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偉泉
摘 要:微課對于信息技術課來說,有著先天性的優(yōu)勢。上信息技術課一般都在多媒體計算機教室上課,并且課程內容操作性非常強,因此,微課視頻教學很容易就在信息技術課堂中得以實現。針對在信息技術的課堂上應用微課進行探討,圍繞初中信息技術課堂的特點,為如何發(fā)揮微課的最大作用作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信息技術;微課;進度
一、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現狀與存在問題
由于中學生要面對中考的學業(yè)壓力和不同的學生家庭環(huán)境,初中學生平時接觸計算機的機會、方式和目的各不相同。有的學生課余時間經常使用計算機,熟練使用鍵盤、鼠標、打印機等外部設備,掌握了多種軟件的安裝和使用,而有的學生卻很少有機會接觸計算機;有的學生使用計算機就是用來玩游戲,而有的學生只把計算機用在學習上。學生操作計算機的水平參差不齊和學習能力的差異,使得學生的學習進度表現出極大的差異。如讓一個經常使用計算機打字聊天的學生與一個家里沒有計算機、除了在學校的信息技術課外,基本沒有機會使用鍵盤打字的學生同時學習文字編輯,那會導致教師對教學進度難以掌控,導致老師的教學重點只能瞄準中層學生,而堂上的極其稀有的輔導時間卻只能花在少數學生身上,導致老師、學生總覺得信息技術課堂時間短,覺得還有任務未完成;還有的情況是,學習能力強、基礎好的學生很快就完成了老師布置的任務,但其他學生則需要更多的時間去完成學習任務??赡苡行├蠋煏寣W得快的學生去當小老師,幫助學得慢的同學,以達到統一的學習進度,但長期這樣的話,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會慢慢被消磨掉,這些問題都會降低課堂的學習效率。再如,由于學生接受能力的不同,教師講解完后,有些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還是會產生不少的問題,有些問題是共性的,有些是有特殊性的,但教師不可能在課堂上對全部有疑問的學生一一回答,統一廣播演示的解答方式又浪費了部分優(yōu)生的學習時間,打斷了他們的學習思路。這些現象在我們現在農村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上是經常會遇到的,這使信息技術教師感到極大的困惑。
初中信息技術課程里有很多的章節(jié)是關于應用軟件的學習的,所以讓學生掌握相應的操作技能是教師課堂教學的重點,而部分操作技能類的學習是一個連貫的過程,如果學生對其中某一個步驟沒學習到位,并糾結于該節(jié)點,那就會錯過接下來老師的講解,這勢必會增加后面知識的學習難度和時間,這也會導致學習進度的不一樣。
二、微課的概念與特點
1.什么是微課
微課是廣東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鐵生先生首先在國內提出的,他認為:微課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或者教學環(huán)節(jié)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結合。
2.微課的特點
教學時間短。有調查顯示,大部分教師認為微課的視頻最合適的時長應該為5至10分鐘,非常符合中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guī)律,他們在短時間之內能夠保持較好的注意力,能聚精會神地觀看微視頻。而信息技術課中有關應用軟件的教學里操作較多、較分散,學生對操作計算機興趣較濃,總是想動手操作,因此微課的時間應更短,一般1~2分鐘為好,學生可以哪方面操作沒掌握就看哪個微課,資源一目了然,查找非常方便。
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些碎片化的時間,如乘車、排隊等候等,學生完全可以在這些碎片化的時間里看完一些微課,即使學生在看完微視頻后不能在計算機上動手操作,但也能達到提前預習和復習鞏固的作用,那要把信息技術這一科目掌握好也絕非難事。
微課視頻文件容量小。微課一般是時間較短的小視頻,一般壓縮為方便網絡傳播的媒體格式,方便學生的在線學習,也方便學生檢索微課資源。
教學內容精練。信息技術的微課教學時長最長不宜超過3分鐘,時間雖短,但教學內容突出,一般能直接找到解決問題方法,這也符合義務教育階段信息技術課程的定位——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為主要目標,以操作性、實踐性的內容為主的標準。
微課視頻操作容易。微課一般使用常用視頻軟件播放,播放、暫停直觀、容易,也能在播放軟件進度條那里點哪看哪,適合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是對傳統教授上課模式的有益補充,也方便學生分層學習。
微課資源多。由于現在網絡技術發(fā)達,教師、學生都能在網上較容易地獲取資源,并且各類繁多,因此教師可以把相關資料組織、再編輯,成為專題微課程。那樣,學生可以靈活地、系統地選擇還沒掌握好的知識利用微課視頻做進一步的學習,有效地促進學生個性化成長,使各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長。
三、微課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運用
信息技術是一門操作性非常強的學科,主要通過完成操作任務來掌握知識與技能。在課堂上,教師一般是一邊操作一邊講解,然后再由學生按老師事先安排的任務來完成相應操作技能的學習。有些操作因為選項、參數或細節(jié)較多,學生很難在看完老師的講解、演示后完全掌握,因此,可以把微課引入課堂,解決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遇到的一些困難。
1.微課可以作為課堂演示資源,重現教師操作演示
初中信息技術課程里有很多的章節(jié)是關于應用軟件的學習的,所以讓學生掌握對應的操作技能是教師課堂教學的重點,也有一部分技能操作是一個連貫的過程,如果學生對其中某一個步驟沒學習到位,就會導致后面的操作出錯。例如:Excel中rank函數的學習,學生初學時常常不理解參數中什么是“數值”,什么是“引用”,“邏輯值”又有什么作用,因此教師可以根據任務要求制作成微課,這樣學生不僅可以重現老師的演示過程,還隨時可以暫停、播放等,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利用微課可以輕松再現教師的操作細節(jié),突破學習的重難點,學生也能根據微課快速、個性化地掌握教學大綱里的操作技能,是學生學習基本操作的利器。
2.微課可以作為學習的資源,實現分層教學
在學習VB程序設計時,由于程序設計語言要求嚴謹、邏輯性強,因此學生學習起來難度非常大,加上學生的英語基礎和學習能力差異也較大,傳統的課堂教學難以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因此,利用微課可滿足不同的學生需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對視頻的播放速度進行調節(jié),也可以重復某一薄弱環(huán)節(jié)。微課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自己的基礎和接受能力自由的學習,較好地解決了后進生要求學習而老師應付不來的問題,較好地實現分層教學。
在信息技術操作技能的學習中,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面對40多個學生,在短短的40分鐘課堂上教師不可能都滿足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教師也可用微課對全班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操作技能好的學生可以利用教師事先錄制好的微課學習后面的內容或者學習更多相關的知識、拓展知識面,而基礎較差的學生則可以利用微課重復學習。這樣一來,每一位學生都能充分地利用好課堂時間,極大地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還有,同一問題可能在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時間里遇到,因此教師可能要重復5遍以上的解答,教師的重復勞動多,因此,微課可以起到扮演教師小助手的作用了。將教師的講解過程制作成一個個短小的微課,就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3.微課可以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資源,實現自主學習
自學能力是一個人獨立學習而獲得新知識的能力,也是終身學習的一項重要能力,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先自主探究、自主學習,遇到問題時再讓他們看微課找問題的解決方法,這樣,學生就不再是機械地模仿,而是主動地去構建。例如,在虛擬機器人章節(jié)的學習中,各功能組件的工作原理是相似的,學生在理解其中一個元件后,完全有能力獨自探究其他元件的使用,因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觀看相關的微課,這樣,經過多次的訓練就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我們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前通過網絡,利用零碎的時間和移動設備觀看微課,進行課前的探究學習,這樣,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就不再是被動的,而是有備而來的,使得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深度和廣度得到較大的提高。利用網絡發(fā)布微課,打破了學習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只要學生“想學”就有“教師”在身邊“指導”。
總的來說,微課有諸多的優(yōu)點,可以讓學生有更多自主學習的時空,也可以讓老師從繁復的勞動中解脫出來,更多地關注個別學生,提高課堂的效率,但這里很多的前提都是學生愿意學、樂于學之下的,如何讓學生積極主動學習還是需要老師認真分析好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設計出適合本校、本班學生發(fā)展的信息技術課堂,再配合微課這一工具才能真正提高教與學的效能。
微課是符合信息化社會的一種產物,在國內仍處于初級發(fā)展階段,并且微課的使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我們能在教學過程中認真分析學生和教材,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發(fā)揮微課的特點與作用,那就會使我們的信息技術課堂更加的快樂、更加的高效。
參考文獻:
[1]王麗.微課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中小學電教,2014(9).
[2]孫艷.微課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11).
[3]黎標.基于微課的中學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研究[D].南昌大學,2014.
[4]方麗君.微課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的意義與存在的問題[J].新課程(中學),2016(3).
編輯 段麗君