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思慧
(南通大學附屬醫(yī)院)
和以往相比,我國民眾健康觀念有所更新。患者入院后除卻需要得到滿意的診療以及護理之外,更主要的是患者們也期望取得心靈以及精神上的舒適。其迫切渴望知曉整個治療過程。對于,此醫(yī)院方面也提供了多元化服務需求。和以往相比我國社保體系有所健全,特需醫(yī)療在這一新式醫(yī)療模式下就此誕生。特需病房能夠為特定人群提供更高層次的服務,以達到患者們的真實需求。在2010年中國護理工作會議中啟動了以“夯實基礎護理,提供滿意服務”為主題的優(yōu)質(zhì)護理示范線工程活動[1]。在此其中就重點強調(diào)了對患者開展護理過程中應當充分體現(xiàn)人文關懷理念。并在為患者提供基礎服務的同時,為其提供具有人性化的護理服務。結合實際情況,本文選擇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特需病房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全面分析特需病房護理中實施人文關懷護理的優(yōu)勢,現(xiàn)將具體結果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特需病房患者100例為研究樣本。從患者文化水平來看,初中及以下12例,高中30例,大專及以上58例。男患者61例,女患者39例。年齡區(qū)間為31.25~82.33歲,平均年齡為(57.13±1.24)歲。受試者自愿參加相關調(diào)查,在此同時簽署了知情同意書。依照就診次序,將受試者隨機平均分為觀察、對照2組,每組50例。兩組受試者基線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受試者接受常規(guī)化護理,以此為基礎,觀察組受試者接受全程化人文關懷護理,詳細包含:
第一、環(huán)境干預。醫(yī)院方面應當為特需病房患者提供整潔、明亮、寬敞的養(yǎng)病空間。并在病房中安裝供氧設備以及多功能病床、呼叫機等等。從環(huán)境布置色彩搭配方面,應當積極體現(xiàn)出人文化關懷的理念,主張使用溫和的藍色調(diào)。
第二、護理流程。醫(yī)護人員在對患者開展相關服務過程中,應當保持淡妝上崗。積極遵循有關護理服務流程。在為患者服務時應當面帶微笑,同時積極主動地和患者做好溝通工作。另外也要結合其文化水平實施健康宣教[2]。
第三、個性化護理。結合患者自身實際需要,為其安排適合的治療病房。同時也可以通過電話預約的方法,在病患入院后直接登記進入病房接受治療。患者出院時,應當叮囑患者按時就診,并做好健康宣教工作。使用有效方法,積極滿足患者個性化需求。對于合并慢性病患者,叮囑其嚴格遵循醫(yī)囑使用藥物,同時也要使用有效方式敦促患者服藥。糖尿病者每天檢測血糖水平,制定出合理化飲食方案,定期開展血糖水平監(jiān)測活動。
第四、安全管理。特需病房門禁應當保證24h關閉,目的在于全面維護病患的安全以及隱私。結合病患的作息時間以及規(guī)律,為患者方提供科學的探視時間。并做好訪客登記工作,在根本上確?;颊邆€人安全。
1.3 觀察指標 使用我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diào)查問卷,對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加以調(diào)查。詳細分為“滿意”“較滿意”和“不滿意”三項。總滿意率=(滿意人數(shù)+較滿意人數(shù))/總人數(shù)?100.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實驗使用SPSS21.0軟件包,對計數(shù)資料使用X2計算,當P<0.05.視為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
對照組受試者護理滿意度為84.00%,觀察組為96.00%。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受試者干預后護理滿意度明顯更高,P<0.05.詳細見表1。
備注:和對照組相比,?P<0.05.
在對特需病房患者開展護理中運用人文關懷理念,創(chuàng)建以患者為中心的全程護理模式,能夠取得滿意效果。人文關懷護理為當前護理模式改革的重要結果,其也為我國社會對于護理工作提出的必然性要求體現(xiàn)方法。
關懷也被稱之為關心、關懷照顧、關愛等等。其為人文化關懷護理的核心任務。行之有效的關懷有助于提升患者對抗壓力的能力,加速病患疾病轉歸速度[3]。
人文關懷服務,能夠以患者的實際需求為導向,并將“以愛為先,以人為本”的理念貫穿于整個服務之中。令病患在接受治療時,可以感受到真切護理服務,最終令病患在心理、生理以及社會等諸多方面達到康復狀態(tài)。在此同時,醫(yī)護人員經(jīng)過對患者開展此類護服務方法,可加強患者治療疾病的信心,讓患者真正的感受到被關愛,真正做到了社會、政府、家屬滿意。進一步提升了臨床護理服務品質(zhì),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公眾社會形象。
本組實驗相關研究結果指出,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受試者護理滿意度更高,p<0.05。由此能夠看出,對于特需病房患者,醫(yī)護人員在對其開展護理過程中充分應用全程人文關懷理念,能夠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這種護理方法有著傳統(tǒng)護理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因此值得進一步在臨床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