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摘要】語文課作為我們的母語課,是最重要的一門工具課,是最基礎的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人文學科。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語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語文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應進行語文教學方法的探究,努力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效率。
【關鍵詞】 初中 語文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3-0045-02
一、初中語文教學現(xiàn)狀分析。
(一)教學觀念陳舊,教學中主體客體顛倒,制約了學生學習語文的主觀能動性。
新課改的實施及推廣雖然已有數(shù)年,然而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觀念,仍然影響著一部分初中語文教師,教師更是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課堂上唱獨角戲,將自己當作課堂的主角,忽視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這樣既壓制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又束縛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制約了學生學習語文的主觀能動性。
(二)教學方式存在問題,進行“滿堂灌”式的課堂教學。
部分教師的教學方式仍然存在嚴重的問題,有好多教師的教學方式是在課堂上花大部分的精力講解語文知識,忽視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這樣學生只能被動的學習,只會死記硬背教師傳授的語文知識,缺乏閱讀能力、分析能力、口頭表達和寫作能力,時間長了,學生就會失去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影響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
(三)考試分數(shù)等同于語文水平。
語文不同于其他學科,它的特點是靈活性強、知識范圍廣,但是考查方式卻還是和其他學科一樣,只有考試一條途徑,只通過卷面成績判斷學生語文水平。但是語文這門學科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其范圍,其內涵都不能僅僅通過考試體現(xiàn)出來。目前語文教學最普遍的問題就是考試分數(shù)等同于語文水平,學生學習水平如此,語文老師的教學水平也是如此??荚囍贫仁俏覀円恢毖赜玫闹贫龋杂衅鋬?yōu)點,它既可以將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直觀的呈現(xiàn)出來,也可以為學生語文水平提供一個參考,一目了然。但是對于語文學科而言,并不完全適合,分數(shù)只能作為考量,不能決定一個學生的語文水平。
(四)過重課業(yè)阻礙課外知識拓展。
語文作業(yè)是很多中學生頭疼的地方,因為初中語文與小學語文不同,更加注重理解而不是重復練習。腦力活動相對于機械的筆力活動要難上許多,很多學生難以適應也無從應對加上初中作業(yè)比小學作業(yè)本就更多,對中學生而言,語文作業(yè)就更難應對了。繁重的課業(yè)既是中學生無法逃脫的重擔,同時,也是阻礙他們課外積累的擋板。有些學生對語文有興趣,想要主動學習,開拓視野,但繁重的語文作業(yè)不僅占用了他們課外閱讀的時間,同時也容易引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厭煩情緒。
(五)死記硬背教材內容。
傳統(tǒng)語文教學本就是依照課本、以考試為目的的教學方式,雖然可以讓學生系統(tǒng)掌握語文基礎知識,但是過程枯燥無味,容易讓學生厭煩。目前,死記硬背教材內容是初中語文教學常態(tài),很多學校語文課堂、教學要求都是如此,對課本內容不求理解吃透嗎,只求能夠熟練背誦應付考試。這樣的做法大大浪費了語文教材編寫的一番苦心,初中語文本就是更注重理解的,如果只是死記硬背,必然不能很好理解語文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能理解文學作品的深意,不能了解編入教材的作品作者的深邃思想,即便能夠熟練背誦,學到的也是皮毛,而不是語文的內涵。
二、轉變教學觀念,不斷進行實踐、完善、創(chuàng)新,優(yōu)化課堂教學。
立德樹人,語文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是學生智力的開發(fā)者,傳統(tǒng)觀念必須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轉變,才能讓語文課堂活躍起來。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養(yǎng)成,使學生真正學會學習。及時掌握學生的認知水平,了解他們的思想活動、學習方法的掌握等實際情況,該導時導,當講處講,充分體現(xiàn)“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同時,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總結,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在實踐中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并且結合學情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yōu)化。
三、教學方法多樣,要綜合運用、優(yōu)化組合語文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傳授知識、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和開發(fā)學生智力以及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由于語文教材的多樣性,從而使語文教學方法呈現(xiàn)出多樣化。
(一)課堂教學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講授法、提問法、討論法、練習法等幾種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法,它們是現(xiàn)行的許多綜合性語文教學方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若單純地運用一兩種教學方法,難免陷入單調枯燥,如果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就能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當然,我們也不能一味求多,教師應綜合考慮學生、課文等具體情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根據(jù)教學實際進行優(yōu)化組合。比如語文的工具性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多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文能力。具體表現(xiàn)為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對此,進行各種練習是一種好的方法。語文的人文性要求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陶冶學生情操,閱讀、討論、探究就是比較好的教學方法。
(二)要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
教師積極并較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注意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運用啟發(fā)式、討論式等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探究精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例如,在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課文時,我是這樣做的,先讓學生閱讀課文,再讓學生在電腦繪畫工具里把對百草園、三味書屋的理解用繪畫的方式表達出來,這種新穎獨特的教學方式能夠讓老師直觀了解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以及對文字的認知程度。了解到學生是感性思維還是理性構建,是專注細節(jié)還是囫圇吞棗。這種方法也可以運用到類似課文的學習當中,幫助老師根據(jù)學生的思維及學習習慣及時更新教學方法,達到因材施教、揚長避短的良好效果。
(三)小組互助合作學習。
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一個班級的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成績的兩極分化。老師這時應該根據(jù)不同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況,讓他們組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在分組時盡量讓成員在性格、才能傾向、個性特征、學習成績等各方面保持合理的差異,取長補短,這樣不僅可以提高那些語文成績不好的學生的語文水平,還可以讓那些學習好的同學更加深刻地了解到語文學習的內涵。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總結別人觀點的能力;培養(yǎng)個人和小組學習的能力。通過分組合作,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集體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之間的情感,讓班級的氣氛更加和諧融洽。
總之,學無止境,教無定規(guī),語文教學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在組織教學中要把分層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力求量體裁衣,因材施教。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教是為了不需要教”,古人也說“授之與魚,不如授之與漁”,教的過程既傳授知識又教給方法,教師要將自己的教學方法變成學生的學習方法,才會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優(yōu)化語文教學效果,不斷推動教學的完善與發(fā)展,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李世鋒.芻議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三個問題[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 2018年24期
[2]王曉燕.基于體驗式教學視角的初中語文教學管窺[J].情感讀本 2018年33期
[3]孫穎.試析如何做好小學與初中語文教學的銜接[J].新課程(中) 2018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