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一直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兩者息息相關。實現(xiàn)閱讀與寫作的有機結合,不但可以提升學生讀寫能力,還可以促成學生自主閱讀,形成理性思維,提升人文素養(yǎng)。文章結合作者教學經(jīng)驗,分析了初中語文讀寫結合途徑,期望為語文教學提供幫助。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習慣;寫作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11-0129-01
一、借助目的性閱讀,掌握寫作手法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進行閱讀,幫助學生明確閱讀目的,掌握寫作方法,提升讀寫能力。教師需要深入掌握學生心智特點,充分考慮學生閱讀接受能力,并在閱讀中重點講解寫作手法或技巧,引導學生在理解文章內(nèi)涵的同時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
例如,在《背影》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學習“特寫鏡頭”的寫作手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聯(lián)袂閱讀,閱讀與《背影》相似的文章,獲得深層次的閱讀感悟。比如,就特寫鏡頭,比較《背影》和《藥》片段:在《背影》中,作家淡化父親所置身的環(huán)境背景,將父親爬月臺、過鐵道等動作通過蹣跚、慢慢探身、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向上縮、身子向左微傾等細節(jié)描寫,清晰地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仿佛也能讓讀者看到父親的動作,生動地展示了父愛的偉大;在《藥》中,當康大叔將人血饅頭遞給華老栓時,通過華老栓抖抖地裝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兩下、掏了半天等詞語,表現(xiàn)華老栓的貧困和老實,然后結合康大叔搶、扯、裹、塞、抓、捏幾個動詞,刻畫劊子手的貪婪,讓讀者產(chǎn)生身臨其境之感。通過聯(lián)袂閱讀,讓學生掌握寫作手法,促使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內(nèi)涵,從而不斷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
二、借助精讀文章,進行多元解讀
寫作能力是人們所必須具備的基礎能力之一,初中寫作教學的關鍵任務就是讓學生掌握寫作方法,激發(fā)學生真實情感,增強學生創(chuàng)作能力。但是,初中生由于缺乏人生經(jīng)驗,寫作過程中很難從多角度理解寫作素材。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文章精讀,借助精讀文章,結合自身經(jīng)驗,進行多元理解,從而提升學生創(chuàng)作能力。
例如,在《我的叔叔于勒》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準備一個“讀我的叔叔于勒,品讀人物性格”讀書活動,要求每一個學生都閱讀兩遍文章,認識文章人物。然后,要求學生利用多種途徑,比如網(wǎng)絡、書籍、報刊、名家點評、相關視頻等,進行閱讀反饋,以“我眼中的于勒”“我眼中的菲利普夫婦”為題,進行多元化的人物解讀。
三、培養(yǎng)閱讀習慣,提升寫作能力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廣泛的閱讀,可以幫助學生豐富語言,獲得寫作素材,掌握表達方法,從而促使學生更好地提升寫作能力。一個好的閱讀習慣,可以讓學生終身受益。而課外閱讀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的重要途徑,因此,需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習慣。
首先,激發(fā)閱讀興趣。教師應充分結合學生心智特征,滿足學生閱讀需求,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讓學生愛上課外閱讀。在課外閱讀過程中,以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為目標,運用問卷調(diào)查、網(wǎng)絡匿名郵件等形式,了解班級學生課外閱讀取向,并在此基礎上選擇一些學生感興趣、符合主流價值取向的書籍、聲像資料、新聞報刊等,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熱情。其次,指導學生進行有效閱讀。課外閱讀并不是一目十行,不求甚解,教師需要指導學生掌握閱讀材料的內(nèi)容、句子、寫作手法等知識。最后,發(fā)揮同伴作用??梢宰寭碛型瑯娱喿x愛好的學生組成一個課外閱讀小組,要求小組成員每天花費5~8分鐘進行閱讀分享,分享內(nèi)容不必過多,3~5句就好,并讓小組成員輪流記錄閱讀分享,使學生在同伴激勵下,主動開展課外閱讀,不斷提升閱讀理解歸納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有機結合,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通過目的性閱讀、精讀文章、培養(yǎng)閱讀習慣等方式,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掌握寫作手法,促使學生不斷提升寫作能力,借助讀與寫相輔相成,實現(xiàn)最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代成.為閱讀寫作插上想象的翅膀——談初中語文中的閱讀和寫作教學[J].成功(教育版),2012(12).
[2]楊曉芳.淺論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有效結合[J].新課程(中旬刊),2015(12).
作者簡介:賈本歡,女,中學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初中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