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試卷講評課是高中數(shù)學教學的重中之重。教師可以從試卷講評中發(fā)現(xiàn)問題,精準定位、明確重難點。積極有效的講評有利于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鞏固、加深、優(yōu)化已學的知識。但實際操作中,試卷講評課中依然存在很大的問題,很多教師在閱卷結束后,沒有對試卷進行分析、匯總,沒有對學生的答題情況進行剖析,都是逐題講評、面面俱到,唯恐知識不全,而沒有突出學生出錯的重點題型和難點。這樣講評試卷,效率低不說,也容易導致學生理不清自己的錯誤狀況,完全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教師要對試卷中出現(xiàn)的問題,有針對性、有側重地進行選講。下面就本人在課堂教學中所做所思,談談如何提高數(shù)學試卷講評課的有效性。
關鍵詞:試卷講評課;針對性;實效性
一、 及時講評,使講評課富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 注意講評的時效性
每次測試后,教師都應及時批閱、及時講評,間隔最好不要超過兩天。因為對學生來說,考試時思想高度集中、高度緊張、做題最嚴謹,對于試卷所考查的知識點、定理等是非常熟悉的。測試后他們迫切想知道分數(shù),急于知道答案,具有極強求知欲。對教師來說,剛閱完卷,對學生試卷中暴露的問題了如指掌,此時講評必定事半功倍。但若間隔過長,學生不僅會遺忘試卷內(nèi)容,甚至會想不起當時的解題思路。這樣就會影響學生的積極性,也不利于學生對查漏和補缺。只有讓學生在第一時間了解自己的測試成績,積極地聽老師講評,才能提高講評課的效率,同時也有利于師生和諧關系的培養(yǎng)。
(二) 講評前要做好仔細分析,認真?zhèn)湔n
試卷講評課之所以會讓老師覺得頭疼,學生覺得無趣,究其原因在于我們打了一場無準備之仗。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zhàn)百勝”。教師首先要全面的剖析試卷本身是否符合適合本班學情,是否符合高考考綱,涵蓋了哪些知識點,考查了哪些數(shù)學基本能力,做足課前的準備工作,了解學生錯誤原因,做好統(tǒng)計匯總。統(tǒng)計各層次題目錯誤率,分析試題所包含的知識點;統(tǒng)計優(yōu)良分數(shù)的人數(shù);統(tǒng)計每題的失分人數(shù),統(tǒng)計做錯的具體到是誰等情況。通過統(tǒng)計,了解學生知識和能力的欠缺,及時調(diào)整教學中的重點。只有如此精心準備,才能上出一堂精彩而有效的講評課。
二、 剖析典型錯例,洞察錯誤根源
每次檢測都會發(fā)現(xiàn)學生的錯誤是五花八門的,我做過一些統(tǒng)計和調(diào)查,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①計算錯誤:計算的速度與正確率。
②規(guī)范性錯誤,審題時馬虎行為,如:未對一些關鍵性的條件或數(shù)據(jù)漏看等行為導致的扣分錯誤。解題時書寫的跳步等不規(guī)范、不嚴謹行為帶來的錯誤。
③審題理解錯誤等。
調(diào)查情況表明:學優(yōu)生在作業(yè)錯因的種類上明顯要少于學困生,學困生的作業(yè)錯因復雜而多樣。由此看來,如何科學、合理、高效的上好講評課對數(shù)學成績的提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教師應綜合歸納出共性,定下幾道較為典型的錯例做專題分析,多問一下“為什么學生會在這道題上犯錯,他是怎樣做錯的?”,進而找出學生在能力的缺陷和思維上的偏頗。
如:等差數(shù)列{an},{bn}中,Sn,Tn分別是它們的前n項和,若SnTn=4n+32n+5求a8b8=很多學生都填2,理由:
SnTn=4n+32n+5,所以Sn=4n+3,Tn=2n+5,所以a8=S8-S7=4,b8=T8-T7=2,
所以a8b8=2。
把這個典型錯例公布出來后,引導大家共同反思,馬上有學生作答方法不對,但答案對的。因為SnTn=4n+32n+5不能得到Sn=4n+3,Tn=2n+5,而應該設Sn=k(4n+3),Tn=k(2n+5),
a8=S8-S7=4k,b8=T8-T7=2k,所以a8b8=2。
這就是典型的概念性錯誤,等差數(shù)列的前n項和是不含常數(shù)項的關于n的二次函數(shù)。
Sn=kn(4n+3),Tn=kn(2n+5),a8=S8-S7=63k,b8=T8-T7=35k
所以a8b8=95
如何正確解答這類問題?思考總是與改進結合在一起,在這道題中,還可以
S15=15a8,T15=15b8,a8b8=S15T15=4×15+32×15+5=95
通過解后反思,讓學生明白在學習定義時,要深入理解定義的本質(zhì),把錯誤作為自己反思的源泉,審慎地觀察所采用知識和方法,仔細地檢驗思路是否正確,從而,加深對數(shù)學定義的本質(zhì)含義的理解,改進自己思維方式和優(yōu)化解題的習慣。讓學生經(jīng)歷“追其因、探其根、明其錯”的過程,讓學生在思考、探究中理解概念,解決問題,形成能力,學生以后在對于概念的理解和識記上會更加的留心。這種以學生為本,教師引導為輔的模式下,共同研討,自查自糾、歸納總結,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和思考,給學生進一步實踐和歸納的機會,學生得到的就不僅僅是幾個題目的解法。
三、 注重變式教學,突出延伸性
平時的章節(jié)卷,單元卷有許多可能涉及的知識是同一個內(nèi)容的不同方面,或不同知識的同一個方面,這樣的題目如果教師就題講題,從頭講到尾,費時低效。教師可以采用變式訓練,一題多解,多題一解,鍛煉學生的思維,加深理解,有助于學生對問題理解的逐步深化。
如:已知等差數(shù)列{an}的通項公式an=25-2n,前n項和為Sn,在n=時Sn取到值,最值為。
變式1:(1)等差數(shù)列{an}的首項a1=25,前n項和為Sn,已知Sn滿足S9=S17,問n為何值時,Sn最大?
(2)如果題目條件變?yōu)閍1>0,d≠0,若S9=S17,問n為何值時,Sn最大?
(3)若a1<0,d≠0,能否類比(1)等到類似的結論?
變式2:(1)若a1>0,d≠0,前n項和為Sn,若S9=S17,S26=。
(2)已知數(shù)列{an}中,a1>0,S26=0,求使an>0成立的n的最大值?
變式3:(1)若a1>0,前n項和為Sn,若S9=S16,問n為何值時,Sn取最值?
(2)若a1>0,前n項和為Sn,若S25=0,求使an>0成立的n的最大值?
問題從等差數(shù)列的前n項和公式的特征出發(fā),通過層層遞進的幾個設問,揭示出等差數(shù)列的前n項和的公式特征和與二次函數(shù)的聯(lián)系。在這一知識點上,引導學生不斷深入、延伸,在不斷放寬題目條件,或是改變題目條件的變化過程中,使學生加深鞏固對數(shù)列前n項和這一特殊函數(shù)的概念理解,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知識結構。通過遞進式問題設計,加以合理變式設計,挖掘學生思維深度,拓寬思維廣度。
四、 注重學生主體,提高實效
在講評試題時,要去總結學生的解法,不能“一言堂”,只是灌輸自己的解法,甚至是非常繁復的解法,以教師為主導,注重學生主體地位,最大程度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對于題目較簡單、涉及非重難點知識可以“點到為止”。對于一些共性問題,要深入挖掘題目隱含的思想方法,命題的意圖和目的,適當配以變式練習,做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筆者在自己班級在每次測驗后都要求學生按照以下幾步來做。
第一步:不借助于詢問同學或者查閱答案,自我獨立改錯。
第二步:借助教材、課堂筆記和同學的互相幫助等進行改錯。強調(diào)“題在書外,理在書中,源于課本,高于課本”。
第三步:整理糾錯,要求整理時需要記錄當初是如何做錯的,反思錯誤原因。讓學生把考綱中的重點知識按照專題進行分門別類,在每次測試后將錯題歸類整理,方便了解自己的現(xiàn)狀,反思自己在本階段的學習中,對照高考的考試說明存在哪些問題,分析錯因,從而尋找出知識的漏洞,反思平時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自覺查漏補缺。
五、 重視作業(yè)反饋,及時鞏固
學生的作業(yè),猶如一面鏡子。它折射出豐富的信息,通過作業(yè)可以反饋出學生解題中存在的許多問題和不足。我們老師課準備得再充分,講得再吐沫橫飛,沒有落實到課后行動上,一切都是空。試卷講評課后,配以相應的習題可以起到鞏固知識,發(fā)展思維的效果。在作業(yè)的布置上,應該注意分層作業(yè),可以適量布置一些選做題,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盡最大努力完成作業(yè),釋放學生的最大潛能。對于一些典型性,關鍵性作業(yè),不能認為學生做過就過關,必須有計劃,有目的的問題再現(xiàn),保證學生牢牢掌握和熟練運用。但問題重現(xiàn)并不是機械重復,要注意題量適當,難易適度,可以加以變化,讓學生樂于探究。作業(yè)也要有一定的開放性,讓學生有自我發(fā)揮的余地,鼓勵學生一起探索,共同完成,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六、 評后反思,鞏固成果
教師在試卷講評完后應該及時對自己的教學內(nèi)容進行反思,尤其是對學生集中做錯的試題,要反思自己知識點是否漏講,試題是否講透。通過作業(yè)講評,也可以促進自己的專業(yè)成長,提升教學質(zhì)量和效率。教師首先要分析好試卷,盡可能提供最優(yōu)解和進行變式教學,同時做好總結歸類,提煉方法,從而達到提升自己的解題能力。其次學生作業(yè)中暴露出的各種問題,可謂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積累豐富的素材,作業(yè)中出現(xiàn)的一些典型性錯誤可以作為下一輪教學或是論文寫作的案例,從而達到改進教學方法,優(yōu)化教學設計的目的,而學生的一些精彩解法也為教師提供不同的選擇,日積月累下來,極大地豐富了教師的解法,對這些素材的反思,提高了自身的科研能力,促進了自身的教學水平的提高。
要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總結,自我糾錯。因為教師的課上試卷評講是面向大部分同學的,但每個學生的情況個體差異不同。所以學生要再次剖析做錯題目的原因,以免在同一個地方摔倒多次。解完題目之后,要及時思考: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是什么?過程中遇到了哪些難點?如何去解決這些難點?通過解后的反思、總結,有利于發(fā)現(xiàn)問題的重點所在,從中總結出數(shù)學方法和技巧。因此,在解題后,要經(jīng)??偨Y題目的命題套路和解題方法,只有勤反思,才能“一覽眾山小”,提升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一般說來,要從以下幾個層次反思:
1. 怎樣做?想方法。
2. 為什么這樣做?想依據(jù)。
3. 這種方法能不能做?理思路。
4. 有沒有其它方法?有沒有更優(yōu)解?拓思維。
5. 能否變式,一題多解,多題一解?展廣度。
在整個高中階段經(jīng)常會組織各種各樣的模擬考試,如何利用這些模擬考試,真正做到以考促學,以考促教呢?從一些優(yōu)秀學生的經(jīng)驗來看,數(shù)學的提升一般都經(jīng)歷“四遍原則”。第一遍是在考試的時候。考場上的緊張氛圍加上有限的時間限制,一般說來,每一次考試都會以分數(shù)的形式體現(xiàn)出學生的真實水平。但是,考試卻不能幫助學生從根本上提高成績。第二遍的目的主要是追根溯源,分析錯因。到底是因為對某方面的內(nèi)容還不熟悉,還是有些思維方式還不習慣,或是根本沒有理解題意,這時應該讓學生找到每道題解題的依據(jù),這一遍是最花時間的。第三遍是在講評后,然后過個三五天再做第四遍。因為這時每道題不僅僅是會做,而且能做到真正的理解,因次,再做第三、第四遍時,才會形成跳躍性思維,真正做到:退一步——豁然開朗,進一步——析清本源,串一串——融會貫通,辯一辯——迷途知返,議一議——升華提升,從而提高實效。
總之,一堂高質(zhì)、高效的試卷講評課,需要教師在精心打磨,以生為本,抓典型、析要點、精評講的同時,拓展延伸,創(chuàng)新思維,歸類技巧,真正達到提高試卷講評課效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章天洪.以問題為載體的數(shù)學試題講評課[J].中學數(shù)學教學參考,2008(12).
[2]劉婷,朱昌寶.中考數(shù)學試題錯實例分類探析[J].中學數(shù)學教學參考,2008(4).
[3]王福英.數(shù)學復習中試卷講評課的探究[J].中國數(shù)學教育,2009(5).
作者簡介:何軍,江蘇省張家港市,張家港市崇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