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體育教學中運用足球踢球的基礎理論,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學生踢球教學的理論教學和實踐能力水平,是探求學生對踢球自主學習意識培養(yǎng)的有效途徑,為推動高校足球教學改革的發(fā)展,提供必要的理論借鑒與實踐參考。
【關鍵詞】踢球 傳球 射門 練習
1前言
高校足球運動的發(fā)展方興未艾,目前幾乎所有高校體育課教學中都開設了足球課,但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一是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不強,只是一味地接受教師“填鴨式”教學;二是教師在教學中大多注重實踐教學,而忽視了對學生的踢球基礎理論教學,學生沒有真正領會踢球技術動作的基本原理,導致學生不能很好地掌握踢球的基本技術,在足球比賽中不能靈活運用。因此在足球教學中,教師要有的放矢,加強學生對踢球基礎理論的學習和教育,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踢球基本技術原理,自覺指導教學實踐,已達到終身受益的目的。
2踢球技術動作分析
2.1踢球技術的動作結構分析
踢球技術的動作方法很多,有腳背正面、腳背內側、腳背外側、腳內側、腳尖和腳跟等多種,但每一動作過程都是由助跑、支撐腳站位、踢球腿的擺動、腳觸球和隨前動作等五個環(huán)節(jié)組成。
2.1.1助跑
是指踢球前的幾步跑動。是為了使身體獲得一定的前移速度,調整好人與球的方向及位置關系,以利于支撐腳選擇正確的位置,從而更好地增加踢球的力量和控制出球的方向。助跑的最后一步要適當加大一些,可以增大踢球腿的的擺動幅度和擺動速度,為提高擊球的準確性和力量創(chuàng)造條件。
2.1.2支撐腳站位
支撐腳位置的選擇,要以踢球腿的擺動達到相應的擺幅和相應的速度,有利于踢球腳準確地接觸球的合理部位。主要是為了穩(wěn)固身體重心、維持身體平衡,使踢球腿可以協(xié)調用力。
2.1.3踢球腿擺動
是指踢球時腿的動作。擊球力量的大小是由多個因素所決定的,但主要取決于踢球腿的擺動,它是踢球力量的主要來源。擺動幅度大、擺速快,踢出球的力量就大,球的運行速度就快,運行的距離就遠。踢球腿的擺動有兩種基本方法,一種是跨步支撐的同時,大腿后引,小腿后屈,在支撐腳著地的同時以髖關節(jié)為軸,大腿帶動小腿由后向前擺動,當膝蓋擺到接近球的正上方或內側上方時,小腿做爆發(fā)前擺,使踢球腳以最快速度擺動擊球;另一種是在跨步支撐時,主要靠小腿積極后擺,以膝關節(jié)為軸快速前擺小腿彈擊球。
2.1.4腳觸球
腳觸球包括腳的部位和球的部位(擊球點),以及擊球時踝關節(jié)的緊張度是決定出球的準確性和調節(jié)出球力量的重要因素,如果踢球時腳的部位和球的部位都準確,力量把握得當,球就會飛向預定目標。
2.1.5隨前動作
踢球腿隨球前擺送髖,使身體繼續(xù)前移,這樣既容易控制出球方向和加大踢球力量,又能緩解因踢球腿的急速前擺而產(chǎn)生的前沖慣性,有利于維持身體平衡。在踢球技術動作的五個環(huán)節(jié)中,支撐腳站位、踢球腿擺動、腳觸球是其中重要環(huán)節(jié),期中腳觸球是決定踢球動作質量的關鍵。
2.2踢球準確性和踢球力量的分析
2.2.1對踢球準確性的分析
踢球準確性就是踢出球的方向和落點能否達到預定目標,主要取決于作用力的方向、擊球點和擊球作用力的大小。
擊球點在球的后中部,作用力通過球心,作用力方向朝著正前方,踢出的球則向前平直運動,
擊球點在球的后下部,作用力通過球心,作用力方向朝著斜前上方,踢出的球則偏高。
擊球點在球的右后側(左后側),作用力通過球心,作用力方向是由右后側(左后側)上方向左(右)側前方,踢出的球則向左(右)側前方運動。
2.2.2對踢球力量的分析
踢出球的速度和落點反映踢球的力量。在擊球點合理的情況下踢球力量主要取決于助跑速度、踢球腿的擺動幅度與擺動速度、踢球腳踝關節(jié)的緊張程度、身體和支撐腳的方向、踢球腿的隨前動作等。其中踢球腿的擺速和擊球時踝關節(jié)的緊張程度是影響踢球力量的主要因素。
踢球前的助跑是使身體獲得較快的前移速度,使踢球腿繞前移的關節(jié)軸擺動,為增大踢球力量創(chuàng)造條件。
助跑的最后一步應適當加大,這樣可以加大踢球腿的擺動幅度。踢球腿的擺幅大、擺速快,擊球時踝關節(jié)緊張,擊球的力量就大,反之,擊球力量就小。
身體正對出球方向,踢球腿以髖關節(jié)為軸,大腿帶動小腿充分后擺,這樣髖關節(jié)屈肌的初長度被拉長,有利于發(fā)揮腿部力量。相反,如果身體不對著出球方向,而踢球腳又向著出球方向擺動,就會影響踢球腿的擺幅和擺速。如果支撐腳的位置和方向不正確,身體很難維持平衡,也會影響踢球腿的擺動,擊球力量就會減小。
踢球腿的隨前動作對球的自身運動速度起著進一步加快的作用,如果踢球腳接觸球以后就立即停止前擺,必然會影響對球作用力的連續(xù)性。
2.3踢球技術動作運用
在學習和掌握踢球基本腳法的同時,必須在比賽中能夠合理運用踢球技術動作。踢球主要用于傳球和射門,在利用同一踢球方法進行傳球和射門時,一般的動作方法和要領是相同的,但是傳球是將球恰到好處地踢給同伴,同伴很容易接到球并能很好地控制球,不易被對方隊員搶斷,是有意識地配合。射門則是快速有力地將球踢入對方球門,由于目的不同,要求也是不一樣的。
2.3.1傳球
傳球在比賽中應用甚多,是組織進攻,變換戰(zhàn)術和創(chuàng)造射門機會的有效手段,比賽中的傳球方式多種多樣。
按照接觸球的次數(shù)分,有直接傳球(將來球直接傳出)、間接傳球(來球經(jīng)過控制后再將球傳出)。
按照傳出球的狀態(tài)分,有地滾球、低球(球離開地面但在膝關節(jié)以下)、平直球(頭部以下膝部以上)、高空球(頭部以上)。
按照傳球的距離分,有短距離傳球(15米以內)、中距離傳球(15—25米)、長距離傳球(25米以上)。
按照傳球運行的方向分,有直傳球、橫傳球、斜傳球和回傳球。
按照傳球的目標分,有向腳下傳球和向空當傳球。
短傳、中距離的傳球多以地滾球和低球為主,主要運用腳內側踢球方法,因為腳內側踢球接觸面積大,出球平穩(wěn)準確。尤其適合將空中球傳給附近的同伴。
長距離傳球則主要采用腳背內側、腳背正面和腳背外側踢球方法,優(yōu)點是踢球力量大,球運行距離遠,其中又以運用腳背內側踢球最多。因為這個部位容易切入球的底部,便于控制球的高度弧度和落點,同時也容易改變傳球的方向適合傳長距離的過頂球、長距離的內旋球以及轉身踢球。
傳弧線球則一般采用腳背內側和腳背外側踢球,傳內旋的弧線球常采用腳背內側踢球,傳外旋的弧線球常采用腳背外側踢球。
在傳球時應該做到:傳球的時間和落點要符合接球人跑位的時間、速度,既做到球到人到,人到球到。
2.3.2射門
在比賽中射門是進攻得分的主要手段,特別是在現(xiàn)代足球比賽中,越是接近對方球門,防守方盯人就越緊,對抗就更加激烈,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能夠抓住時機采用正確的踢球方法,,做到起腳突然,快速有力,出球多變,使守門員難以判斷和移動,就能夠順利破門得分。
踢球技術用于射門的方式多種多樣。
擺踢:用腳背正面、腳背內側和腳背外側觸球,以大腿帶動小腿擺動,這種踢法動作幅度大,球速快,射門有力。
抽踢:用腳背正面踢空中球,擊球的后下部,在擺腿的過程中,當腳背正面與球接觸的一瞬間,踢球腿急速上提,擊球后,使球產(chǎn)生前旋,沿著大弧度運行,球運行至一定高度以后急速下墜。
彈踢:以踢球腿的膝關節(jié)為軸,利用小腿的快速前擺彈擊球完成射門。彈踢的動作小,速度快,具有突然性和隱蔽性,適用于近距離地滾球和反彈球的射門。
推踢:在快速跑動中,伸腳可以接觸到球的情況下,為了抓住射門機會,利用支撐腳的后蹬、送髖和踢球腿屈膝向前送跨的動作,推踢球進行射門。在腳觸球時膝和腳背應垂直于地面,這樣可以控制出球的高度。
捅踢:當支撐腳離球較遠,沒有足夠的時間做后擺動作時,利用支撐腳后蹬成跨步和劈腿動作,用腳尖捅球的后中部,這種踢法出球快而突然,多用于踢地滾球和反彈球射門。
鏟球:在邊路傳中、下底回傳球或在異側包抄射門時運用,常在無法趕上球的運行速度或在對方即將趕到的情況下利用鏟球進行射門。
3教學建議
(1)在開始教授踢球動作時,應該先踢靜止球,在教學中要重點進行支撐腳站位、踢球腿的擺動和腳觸球的部位這三個環(huán)節(jié)的練習。
(2)在練習的步驟上,可以先進行模仿踢球動作的練習,再做一人踩球一人踢球的練習,然后做兩人一組做輕力量的踢球練習,或做對墻踢球的動作練習,掌握動作以后,再做移動中來自不同方向、不同性質的踢球練習。
(3)在教學順序上,一般按照腳內側、腳背內側、腳背正面、腳背外側、腳尖和腳跟踢球的順序進行。在掌握踢定位球、地滾球技術的基礎上,再安排踢反彈球、凌空球、倒勾球、轉身踢球等難度較大的練習。
(4)在教學中,應注意進行左右腳交換練習,在此基礎上可以重點熟練掌握某一只腳的踢球動作。
(5)基本腳法的踢球練習要同傳球和射門練習相結合。在傳球練習時,要有針對性地進行那些能提高調節(jié)傳球力量、旋轉、變換方向和傳球高度等方面的練習。在射門練習時要由易到難地進行,按照定位球射門、自運自射、同伴拋射、轉身射門等練習待上述動作基本掌握后,再練習抽踢、彈踢、推踢、捅踢、鏟射等不同的射門動作。
(6)在教學中,可有意識采取練習和討論相結合的方法提高學生觀察、分析和領會踢球技術的能力,學會自我糾正錯誤動作,改進踢球動作方法,將學到的踢球技術理論運用到指導實際動作練習上來。
(7)示范面的選擇要便于全體學生都能觀察到動作的重點環(huán)節(jié)和要點,教師講解時要按照踢球動作結構順序進行。
(8)踢球練習一般采用反復練習法,基本腳法的練習時間要長些,練習密度和練習強度要大些,介紹性的傳球和射門的腳法可減少練習次數(shù)或做一下示范即可。
總之,在踢球教學中,把踢球的基礎理論與實踐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運用踢球技術的基礎理論指導練習,可以使學生盡快地熟練掌握踢球技術動作,對提高踢球技術水平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達到終身受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東,劉斌.腳背內側踢球技術特點與分析[J].周口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9(5):86~88.
[2]部義峰,李世明,王前進,牛志培,正腳背踢球技術擺動腿的動力學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6(6):66~70.
[3]耿彪.足球腳背內側踢球技術的生物力學研究[J].青少年體育,2014,4(12):60~61.
[4]賈兆雷.足球踢球技術中運動生物力學的研究[J].陶瓷研究與職業(yè)教育,2007,4(5):16~18.
[5]陸明輝,吳燕波.足球腳背內側踢球技術的教學設計[J].體育學刊,2007,11(8):111~113.
作者簡介:宋月國,1967-,男,遼寧鳳城人,副教授,主要從事體育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