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網絡直播現(xiàn)已進入了“全民直播”時代,其在快速發(fā)展的同時,也由于平臺監(jiān)管不力等原因產生了諸如淫穢色情表演等亂象。大學生作為網絡直播的主力軍,很容易受到這些亂象的引誘,從而導致大學生的社會角色不明、社會技能不足以及社會行為的偏移。學校要想大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改變社會,就要以網絡直播亂象為缺口,化不利為有利,從教育目標、教學方法與社會實踐等方面構建起更加實際且有效的教育體系。
關鍵詞? 網絡直播;直播亂象;大學生;社會化進程
中圖分類號? G4?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9)13-0089-02
2019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報告中,進一步強調了要在教育領域繼續(xù)推廣“互聯(lián)網+教育”的模式。但在此前,網絡直播與教育的聯(lián)系就十分緊密,譬如2018年風靡全國的“學習新思想千萬師生共上一堂課”的直播活動,又如各類直播課程的出現(xiàn)等?,F(xiàn)如今,大學生不僅是網絡直播的主力軍,也是進入社會的預備軍。一旦大學生受到直播亂象的引誘,就會對他們的社會化進程產生危害。因此,學校要想預防和緩解這種危害,就要進一步從教育目標、教學方法與社會實踐方面全面地構建起實際且有效的教育體系。
1? 網絡直播亂象的現(xiàn)狀描述
網絡直播亂象是指網絡直播在快速發(fā)展的過程中,由于網絡治理法律不完善、平臺監(jiān)管不到位以及畸形的盈利模式等原因而產生的諸如侵犯隱私、違規(guī)廣告等涉嫌違法犯罪和敗壞社會風氣的行為。
1.1? 網絡直播亂象的種類
根據《互聯(lián)網直播服務管理規(guī)定》所示,網絡直播亂象大致可以分為兩類[1]。一類是涉嫌違法犯罪的行為,如淫穢色情表演、侵犯隱私、侵犯版權、虛假炒作、尋釁滋事、褻瀆國家象征等[2];另一類是雖不觸犯法律,但其行為影響惡劣,敗壞社會風氣的行為,如言語暴力低俗、攀比炫富、違規(guī)廣告、虐殺動物、不尊重民族歷史文化的內容等[3]。且伴隨市場經濟的發(fā)展,直播亂象的種類也逐漸向具體化方向發(fā)展,開始出現(xiàn)許多曾經沒有的亂象。
1.2? 網絡直播亂象的特征
網絡直播亂象仍脫離不了直播平臺,并且大多直播亂象的出現(xiàn)都需要“粉絲”作為基礎。因此,直播亂象的特征也分為兩類。一類是與其他直播內容一致的特征,如實時互動性、真實體驗性、時間限制性等;另一類是直播亂象自有的特征,如內容更具泛娛樂性、更具引誘性與危害性等。譬如“吱呀”等App,通過性暗示等更具泛娛樂性的內容來吸引“粉絲”,不僅危害著受眾的身心健康,也擾亂了社會的穩(wěn)定。
1.3? 網絡直播亂象的產生原因
網絡直播亂象產生的原因,最主要來源于網絡直播畸形的盈利模式。這就使得直播行業(yè)有許多附加效益都是以主播的“粉絲量”為基礎的,如會員服務、打賞行為以及廣告收益等。但直播亂象的產生光靠“粉絲”經濟卻是不行的,還要有網絡治理法律不完善和平臺監(jiān)管不力等因素的幫助。如此,才會給直播主體營造出一種違法成本過低的環(huán)境,才容易滋生網絡直播亂象。
2? 網絡直播亂象對大學生社會化進程的危害
據《2016—2020年中國網絡直播行業(yè)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指出,網絡直播的主要受眾群體在20~29歲年齡段,達49%,在這個年齡段中,又以大學生群體占比最高,達24.9%[4]??梢?,大學生已經成為了網絡直播的主力軍。而如此龐大的基數(shù),代表著在這個“全民直播”時代,大學生既可能是受眾,也可能是主播。加之,在“大數(shù)據篩選”等因素的作用下,大學生很有可能長期沉浸于由直播亂象所營造的虛擬社會之中。這對于即將進入社會的大學生來說,其社會化進程必然會受到影響。而直播亂象對大學生由“自然人”向“社會人”過渡所產生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幾點。
2.1? 社會角色不明
網絡直播是以互聯(lián)網為載體的,所以它屬于虛擬性的產物。但網絡直播又因為真實體驗性等特征,導致其締造的虛擬社會與現(xiàn)實社會重合度較高。大學生完全可以在“網絡直播”上體驗到跟現(xiàn)實相似的生活。但畢竟虛擬社會與現(xiàn)實社會有很大不同,僅以“管制效力”來看,法律對于虛擬社會的規(guī)范力就不如現(xiàn)實社會。因而許多大學生利用了這一差別,在網絡直播等平臺上無所顧忌,甚至產生了與現(xiàn)實世界中完全不一樣的個性角色。
此外,伴隨網絡直播與大學生的生活越來越緊密[5]。部分自制能力較差的大學生很有可能會因為現(xiàn)實的一點挫折就沉浸到網絡當中,通過虛擬體驗來安慰自己。比如在網絡直播中,大學生可以通過給主播贈送禮物等方式來獲取主播和其他受眾的喝彩、鼓舞與感謝,以此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這種沉浸在虛擬社會來尋求心理滿足的現(xiàn)象大多出現(xiàn)在剛步入社會的青年人當中。長此以往,大學生就容易混淆現(xiàn)實與虛擬社會中的角色,變得愈發(fā)的迷茫。
2.2? 社會技能不足
現(xiàn)如今,我國的高等教育凸顯出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教學內容與方式大體上還是偏向傳統(tǒng),與精彩紛呈的網絡世界相比,很難讓大學生靜下心來認真學習。加之,目前遠程教育如慕課等形式的出現(xiàn),也進一步削弱了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力??此圃鲩L了大學生自我教育的途徑,但對于自由度更高的大學生來說,他們更愿意脫離教師制定的目標,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分析歸納,并化為自己的思想,進而指導自己的行為,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與隨意性。
網絡直播便是精彩紛呈的虛擬世界中很重要的一個傳播媒介,它不僅與傳統(tǒng)的教育不同,還有著海量的知識。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去選擇平臺。但正因為如此,大學生把大量的時間用在過于娛樂化的網絡直播上,甚至有些意志力較差的大學生因此出現(xiàn)學習成績下降、身體亞健康等現(xiàn)象。長此以往,這樣的現(xiàn)象很容易對大學生專業(yè)知識的學習產生消極影響,進而不利于其社會技能的產生。此外,社會角色不明的大學生很難確定自身奮斗的目標,也會進一步影響其社會技能的學習,而社會技能掌握的好壞也會影響大學生奮斗目標的選擇。
2.3? 社會行為偏移
社會行為是人們交往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種相互作用的行為模式。它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親社會行為。這類行為往往體現(xiàn)出“互惠互利”的特征,如助人為樂、安慰、分享等;另一種是攻擊性社會行為。這類行為往往帶有“危害他人身心”的特征,如在直播亂象中,就有很多“惡暗示”的內容,包括言語暴力低俗、尋釁滋事等。這些直播亂象在“大數(shù)據篩選”與“粉絲”經濟的雙重作用下,會不斷地增加大學生產生攻擊性行為的幾率,進而影響大學生的社會交往活動。
除了影響大學生的社會交往活動以外,攻擊性行為的增加也會影響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容易導致大學生出現(xiàn)偏激的人格,進而限制社會角色的選擇。這就像一個怪圈,直播亂象不斷地危害著大學生的社會化進程,使其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改變社會。
3? 相關對策
在網絡直播給大學生帶來便利的同時,學校也要看到直播亂象對大學生社會化進程的危害,從而化不利為有利,改變過去傳統(tǒng)且寬泛的教育目標、教學方法與社會實踐,并構建起能更好地促進大學生社會化發(fā)展的教育體系。
3.1? 教育目標應更加具體且貼合實際
教育目標亦稱教育目的,而教育目的則與社會所需要的人的總要求相關聯(lián)?,F(xiàn)實中,許多學校的教育目標也不盡相同,更多的是按照專業(yè)的不同,所培養(yǎng)的人才也有所不同。但大體上,大學生并不能很好地明確知道自己的專業(yè)以后是做什么的,自己今后又適合做什么。因此,學校應看到大學生沉浸于虛擬社會的現(xiàn)象,并以此為突破口來使得自身的教育目標更加具體且符合實際,具體做法如下。
首先,學校除了在新生入學階段開展就業(yè)講座以外,也應該在平時開設相關專業(yè)的就業(yè)咨詢課程,以幫助大學生了解自身專業(yè)的就業(yè)前景。其次,學??梢蚤_展網絡宣講會,利用網絡直播開發(fā)具有專業(yè)特色的培養(yǎng)內容,以此來輔導大學生認清自己的優(yōu)劣勢、興趣、愛好以及能力傾向,以更好地圈定就業(yè)范圍,明確社會角色。最后,學??梢岳眯華pp等形式,讓學生在學習期間不斷地適應與探索,并通過網絡進行心得記錄,以此來完善自身的“轉專業(yè)”機制,允許大一或大二的學生根據自身的選擇轉換專業(yè),并根據其記錄進行綜合評估。
3.2? 教學方法應更加多元且富有趣味
大學生社會技能的不足有很大原因來自于沉浸于網絡直播精彩紛呈的內容當中,其中更具引誘性的直播亂象占了很大的比例。學校要想更好地提高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就要改變過去以教師為主體的教育模式,讓學生主動參與起來。除此以外,也要看到網絡直播對于大學生的魅力,更多地將其利用起來,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具體做法如下。
首先,學校應該看到大學生作為網絡直播的主體這一因素,將更多的網絡元素納入教學當中。譬如,針對部分大學生上課不好好聽講的狀況,教師可以通過網絡直播進行線上上課,這樣既提高了學生與教師的積極性,又可以利用網絡直播的視頻錄制功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復習。其次,學校應該多讓大學生自主參與到課堂上來。譬如,針對選修課大多由不同專業(yè)學生共同上課的情況,教師可以利用小組合作的模式,多用談話、提問與交互式教學的方法來讓不同專業(yè)的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針對思想政治教育等理論性較強的課程,教師可以在把握教學方向與主題的基礎上,采取諸如相聲演繹、前輩談經驗、角色扮演等方法來讓學生自主講解內容??傊瑢W校要豐富教學方法,讓學生因沉浸于直播亂象所營造的虛擬社會中走出來,更多地學習社會技能,以更好地適應社會。
3.3? 社會實踐應更加全面且有針對性
認識的目的在于實踐,若學生明確了自身的社會角色,學習了相應的社會技能,卻沒有足夠的社會實踐。最終,也只是“紙上談兵”,無法很好地運用程序性知識,進而也就無法產生技能。此外,在現(xiàn)實社會中,許多大學生就是因為社會實踐的不足而出現(xiàn)就業(yè)難的問題。因此,學校要根據學生的需要開展更加全面且針對性的社會實踐,包括具有集體教育性質的社會交往活動以及實習經歷等。
首先,針對大學生受直播亂象的影響,而導致其攻擊性行為增加的現(xiàn)象。學??梢灾鲃拥匕才乓恍┘w性的社會交往活動來幫助緩解。譬如,學??梢酝ㄟ^“排課”的形式,讓學生在課余或業(yè)余時間組隊前往社會實踐;又或者在校內開展各類的集體活動,讓學生以班級或寢室或個人為單位參與比賽,以此來增加學生與他人溝通交流的機會,并通過集體來教育感化個人。其次,針對目前許多大學生缺乏實習經歷的現(xiàn)狀,學??梢岳镁W絡技術,提供更多的實習機會。譬如,學??梢蚤_發(fā)富有自身特色的App與校內網站,定時提供兼職與就業(yè)信息;又如學校可通過無人機或者其他形式來直播就業(yè)宣講會,以擴大影響力,并更好地幫助學生就業(yè)。
參考文獻
[1]網信辦.互聯(lián)網直播服務管理規(guī)定[EB/OL].(2016-11-04).http://www.cac.gov.cn/2016-ll/04/c-1119847629.htm.
[2]曹宇軒.網絡直播失范行為及其治理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7.
[3]李金明.網絡直播“破窗”亂象對大學生法治教育的挑戰(zhàn)[J].新媒體研究,2018(22):93.
[4]穆毅.孤獨與狂歡:基于網絡直播用戶的心理和行為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6(7):67.
[5]王歡,王勇.我國游戲直播行業(yè)現(xiàn)狀淺析[J].新聞傳播,2016(2):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