劃中進行德育教育滲透的步驟和實施方式的設計,寫出相應的滲透的主要內容,教學的過程和教學的目標,教師按照教學大綱在課堂上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之后將自己的課堂效果進行歸納總結,每次課堂都對自己的總結進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問題和不足進行改善。而學校也會對教師每次的滲透教學進行抽查,不僅是課堂上的實施情況還是課后的一些總結改善計劃等,必須督促教師認真完成德育教育滲透,不斷加強教師的德育滲透思想,通過這樣的方式幫助學生提高科學文化素養(yǎng)和道德文化文素養(yǎng)。
(二)教師有效結合語文教材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
小學語文教材是通過專家的層層篩選和研究而產生的成果;,其中安排的一些課程是針對學生的發(fā)展情況、性格特點進行設計的,體現的是德育教育的相關理念,所以教師應當充分利用語文教材適當的滲透德育教育的知識。比如:教師在講解《美麗的南沙群島》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關于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爭的視頻以及圖片,另外,還可以給他們講一些關于毛主席、劉胡蘭、更貼近生活的就是電視劇《小兵張嘎》等內容,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讓他們學會知道我們的國旗時用烈士的鮮血染成的,然后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讓小學生全部帶上自己的紅領巾,讓他們看著自己的紅領巾,教育他們這紅色代表著眾多英雄的鮮血,同時也是我國革命的勝利象征,紅領巾時國旗的一個部分,教會學生愛護它,同時,更要愛祖國、愛人民,做一個國家需要的人。
(三)教師巧妙借助多媒體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滲透
在信息化如此發(fā)達的時代,課堂教學中進行多媒體的運用越來越普遍,教師運用多媒體進行動態(tài)式的教育,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得到激發(fā),能夠在整個上課時間都聚精會神的關注課件,從而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幫助學生形成強大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比如:教師在講解《海底五月》這部分內容時,借助多媒體進行播放一些生動形象的畫面,給學生一個直觀的感受,有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去觀看五月的海底世界是一個怎樣的景象,然后提問學生文中所講述的一些海底世界主要有些什么動物,分別是怎樣描述的,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進行學習,學習效率高,還能明白一些種族相處的規(guī)律。
(四)將家庭德育教育列入課外德育教育的一部分
時代在變化,社會在發(fā)展,不論是科技還是人才都在隨著時間的遷移產生相應的變化,傳統(tǒng)的校園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變化,新興的教學模式是從學校內部教學模式和家庭內部教育模式兩方面出發(fā)的,只有家校合作,才能幫助學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培養(yǎng)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家長是學生除去教師以外的給他們影響最深的人,也是學生最好的教師,在新的社會發(fā)展態(tài)勢下,學校教育要求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共同合作,家長有效輔佐教師進行德育教育,在校內各學科的教師結合學科知識進行德育教育,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德育思想,教師在校內的德育教育可以請家長進行檢驗,家長在家里進行的德育教育,也可以請教師進行檢驗,兩方面的促進作用,帶給學生不一樣的發(fā)展環(huán)境。比如:教師在講解《孟母教子》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借助微信、短信、電話等和家長進行溝通,讓家長根據本課內容,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教育,教育學生尊敬師長、尊老愛幼、孝敬長輩等德育知識,家長利用一些寓言故事、童話故事給學生講一些人生道理,比如《沉香救母》、《臥冰求鯉》、《孔融讓梨》等,第二天上課,教師在對這部分內容進行提問,讓學生進行回答。
三、結語
目前,國家教育部對小學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實現教學質量達標的同時,還要促進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教學過程中千萬不能忽視對學生進行的德育教育,否則,他們是會成為一些具備高學歷的機器。因此,小學教師應當將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作為新時代教學的一個目標,幫助提高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在進行思想道德品質培養(yǎng)的同時在其他學科之中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結合各學科知識進行運用聯系等,另外,還可以連和家長進行課外的德育教育滲透,實現“潤物細無聲”的德育教育的效果,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和愛國情懷。
參考文獻:
[1]宋國琴:《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現狀及方法》[J].名師在線 2019-4-5
[2]段曉春:《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J].西部素質教育 2019-3-25
[3]趙俊營:《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J].中國校外教育 2019-3-20
[4]何秀鳳:《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國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學會論文集卷三——教學探討 ?2018-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