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慧
【摘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我國越來越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對原有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并且通過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逐漸取得優(yōu)異的教學效果。尤其是在小學語文學科中,語文作為小學重要的學科之一,學生必要掌握的語言知識,在教學過程中,要改變傳統(tǒng)的“應試教學”思想,突出語文課本內容的趣味性,根據(jù)對學生學習特點以及基礎知識掌握程度的了解,精心設計多樣化的教學課題,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課堂中既要傳授學生基礎知識,還要鍛煉學生的語文思維,培養(yǎng)其人文素養(yǎng),激發(fā)他們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從而有效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 素質教育 教學方法 創(chuàng)新
一、強調語文詞句練習,培養(yǎng)其閱讀能力
語文學科教學重在閱讀培養(yǎng),所以在課文閱讀過程中,應該讓學生不斷的理解文章中詞語和句子,這些優(yōu)美的詞語和段落是組成一篇優(yōu)美課文的重要結構。因此學生只要充分理解段落含義和詞語意思,就能夠充分理解作者文章中潛在的思想感情和文章中心思想。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理解課文詞語含義,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積累優(yōu)美的語句,運用在語文寫作當中,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所開展的詞語訓練必須要注意以下兩點。
注重“學習”和“運用”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忽視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學習課文之前僅僅是讓學生對課文內容默讀一遍,學生雖然把文章整體內容都簡單進行了解,但是對作者的寫作用意和傳達的思想情感,文章整體的內容結構以及優(yōu)美的語句分析,都沒有得到充分的理解。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應該把“學習”和“運用”巧妙結合起來,在學生閱讀文章之前,教師可以把文章中飽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講述給學生,讓學生體會作者的寫作用意,從而使得學生在文章閱讀中能夠更好的理解。而在閱讀之后,要懂得如何運用閱讀技巧,把握課文知識素材,為日后學生在課文閱讀和寫作中體現(xiàn)重大作用。
教師應該在文章閱讀中,巧妙融合課文閱讀和理解,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充分理解文章涵義。語文課文中常用到的基本詞語,教師可以通過寫作和交流的活動中,讓學生在活動中加以應用,培養(yǎng)其實用意識。而一些優(yōu)美的句子形式和特點,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和把握,加深學生印象。有些詞語學生很難理解,但是有些語句結構復雜的,則需要教師加以指導和比較,利用多樣化的引導方式,讓學生更好的理解,突出閱讀教學的重要性。例如,文章《生命的禮物》閱讀理解中,倒數(shù)第二自然段中母親的話“……只是,我這樣老的器官不知還能不能派上用場?”的意思是什么?這時,學生對于該段落的整體大意無法做到正確的理解。作為教師,應該著重針對學生提出的疑問,以段落結構和文章整體大意為基礎,充分表述了倒數(shù)第二自然段中潛在的意思是母親也在自己死后捐贈自己的器官。讓學生得到充分的理解,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二、創(chuàng)建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教”和“學”的統(tǒng)一,過程中既要傳授學生語文基礎知識,還要注重學生的學校情況,并與學生建立良好的感情樞紐,體現(xiàn)出民主的、和諧的、平等的關系。學生在這種師生關系中,能夠充分了解到教師對學生的關懷之情,在課堂中能夠被得到尊重、信任、理解和包容等情感認識,學生在受到教師的激勵和肯定,更能夠培養(yǎng)出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觀,從而被點燃出探知的欲望,激發(fā)自主學習熱情,從而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提高綜合素質能力。例如,在小學語文六年級課文《故鄉(xiāng)的“水墨畫”》中,教師首先讓學生用心感受故鄉(xiāng)風景的獨特和美麗,想象滿塘的菱葉和采摘菱角時的歡樂情境,再組織學生根據(jù)對故鄉(xiāng)生活中情境描述與課文中作者眼中的故鄉(xiāng)情境進行對比,分別讓學生在文中尋找出每一段介紹故鄉(xiāng)的內容含義。如第一段講述故鄉(xiāng)長滿菱角的池塘在作者眼中看似大大小小的水墨畫;第二段講述初春時故鄉(xiāng)的池塘便出現(xiàn)了勃勃生機,一過“黃梅”后,菱角就擠滿了池塘,菱盤上綴滿的小花;第三段講述了采菱女“頭朝菱”時的情境,第四段講述了采菱時節(jié),家家戶戶都飄滿了菱香,第五段講述了作者想象自己也加入了采菱隊,邊采摘邊品嘗故鄉(xiāng)的菱角。在活動中,學生通過理解和分析,充分概括了每一段的寫作用意,并且學生之間相互探討,學生有不懂的問題可向教師請教,體會詞句意思,想象著課文描寫的情境,感受作者眼中故鄉(xiāng)別的美麗景色,從而提高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感情。
三、注重學生課堂的主體性,提高他們語文應用意識
根據(jù)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許多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應試”教學方式,教師在黑板上傳授知識,學生在下面記筆記,問題引導時,學生不會的就不做聲,想回答的就舉手,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特點教師一概不知,這種種現(xiàn)象表明了許多學生還未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中心思想,課堂中學生才是學習者,占據(jù)課堂主體地位,而教師是課堂的傳授者,是輔助學生學習的主導地位。因此教師應該分清楚什么是課堂主體地位,什么是主導地位,根據(jù)對學生學習特點和知識掌握程度的了解,精心設計多元化的語文課題,讓學生自主探究課文大意,利用閱讀來感受作者的寫作用意和情感,突出學生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提高語文應用意識,許多教師認為這種方法過于創(chuàng)新,認為小學生沒有較強的自制能力,不能較好的控制課堂和教學效率等問題,其實不然,重視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就是為了讓學生自主探究和創(chuàng)新,從中提高語文綜合素質能力。如在《地震中的父與子》課文講解中,教師可讓學生自行閱讀課文內容,從自己對生活中的親情的理解,感受作者寫作的用意,另外根據(jù)學生對這篇課文的理解程度,教師可提出相關的問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如本文在描寫父親的時候,曾多次寫到其他“孩子的父母”以及警察的言行舉止,那么這種描寫方法是什么?在文章中利用這種描寫能夠體現(xiàn)什么樣的好處?說一說有關地震的諺語?通過提問的方式既能夠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還能夠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讓學生懂得自我思考和分析,利用所學習的語文知識技巧,從而就得出正確的結論,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運用能力。
四、采用多媒體技術,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隨著時代的不斷演變,越來越多的學校都采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課堂中展開教學活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多媒體技術利用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采用PPT制作、視屏演示和動態(tài)圖片等教學工具,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課堂積極性,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語文知識,變得更加生動形象,使得語文知識更直觀、準確的傳遞到學生眼中。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巧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如小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語文課文中大多數(shù)為詞句和句子理解,長期以往,學生很容易產生厭學現(xiàn)象,開始對語文學科失去學習興趣,而利用多媒體PPT和視頻播放的形式,使得原本乏味的文字變成有趣的畫面,學生對于動態(tài)的圖片能夠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反而更愿意接受新知識,鞏固知識基礎。如課文《黃果樹瀑布》中,教師可先利用多媒體視頻播放黃果樹瀑布的樣子,學生對黃果樹的樣子具有一定的印象之后,才能夠更好的與課文中對黃果樹的描述有效結合,促進學生課文理解能力的提高;如《草原》課文中,教師通過視頻的形式播放草原的景色,以及在草原上的動物和植物特點,再與課文中草原景色進行對比,促進課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